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1章 接班人(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1293 字 3天前

刘大夏沉默好一会儿,才又接着说:“之前陛下召集兵部臣僚商议九边关隘重建事宜,无意中提及沈溪,陛下也觉得他锋芒毕露,言语间希望他能遇到一些挫败,如此方可越挫愈勇!”

“如今或许便是一个契机……湖广西部和南部之叛军,兵锋之强盛,是近几十年来从未有过之局面。或许跟朝廷在西北持续用兵,内地军队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日渐疲弱。之前朝廷曾派人前往平叛,均无功而返,即便有些微功劳,也迅速被更大规模的叛乱所掩盖。沈溪此番领军前景堪忧啊!”

“这倒也是!”

谢迁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本来湖广的事情就是一潭浑水,不管让谁去平叛,只有将地方部族全部剿灭,方可彻底平息祸端。但那些部族存在几百上千年,多数村寨都建在荒山野林悬崖峭壁中,谁有能力将各部族全数歼灭?”

“再者说了,朝廷一向以仁义治国,地方各部族同样是我大明子民,一味压制其实并非善举。以沈溪这年岁,懂得什么叫恩威并济?让一个毛头小子领军平定叛乱,朝廷难道没人了?”

刘大夏脸色同样不好看,在这件事上,他也不主张沈溪去做这么复杂的事情。

关键在于沈溪太过年轻。

大多数时候,刘大夏和谢迁等人首先考虑的都是——沈溪年轻没经验……

谢迁接着又道:“让他自己去闯一闯也好,如此也可多些处世临机决断的经验。如果出了什么麻烦,你我在朝中给他顶着就是,索性这几年他也无法回京,地方上的事情,由着他的心意去做!”

“即便把天捅破一个窟窿,我这边也会想办法给他补上!”

谢迁不想过多干涉沈溪具体施政,他明白自己在这种事上不适合插手。因为沈溪的事情,谢迁已跟朝中很多人结怨,但他现在仍旧义无反顾站在沈溪一边,在他心目中,将来继承他衣钵的只能是沈溪,而不会是旁人口中的谁谁谁。

至于刘大夏,则跟谢迁抱着的想法不同。

虽然刘大夏跟谢迁在对使用沈溪的问题上起过矛盾,但他也认为沈溪最大的价值在于年轻富有朝气和文武全才,刘大夏也想把沈溪培养成他的接班人,前期像他一样到全国各地代皇帝处理各种紧急事务,平息祸端,后期则入朝担任兵部尚书,确保大明江山永固。

一个想让沈溪入阁担任辅臣,一个则是让沈溪多经历实务,以六部部堂为目标,所以二人在某些问题上谈不拢。

但有一点二人心思一致,那就是不管怎么样都要保下沈溪,无论是在强大的文官集团面前,还是在朝廷的质疑声前,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支持沈溪。

谢迁、马文升和刘大夏,是沈溪如今在朝中的三大支持力量。

谢迁是阁臣,他如今手头的权力虽被刘健和李东阳架空,但对沈溪能够提供的帮助最大,因为阁臣是皇帝的秘书,是近臣宠臣,内阁相当于皇帝的智囊团,朱佑樘在很多问题上都会考虑阁臣的想法,尤其是谢迁这个他眼里的肱骨之臣。

在使用沈溪时,朱佑樘很多时候都会召谢迁进宫密谈,商议个结果,有时候甚至会直接采用谢迁的意见。

至于马文升和刘大夏,虽然对沈溪的前途非常看好,但却认为现在不适合太过彰显沈溪的功劳,最好让他在地方多沉淀一下,提高其施政能力。即便如此,也必须保证沈溪将来上升的通道畅通无阻。

既然沈溪不能进入内阁成为阁臣,那就让沈溪走六部的道路,马文升和刘大夏已经为沈溪铺好路。

但马文升和刘大夏却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接班人混沌不明。

虽然二人对沈溪很欣赏,但二人年事已高,等沈溪到他们认为锻炼足够可以进入中枢为官时,他们别说已从朝廷退下来,很可能早就黄土埋身,那时再想帮沈溪就鞭长莫及了。他们必须要解决一个最实际的难题:找谁来接自己的班并让他为沈溪铺路。

把沈溪提拔为六部侍郎都无法做到,之前皇帝也有过相同的决定,但没法获得文官集团的支持,使得沈溪只能在取得泼天大功后依然被外放为两省总督。

侍郎都不能当,当个尚书更不可能了,只能先为沈溪铺好路,同时寻找继承人贯彻他们的理念,一手把沈溪扶上高位。

至于找何人,连马文升和刘大夏自己都没想好。

熊绣等人怀有异样心思,不堪大用,跟刘健和李东阳为核心的文官集团又走得又太近,不为马文升和刘大夏所喜。

他二人要在那些相对年轻些,有名望的大臣中选择继承人,而且这件事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就算刘大夏如今还能等几年,也都六十多岁了,马文升更是已接近八十高龄,在朝中有一日没一日。

……

……

刘大夏和马文升正在想怎么为沈溪铺路的问题,而皇宫中某个人,正在想怎么把自己可以完全信赖的亲信调回京城,为自己所用。

在皇宫里待久了再次心浮气躁,某人想出去走走,但苦于没有门路。没错,此人正是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想把刘瑾调回京城,让刘瑾继续帮自己进出宫门,为了表示自己需要刘瑾这样一个好帮手,朱厚照三番五次跑到张皇后身边,不断在张皇后面前埋怨身边人无能,但就是不提刘瑾的名字,担心张皇后会意识到谁帮他出的宫门。

这会儿熊孩子的心智成长得很快,不再跟以前一样没有心机,学会了使用计谋。

尤其是在出去走了一圈回来,熊孩子的鬼主意更多了,如今就连以前认为可以掌控他的朱祐樘夫妇,对自己这个儿子都有些捉摸不透。

朱厚照回到禁宫,对于自己如何离开京城,又如何回来的只字不提,朱祐樘问了许多,都被他蒙混过关,张皇后也在旁帮腔,认为儿子能回来就已谢天谢地,俨然一副前事概不追究的意思。

如此一来,朱厚照便不需要伤脑筋考虑如何才能把谎话编造得更圆满,如此一来,他在父母前面说话做事越发游刃有余。

“……母后,儿臣出去见识一番后,发现大明太平已久,士农工商各司其责,百业兴旺,已有盛世的迹象。但是,有光明总有黑暗,底层百姓的日子依然过得很清苦,许多人都吃不饱饭。儿臣定会好好读书,将来继承父皇以仁孝治国的理念,勤政爱民,让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朱厚照脸上一副敬仰的表情,说话就好像嘴巴抹了蜂蜜,即便张皇后不喜欢听宫外的事情,但听到儿子这番话,心里依然美滋滋的,为自己的丈夫骄傲,又为儿子懂事欣慰。

*************

PS:虽然身体依然糟糕,家里又频繁出事,明天天子依然会爆发一波,求订阅和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