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章 倒霉的义府(1 / 1)

唐医泡段 leidewen 1642 字 3天前

第一八八章倒霉的义府

第一八八章倒霉的义府

李治不太高兴,毕竟对他来说,他可是好不容易才把他们扫清了,现在放他们出去,正好与那些有不臣之心的人找到机会吗?

武MM则轻轻摇头,“陛下,王氏萧氏有错,但毕竟他们是陪伴陛下多年之人,请陛下念在皇子的份上也要为他们留一分体面。”

李治更气了,萧氏就算了,那王氏的养子现在可是太子呢。王家也没有真的倒台,王氏出宫,正好给他们窜联的机会。武MM当上皇后就昏了头吗?

“正是这样,更应该让王氏出来了,陛下,太子之母为庶人也就罢了,还背着罪身关在冷宫,让太子如何服众?”武MM更加语重心长了。开玩笑,武MM能说,这样还能当太子吗?

李治也不傻,马上明白了,立后这事解决得太快了,事后李治反而后悔了,要知道如果再激烈一点,他正好扬刀立威,以绝后患了,现在好了,平稳过度,该打的人一个也没打着,给了他们喘吸的空间,这不是李治想要的。

现在武MM倒是提醒了他,是啊,将计就计、顺水推舟,估计很快就有人说李忠不适合为太子的折子了。王氏如果跟李忠一块,一定不会甘心情愿的让李忠挫败,那么很多事就能办了。只要这些人走在一块,他就能一举拿下,而且还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况且传言这事越躲越烦,只怕更让人诟病,真的放出来了,放在宫外,反而容易控制了。

很快李治下了圣旨,把武MM的请求公开,然后表明,他是应皇后的请求,放庶人王氏、萧氏与子同住,颐养天年。王氏住进了太子,而萧氏的儿子还小住在宫中,为了让母子相聚,还是给他在宫外准备了府邸,让他出宫与母同住。

本来朝臣们对武MM为后的事多少都有些不舒服的,谁乐意被皇室漠视,而李治这次的立后事件就表明了皇室的漠视,这非明君所为。

当然他们也不会明说,你们不闹,让我们这些人怎么混啊,想混个忠臣没机会,想搭上新后的顺风车更没机会,你们上位者也太不把朝臣当人啊。下面无论哪方都是满腔的血泪。

可是他们谁都不敢说啥,想学忠臣的看看长孙无忌,看看褚遂良,谁还敢啊?

当然他们不会说他们不敢,他们一直强调的是,他们找不出理由反对。比如说武MM是先帝宫人。他们谁敢说?李治在封武MM昭仪时已经解释过了,武MM在先帝宫中只是小宫女,跟先帝没关系。现在再翻出来说,陛下给先帝戴绿帽,话没说完就被李治给砍了。

换一个,出身不显。人家爹也是应国公,开国元老之一,你说不显就成了?

再换……没有了。人家还生了两儿子,在陛下不多的子嗣之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娘家势微表示不会外戚做乱,比李治大,表示失宠更快,谁不喜欢年轻漂亮的……

大家一分析,就都找不出反对的理由了,于是只有默认。是啊,默认。但心里都不太舒服的,多少心里总有个真实的声音在鄙视自己。现在好了,武MM让王氏萧氏出宫与子同住,虽还是庶人的名声,可是日子摆明了好过多了,新皇后贤德啊。果然自己没有反对是对的。大家心里都舒坦了,朝庭内外此时空前和谐。

而那些想搭顺风车的,看这情况,更找不到门了,因为他们倒是想知道新后怎么想的,好跟着凑热闹,结果新后装贤德了,难不成上个表彰新后的折子?雪中送炭人家记你一辈子,可是锦上添花谁认识你啊,弄不好还给新后一个谄臣的印象,这年头,想做一翻事业真不容易啊,一个个在家一个劲的挠墙,有苦自知。

说起来,还是李义府聪明,很快就上了折子,说李忠原为王氏养子,方立为东宫,现在王氏犯罪,虽与皇子无关,但从身份上说已经没有了优势,请求废黜其太子之位。

李义府的折子一出,满朝皆惊,本来对新后有好映像的一下子就又反复起来,别是装的吧?为的就是争太子之位?于是此时最生气的不是此时的东宫太子李忠,而是李治和武MM。

李治因为上次段断的事对李义府也开始有了不满之意,但念在他是潜邸旧人,当时就没说什么。现在好了,又出东宫的事,李治的脸当时就黑了。觉得李淑说得对,果然是出身低贱,做事狭隘。现在是废除太子的时候吗?就算是,这折子是你能上的?想立功想疯了吧

