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9章 连番筹划(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1018 字 3天前

沈溪派马九去京城执行秘密任务。

在沈溪推波助澜下,安化王的谋反比历史上早来了三年,沈溪知道现在刘瑾的野心还没彰显,为了保证能沿袭历史的走向,利用安化王谋反之事将刘瑾拉下马来,沈溪只有兵行险招。

你刘瑾不是欲望还没膨胀到要谋反的地步吗,那我就暗地里炮制一些东西,伺机栽赃,让你事后无从狡赖。

这件事太过重要,沈溪没让云柳和熙儿去办,毕竟二人有东厂背景,消息容易泄露出去,而马九身家清白,再加上其不通笔墨一直为人忽视,离开宣府不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潜回京城也不怕泄露风声。

沈溪明白一个道理,马九只有跟着他才能得到信任和提拔,而反叛投靠他人,根本得不到利益保证,更无前途可言。

马九平时所做事情,也证明这是个极忠心和讲原则的手下。

派出马九后,沈溪继续调遣人手,调查安化王叛乱进展。

历史上安化王叛乱虽震动朝野,但其实只持续不到一个月时间,在于安化王并不得人心,这位承袭祖爵的藩王,在地方上胡作非为,恣意侵吞军户和自耕农的田地,同样民怨沸腾。安化王本身就是志大才疏之辈,且经过弘治朝历次对外战争,西北名臣辈出,就算阉党把触手伸过来,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大局。

《明史》中,朱厚照派出平叛的统帅是杨一清和张永,二人回朝后历数刘瑾罪行,让朱厚照下定决心彻查刘瑾,但当时只是想让刘瑾发配南京闲住,等查明刘瑾确有谋反和不轨野心后,这才痛下定决心诛杀刘瑾。

沈溪心里非常担心:“历史上朱厚照杀刘瑾,是因为斯时刘瑾已把改革推行下去,无论是恢复洪武朝严厉治贪刑法,以经济手段进行处罚,还是派人清理天下田亩,限制勋贵、士绅和军官恣意占田,彻查各地军屯、军库、皇庄、粮仓、漕粮、两淮盐政和国库下拨资金,打击瞒报,千方百计扩大朝廷财政收入渠道,同时增加各地军屯上交税收,使得国库日渐充盈,已基本能满足朱厚照私欲,不再需要刘瑾继续帮他管理财政。”

“但问题是现在刘瑾的改革许多都是处于摸索状态,没有形成体系,且张苑和小拧子等人根本无法做到完全替代刘瑾,为朱厚照敛财。在这种背景之下,就算能做出刘瑾叛乱的假象,朱厚照真的会痛下杀手吗?”

历史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让沈溪对眼前的态势极为迷惑。

因为时间轴发生改变,沈溪清楚地意识到一个现实,那就是要杀刘瑾,必须让朱厚照“后顾无忧”。

派出马九后,沈溪立刻写下密信回京,准备从多种渠道凑集资金,保证朱厚照的钱财供应。

这次沈溪只能求助谢迁。

在朝中这么多想斗倒刘瑾的人中,谢迁地位最是尊崇。谢迁经历三朝,人脉宽广,身为首辅大臣的威望和手腕,是沈溪羡慕不来的。

“……谢老儿既然在不通知我的情况下,已跟小拧子等宫中内侍呼应,那现在该是发挥你能力的时候,之前你不是想斗倒刘瑾而不得么?这次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

……

……

安化王谋反的消息,于六月初一传到京师。

谢迁这边刚得知安化王谋反,另一边他就收到沈溪的来信。

这次来见谢迁的人,仍旧是身着男装的云柳,谢迁接见云柳的地方还是在他自家书房中。

谢迁的手颤颤巍巍,拿着书信,对着昏黄的烛光,好一会儿才把信函中的内容看得清楚明白。

信函不是沈溪亲笔所书,但行文风格却是沈溪无疑。

“为何不是他亲笔所书?”谢迁抬头望着云柳问道。

云柳回道:“如今朝中危机四伏,大人怕消息泄露,所以只能以密文传送书信,由卑职对照密码本翻译过来,再才将书信整理后送至阁老处。”

“呵呵!”

谢迁笑容中带着些许苦涩,摇头轻叹,“这倒是他一贯的行事手段……要说不是他设计这一切鬼祟手段,老夫都不信。”

或许是觉得在沈溪手下面前说这话不合适,谢迁又道:“那他除了安排送信之事,还做了什么?”

云柳道:“大人又以另外密文对卑职做出安排,让谢大人可以调集京内钱粮,为陛下所用。”

“他倒是准备得挺充分……不过也对,刘瑾之前屡次作奸犯科却始终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帮陛下打理钱粮井井有条,若想让刘瑾下台,只有找到替代他之人。”谢迁道,“那他可有说过如何把宁夏镇叛乱细节,呈递陛下所知?”

云柳摇头:“大人并未提及。”

谢迁皱眉道:“以刘瑾为人,岂能让陛下知道安化王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只怕刘瑾连叛乱之事,都不会跟陛下呈奏。”

云柳道:“大人似乎是说,谢大人您有办法让陛下知悉。”

“这小子……”

谢迁差点就要破口大骂,但后面的话被他生生咽了下去。

谢迁心想,老夫跟小拧子有来往之事,属于绝对机密。但这小子就算人不在京城,也能分析得头头是道,他分明是想让老夫通过小拧子把话传到陛下耳中。

转念又一想,谢迁更加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