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时分,李延庆带着亲卫回到了自己战船上,他终于长长松了口气,当即下令船队向北面太湖方向撤离。
“夫君,不如我们直接南下进入杭州湾,然后走海路北上长江口。”扈青儿在一旁建议道。
李延庆摇摇头,“刚才我们已经渡河做了试验,河道太狭窄,我们船体太大,对方很容易将我们拦截住,如果对方用火攻,所有船只都会被烈火烧毁,不能冒这种风险。”
这次李延庆一共带了六十艘千石战船进京,一共有三千名重甲步兵,还有大量粮草物资,李延庆已经考虑到了危机发生时的处置,他的船队要么进入杭州湾,要么后撤,从湖州进入太湖,也就比进入杭州湾多五十里路程。
虽然杭州湾就在三十余里外,但从安全上考虑,退入太湖要比强行突破重兵包围,进入杭州湾要好得多,而且也远不了多少。
船队拉起船帆,开始迅速北上,与此同时,赵佶命令杨褚率一万精兵向北追赶李延庆。
赵佶又下令宁国府和嘉兴府的守将各率五千军队赶来支援,实际上就有两万大军前来围堵李延庆。
五更时分,船队离开了大运河,进入乌程河,这时,船队已经进入了湖州地界。
李延庆站在船舷注视着远处,在朦胧的晨曦,已经隐隐可见一条黑线正沿着官道疾速追来,距离他们还有五六里左右。
李延庆当机立断下令道:“船队靠岸,重甲步兵准备迎战!”
船队很快便靠岸了,重甲步兵早已换好了甲胄,他们在主将关胜的率领下飞奔上岸,迅速列阵,不多时,三千重甲步兵已经列好了三排阵,拦住了追兵的去路。
追杀而来的军队正杨褚率领的一万精锐淮南军,这支军队是前年秋天招募,赵构下旨一共在淮南和江南等地招募了十万大军,作为戍卫京城的新禁军,分别驻扎在临安府及其四周州府,而杨褚率领这一万人正是其中的一支精锐,铠甲坚固,兵器精良,待遇从优,平时驻守在宦塘河一带。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兵整整两年,今天第一次投入战斗,但他们面临的军队却是京兆军中的重甲步兵。
重甲步兵号称西北第一军,不仅因为他们身披重甲,战斗力强大,而且所有士兵都是身经百战,后来才被挑选出加入重甲步兵,他们的杀气和战斗意志远远不是追兵所能比拟。
一万追兵已经杀到,杨褚望着河面上的数十艘大船,已经离他不足一里了,他心中异常焦急,同时也有一种按耐不住的激动,太上皇下旨,无论何人,只要献上李延庆人头者封亲王,赏银百万两,杨褚仿佛看见他一生的富贵高爵就在眼前了。
杨褚虽然也是西北军出身,但他没有遭遇过西夏的铁鹞子骑兵,对重甲的理解不够深透,他见对方只有三千人,自己的队伍三倍于对方,他顿时激动得大叫:“大军列阵,准备放箭!”
一万步兵迅速列阵,三千弓弩手在前面,七千刀盾军和长枪兵在后面,当两军相距百步时,杨褚高声喝令:“放箭!”
一阵梆子声响起,铺天盖地的箭雨射向迎面杀来的重甲步兵军阵,密集的箭雨叮叮当当地射进了重甲步兵的士兵中,箭矢射不透铠甲,居然没有一个重甲步兵倒下。
杨褚立刻意识到了不对,对方的重甲居然箭射不透,他头皮有点发麻,今天恐怕遇到劲敌了。
但撤退显然不可能,他见后面的长枪兵和刀盾军跃跃欲试,士气高昂,他大喊一声,“弓弩手后撤,步兵杀上!”
红旗挥动,三千弓弩手迅速后撤,七千步兵呐喊着向敌军冲杀而去。
李延庆也下令道:“擂鼓出击!”
“咚!”
战鼓声敲响了,缓慢而有力,“咚!咚!”伴随着沉重的鼓声,三千重甲步兵一步一步向迎面杀来的淮南军靠近,每走一步都是那么震人心魄,每走一步都是那么气势如山。
杨褚大喊一声,“杀啊!”
“杀啊!”
七千淮南军士兵呐喊着冲向对面的重甲步兵,两支步兵在刹那间相撞了,俨如两道惊涛骇浪在暴风雨中相撞。
斩马剑劈成了血路,长矛撞开了铁墙,坚固无比的重甲军铁墙层层推进,斩马大剑挥舞,锋利的刀刃劈开了淮南军的防御,人头横飞,肢体遍地。
长枪在雪亮的刀锋下纷纷被砍断,只是淮南军人数太多,强劲的冲击力也掀翻了近百名重甲士兵。
但一批士兵倒下,另一批士兵立刻补充上来,两支军队裹夹在一起,杀得难解难分,这时,三千弓弩手也化身为刀盾军参战,他们从后面杀向重甲步兵,而后排的重甲步兵也转身迎战。
从大船上望去,在漫长的战线上,三千重甲步兵和一万淮南郡混战在一起,两军厮杀极为血腥。
尽管淮南军的人数要远远超过重甲步兵,但重甲步兵凭借着无以伦比的装备和战刀,将敌军杀得节节败退。
受伤突淮南军士兵跪下地上苦苦哀求,但仍被列阵而上的重甲步兵劈成碎片,血流成河,尸横累累,整个河畔成了人间屠宰场。
李延庆轻轻叹息一声,都是大宋军队,不该这样自相残杀,他回头对扈青儿道:“结束这场战斗!”
扈青儿会意,立刻回头喝令道:“来百名勇士,跟我下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