武MM因为唐依不喜欢这个人,对李义府的印象也就差了。现在他出这个折子,武MM也就更不喜欢了。为啥,很简单,还是那句话,‘你为潜邸旧人,现在出来添什么乱?你自己不要脸,皇帝和我还要脸呢。’

李义府也不想想,他这么说了,别人会说这是他的意思还是新后的意思?之前武MM所有的善意努力全白费了,不明真相的人们只怕还以为是她鼓动着李义府给自己儿子争东宫呢?她有这么傻吗?

帝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李义府第二天就因为居心叵测,削职为民,永不录用。顺便把家抄了,李义府本来就不是什么好鸟,一大堆辫子等着被人抓呢,于是从庶民一下子就获罪了,一下子发配边关,子孙永不可回京。

唐依和段断在家里接到消息笑了半天,历史上的李义府先是在废后之后第一个上书请封武昭仪为皇后的人,因为长公主的参与让他没有了第一次机会。然后等武MM顺利登上后位之后,还是这位上书请废黜太子李忠,改由现后嫡子代王李弘为太子。

因为这位在历史上的这两次压宝都压对的情况下,得到了武MM的赏识,然后升官跟坐直升机一样快,没几年功夫就成了中书令。

现在结果却大不相同,武MM现在虽然支持者不多,但相同的,她的反对的人也不多,大家其实都是处于一种默认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她用得着找几个小官来给自己壮声势吗?聪明的武MM会做这种傻事?

所以同样的事,因为背景不同,结果就是相反的。不然也就不会有审时度势之说了。李义府这回就真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误了。

李义府完败了,朝臣们对帝后的反映也就更好了,表明李义府是个人行为,跟帝后无关,帝后现在还是想保住皇长子的地位的。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李义府这回有点冤枉的,他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直接提出让李弘为太子,而只是指出,此时李忠的尴尬地位是不适合太子之位的,为了国家的稳定,为了李忠的安全,其实让他让出太子之位是对的。

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事情平息了些,几位老臣出来没上折子,只是闲话家常一般跟李治说,其实现在李忠的确不是一个东宫的好人选,出身太差,就算为王氏的养子,现在王氏虽然除了罪籍,但却是庶人,而现在的皇后却有两个亲生儿子,这样嫡子与长子之间,就有了矛盾,这对于国家的稳定是极大的隐患。

李治当然知道这是隐患,但是这话不能他说,而且他身边的人也不能说,而这几位都是德高望众的老臣,人家说的是实在话,也不存什么私心的,所以李治也就没有怪罪,但也明说,他和皇后也很为难。

毕竟李忠从小就很乖巧懂事,从来就没做错过事情,新后上台之后,李忠也一直以母待之,从无越礼之处,深得皇后的喜爱,现在就因为王氏的原因而废黜,别说自己了,皇后也于心不忍的。说完了,还滴了几滴伤心泪。

老臣们都感动了,果然是慈父之心,然后这些老臣们就联系了东宫舍人们,大家把皇帝的意思一转达,让这些人好好劝劝太子,自请退位,大家全一份情谊多好。

本来李忠就惶惶不可终日,他是李治的长子,他是太子府一名普通的侍妾罢了,能混到生下他,本身也就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了。人家从小就知道他跟皇位无缘,特老实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结果馅饼还是砸他脑袋上了,没高兴两天,他也就清醒过来了,自己这位置谁知道坐不坐得长,承乾太子的事可还不远,他得清醒些。

然后这些年,他谨小慎微,生怕被搅进后宫之争中去,对嫡母他尊敬,对武MM,他也从来不敢小视,拼命表现自己的无害,他对每个人都一样的温和状态。

等王氏落败,李忠也就知道自己快被废了,自己能立为太子,全是因为自己是王氏的养子,如果王氏成了庶人,自己还有什么可争的?

本来王氏一到东宫,他就想跟王氏说,不如写个请罪折子,然后自请废黜。结果被王氏骂了一个狗血喷头。李忠能怎么办,他毕竟还是孩子,他知道王氏现在肯定不会答应,想想算了,过些日子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