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肺都快气炸了。
原本以为把沈溪送出京城,就等于少了个心腹大患,以后朱厚照会逐渐把这个人给忘了,就此高枕无忧。
但在朱厚照提出要在宣府建行在后,刘瑾终于明白,想把沈溪的政治前途彻底扼杀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死亡。
除此之外,再无良方!
回去后,刘瑾当着孙聪和张文冕的面大发雷霆。
“……定要将沈之厚在赴任宣府途中除掉,就算花费再大的代价也要达成……炎光,咱家不是让你去找杀手了么?情况如何了?”
见刘瑾逼问,张文冕稍作迟疑,这才为难地说:“公公,这仓促间……实在是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许多人听到是要去刺杀沈之厚,立即表示不接受这单生意……这些年沈之厚引进和推广番薯、玉米,活人无数,又在鞑靼入侵中建立伟业,保境安民,一般人都视其为再生父母……”
“够了,咱家不是听你为沈之厚表功来的……民间不好找,就从跟沈之厚有间隙的人中找寻。”
刘瑾黑着脸道,“这小子,不识好歹,走到哪儿都会得罪人,肯定会有人愿意为咱家效劳……对了,不是有个江顾严么?这次让他好好表现,务必把沈之厚诛除……炎光,你去一趟宣府,若是能把姓沈的小子弄死,回来后咱家让你入朝为官。”
张文冕虽然有些振奋,前途一下子有了指望,但惶恐的心态终归占据上风。
之前刘瑾就想行刺杀之举,但沈溪的安保措施做得非常到位,作为具体执行者张文冕非常清楚这一点,沈溪身边亲卫如云,更有王陵之等好手保护,实在难以找到下手的机会。
以前张文冕觉得要除掉一个人不是难事,下毒、近身刺杀、远程射杀等手段都可实现,但他在沈溪回京路上动手脚时,连续出错,才知沈溪有多难缠。
刘瑾道:“咱家也没想到,这个沈之厚简直是阴魂不散,即便去了宣府,陛下依然时时将他挂在嘴边,咱家若不除掉他,难免寝食难安。”
孙聪问道:“那公公是否按照陛下吩咐,要在宣府建设行在?”
刘瑾瞥了孙聪一眼,道:“若沈之厚死了,在哪里建行在都无所谓,咱家有的是办法阻隔陛下与外臣联络,但若沈之厚在……这行在建来有何意义?难道让陛下去宣府跟沈之厚联络感情?”
张文冕道:“公公,在下有不同见解。”
“说!”刘瑾没好气地道。
张文冕咬了咬牙,“若公公在宣府建行在,无论陛下是否过去,都可以让地方上孝敬银子……”
刘瑾破口大骂:“狗屁主意,你的意思是咱家缺这点儿银子,是吗?”
张文冕利欲熏心,知道自己要往宣府,当然要找个敛财的机会,否则自己离开京城,便等于离开权力核心,当初他可是差点儿有去无回,于是道:
“公公,安抚好陛下才是重点……公公的确不是贪财之人,但现在陛下随时都可能会征调银两,无论什么时候公公手头都要有充足的供给才行……当初陛下可是因为公公能管好内库,才将公公调回京城来。”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刘瑾之前迁怒于孙聪和张文冕,但在仔细思索张文冕的话后,便觉得多捞银子有其必要。
“这倒也是。”
刘瑾语气稍微平和些,道,“咱家虽然不缺银子,但到底不是摇钱树,陛下隔三差五便要撒钱出去,每次都是几百两上千两,便是金山银山也经不起如此折腾。让地方纳捐修建行在之事,你在离开京城前赶紧搞定章程,时间越快越好!”
张文冕显得很谨慎,道:“公公,若要让沈之厚无法到宣府,越早出发越好……在下这就去制定纳捐章程,整理好后,便带着江顾严去宣府,一定要让沈之厚死在半道上。”
“嗯。”
刘瑾态度这才好转些,微微点头,望向张文冕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嘉许。
孙聪道:“公公难道不怕在地方强行纳捐,激发民变?”
刘瑾冷笑不已:“民变?就靠那些拿镰刀、锄头的贱民?你担心的是兵变吧?哼,那些个大头兵要身份没身份,要地位没地位,谁敢随随便便造反?再者,就算闹出兵变来,自然由地方官员来负责,关咱家何事?现在想来,要是宣府地方不靖,或许可治沈之厚之罪!”
孙聪本想提醒刘瑾几句,但见他如此狂妄自大,有些话便不好说出口。
“克明,炎光走后,咱家要处置的奏本,就得靠你了。”
刘瑾表现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微笑着说道,“咱家相信你能把事情处置好,这一步步走来,咱家手头权力越大,你也越忙碌,你若是想征调人手到身边做事,只管跟咱家说,不管涉及谁,他的职位有多高,咱家都会满足你的请求。”
孙聪行礼:“公公多虑了,再多的事情,在下也会处置好。倒是现在公公手下鱼龙混杂,还是用心好好梳理下,免得为公公招惹麻烦。”
“嗯。”
刘瑾点了点头,又跟孙聪和张文冕商量了一些事情,这才匆忙离开府宅,往豹房去了。
……
……
张文冕在为刘瑾列出一份厚厚的索贿清单后,匆忙上路。
这次他带上江栎唯做帮手。
江栎唯为壮声势,除了带上亲信家奴,还从东厂和锦衣卫抽调人马,如今刘瑾已把张苑给打压下去,东厂基本为刘瑾掌控,刘瑾要从厂卫征调人手不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