五大常任理事国之间悄然展开了空军军备竞赛,此举引发了全球性的大规模空军军备竞赛。全球四十多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受到五大国的刺激,也陆续卷入其中,纷纷自研或者从国外进口空军装备。
于是,在大规模空军军备竞赛的同时,五大国之间的军火销售竞赛也激烈展开。受条约限制,五大国之间维持着最低限度的军力平衡,不可能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因此,五大国在条约时代里不敢贸然大规模扩军,也就不可能生产大规模的军事装备了。当然,各国的经济状况虽然开始好转,但是元气都还未恢复,因此整体上经济建设还是重点。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各国为了避开条约限制,只能以对外出口军火来赚取外汇发展经济,同时通过地区局部战争来检验他们的新装备的实战能力,为将来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准备。南非战争就是例子,成为中英德三国军事装备的一次大角逐。
南非战争最终以联合国军获胜,中华帝国的先进军事装备得到了全球各国的肯定,因此在南非战争之后,中华帝国的军火出口量激增。包括地狱火战斗机、雷电战斗机、H2N1轰炸机、M16战车、W16轮式步战车和Z16反坦克战车在内的大批先进武器装备成为出口主力,出口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到全世界军火贸易额的80%,仅仅在1927年间获得了24亿龙币的巨额出口订单。其次是德国,其出口的He-100战斗机、BW-300轰炸机、一号坦克等武器装备在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同盟国阵营获得了大量的订单,约占当年全球军火贸易额的10%。再次是英国,主要是以前的F2B战斗机和O-400轰炸机等装备,出口对象是英联邦的成员国印度、加拿大等国,订单不高,约占总份额的5.5%左右,其他份额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国瓜分,基本上都是廉价的轻武器的出口所得。
五大国除了在空军装备上进行军备竞赛外,海军和陆军同样不能避免。
战后十年间,欧洲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都没有财力进行海军装备革新,他们有心打造强国海军却苦于没钱,只能让大批老掉牙的战舰继续超龄服役。而战后唯一的超级军事强国中华帝国同样也是军备马放南山,有钱只顾着向海外输出资本,赚取更多的钱,同样也没有对海军进行大规模投入,反而大幅度削减经费,让海军放长假。
但到了1927年,各国的经济逐步恢复,十年的海军假期时间已经让各国的鹰派官僚们坐不住了,在他们的主导下,各国海军陆续开工建造条约型主力舰。
始作俑者的是德国海军,因为他们的最高长官换人了,由兴登堡的得意手下,时任德国参谋本部副总参谋长的希特勒中将兼任德国海军部新部长。尽管希特勒没有海军服役经历,对海军也不甚了解,但是他为了扩大在德国军方的影响力,于是迎合德国海军大部分军官的扩张心态,主导海军军备革新计划。
在希特勒的主导下,沉浸了十年有余的德国海军公海舰队开始了新一轮的装备大更新,也因此德国海军上下对希特勒大为赞赏,加上希特勒的“无敌”的演讲口才,很快希特勒便拉拢了一大批海军军官,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加入了希特勒的纳粹党,并成为骨干力量。
希特勒在雷德尔、柯兰凯等海军鹰派将领们的支持下,于1927年向德国国会提交海军装备更新计划。此时希特勒主导的纳粹党成员已经发展到了70万人,成为德国国会第二大党,掌握相当数量的国会席位,而此时国会第一大党党魁帕彭正跟第三大党党魁施莱歇尔正为了通过200亿德国马克的经济刺激计划而相互进行政治战争,为了拉拢希特勒的支持,帕彭跟希特勒达成了协议,许诺只要希特勒支持该议案通过,那么将会有20亿马克的资金交给他用于海军装备革新,于是希特勒同意了。
就这样,在德国国会第一大党和第二大党的同时支持下,用于海军装备更新的《1927年海军法案》获得通过,希特勒实现了他对德国海军的承诺,为德国海军争取到了20亿马克的资金,极大的提高了希特勒在德国海军的影响力和拥护程度。
此时的德国海军的主力舰当中,在役的只有四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五艘德意志级战列舰和四艘兴登堡级战列巡洋舰,都是按照五国公约的要求最终保存下来的,最大吨位35000吨,最大主炮口径16英寸,都是服役十四五年的老舰了,因为资金关系常年无法出海和保养,大部分设备都老旧退化,只剩下了山一样大的舰体用来威慑敌人。
按照雷德尔的提议,希特勒同意德国海军委员会建造六艘新式主力舰。为了对抗中华帝国最强大的明级战列舰,德国海军将建造两艘排水量六万吨级的俾斯麦级超级战列舰。作为跟中华帝国海军的清级战列巡洋舰的对抗,德国海军将建造四艘三万吨级的格拉夫?施佩级战列巡洋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