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恢复正常更新。
所欠字数,会在二十号以后补上。
——————————————————————
田豫,字国让,幽州渔阳雍奴(今河北安次)人,生于江宁四年,也就是公元171年,年28岁。
早年刘备曾投奔公孙瓒,田豫那时候年少,故而毛遂自荐,史书上记载是‘刘备甚奇之’。后来,田豫一直追随刘备,历经平原相,高唐令等刘备最低潮的阶段。后来刘备任豫州刺史,田豫却以母亲年迈,需回家奉养的原因而此行。刘备再三挽留,最终还是涕泣而别。
返回幽州后,公孙瓒命田豫出任东州令。
时公孙瓒大将王门造反,引袁绍兵马万余人来攻,东州上下皆欲归降。惟田豫不同意,登城将王门臭骂一顿之后,王门羞惭而退。公孙瓒明知田豫有权谋,却碍于田豫出身雍奴大族,始终不肯重用。直至界桥之战,夏侯兰离开公孙瓒之前,田豫都只能偏安于小县中。
“如此说来,田豫倒是一位能人?”
阚泽惊异的说道:“可他又怎么到了司空曹公麾下?”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夏侯兰搔搔头,苦笑道:“当初刘备向公孙借兵,带走两人。
一为我那兄弟,另一个便是田国让。
据我那位兄弟说,田国让离开的时候,刘备曾执其手而称:恨不能与君共成大事。只可惜,他返回幽州之后,就一直没有被重用。所以我对他也不是很了解,大都是道听途说知晓。”
想想,似乎很正常。
夏侯兰那时候不过是公孙瓒白马义从之中的一员小将,当然不可能接触太多人。
曹朋对田豫这个名字也非常陌生,不过听够被刘备称之为‘恨不能与君共成大事’,足以说明这田豫非同等闲。要知道,刘备的眼光是相当好,不管你是否喜欢他,都不能否认刘备看人之准,犹胜于诸葛亮。就著名的例子,就是那因街亭之战,而被诸葛亮挥泪斩杀的马谡。
刘备曾说过,马谡不足以担当重任。
可诸葛亮不同意,最后来时重用了马谡,而使得诸葛亮兵出岐山的大计落空,最后不得不挥泪斩杀。
同样,在诸葛亮兵出岐山中立下大功的另一位蜀国大将马忠,也被刘备称赞为‘虽亡黄权,复得狐笃,世不泛贤人’。这也充分说明,在看人的问题上,诸葛亮比刘备有很大差距。
曹朋不知道的是,这个田豫在历史上,的确是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
此人一直活到了嘉平二年,也就是公元252年,官至太中大夫,享年八十二岁,是当时即有声望的一位曹魏名臣。
不过,这并不会阻碍曹朋对田豫的看重。
“子幽!”
“嗯?”
“既然如此,以后你不妨多与田豫接触一下。”
“喏!”
曹朋知道,田豫不可能像阚泽那样过来帮助自己。
他历经刘备,公孙瓒和曹操,如今更是司空府军谋掾,其地位不同凡响。要这样一个人臣服自己,难度的确不小。可是,曹朋却能与他拉近关系。既然夏侯兰和田豫都在公孙瓒帐下效力过,那么他们之间就可以产生很多共同的话语。相信,田豫也不会对他的好意视而不见。
后世不是有一句话: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曹朋知道,自己在曹操手下,要走的路还很长,能够多结识一个能人,日后必然能成为一大臂助。
————————————————————————————
休息片刻后,队伍重新开拔。
当晚,曹朋抵达阴沟渎亭,远远就看见一座略显破败的兵营,在夕照斜阳下,透出些孤寂。
“何方兵马?”
当曹朋率部快要抵达兵营的时候,从两边疏林,冲出十几名军卒,拦住曹朋的去路。
“新任检验校尉曹朋,奉司空之名接掌渎亭大营,尔等什么人?”
夏侯兰催马过去,厉声喝道。
“新任检验校尉?”
为首的什长一怔,上前一步道:“卑下乃浚仪部吴司马帐下什长,敢问新任校尉,可是那火烧白马的曹八百,曹中侯?”
一个小小的什长,居然知道自己?
曹朋催马上前,“我就是曹朋,你们何故在此?莫非是想要效仿盗匪行径?”
什长吓了一跳,连忙道:“校尉休得误会,我等是奉吴司马之名,在此值守,并不是要做盗匪之事。”
“哦?”
曹朋眼睛一眯,“你叫什么名字?”
“回校尉的话,卑下名叫高月,浚仪人。
吴司马说,渎亭虽是后方,但距离延津并不远,位置非常重要,故而命我等在两边林中设下两座小营,轮流值守。卑下并未得到通知,校尉前来接掌渎亭,请校尉提交兵符腰牌,待验证过后,才可以通行。”
高月说话时,不卑不亢。
曹朋轻轻点头,扭头看了阚泽一眼。
阚泽取出校尉兵符,并腰牌度牒等物品,上前递给了高月。
“请校尉在此稍候,卑下这就禀报司马。”
曹朋没有吭声,只朝着高月点了点头。
高月跑回去,与部下交代了几句后,便跨上一匹瘦马,朝着大营飞奔而去。
田豫突然开口:“这个吴班,倒是个人才。”
“何以见得?”
“渎亭大营并未有任何任务,若一盘散沙。这个吴班还能坚持设下斥候和戍卒,一方面说明他治军严谨,另一方面,此人说不定是看出了渎亭的重要性,所以才会在这里设立关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