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种师道不幸病逝后,知政堂空出了左相之位,这个相位被众多大臣虎视眈眈,目前有争夺潜力的大臣包括礼部尚书范宗尹、枢密同知李回、中书侍郎朱胜非,吏部尚书黄潜善、户部侍郎汪伯彦、太常卿杜充等等。
不过天子赵构却迟迟没有任命新的左相,使朝廷内部分猜测纷纷,几个竞争对手也暗中较力,想法设法拖对手的后腿。
之前赵构托吕颐浩征求了李延庆的意见,但李延庆没有对此明确表态,随着朝廷渐渐步入正轨,李延庆对朝廷的影响力也渐渐减弱,这个时候,李延庆知道关于相国的任何表态都会为自己在朝廷中树立政敌。
不过金兵来势汹汹的进攻极大地分散了朝廷和百姓们注意力,天子赵构的心思也完全被即将燃起的战火占据,每天都在紧张地询问各地战备情况,似乎已经遗忘了任命左相国之事。
这天傍晚,礼部尚书范宗尹的府宅前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他上前向门房躬身行礼道:“请禀报范尚书,就说故人秦桧求见!”
门房见他虽然衣衫破烂,但知书达理,气质颇为儒雅,但也不敢轻视,连忙道:“你稍等片刻,我去禀报管家。”
门房匆匆去了,不多时,一名少年男子迎了出来,此人是范宗尹的长子范庆,才十四岁,年初刚进太学读书,秦桧曾出任太学学正,范庆当然知道他是朝廷的御史中丞,被金兵掳走。
范庆惊讶望着秦桧,“秦中丞怎么变成这般落魄?”
“哎!一言难尽,请问令尊可在?”
“我父亲在,请秦舍人先随我去沐浴更衣。”
半个时辰后,秦桧沐浴后换了一身新衣,又吃了一顿饱饭,这才跟随范庆来到书房。
“请中丞稍等片刻,我进去禀报父亲。”
范庆走进书房去禀报,秦桧心中有点忐忑不安,毕竟他的理由不太充分,现在就看范宗尹能不能帮助自己,范宗尹是秦桧的同窗好友,秦桧在前年出任御史中丞时,范宗尹出任侍御史,是秦桧下级。
但靖康之乱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范宗尹因和康王赵构私交极好,而深得赵构的信赖和重用,南渡后连升四级,从六品的侍御史升为二品的礼部尚书,甚至比李延庆的升官速度还快,和王黼有得一拼。
现在作为老上级,秦桧不得不放下架子,来求自己从前的下属。
片刻,范庆出来道:“秦中丞,请进吧!”
秦桧走进了书房,范宗尹笑呵呵迎了上来,握住秦桧的手关切问道:“会之,你怎么会在临安?”
秦桧叹口气说:“这次金兵攻打中原,我被强征到完颜宗望的大帐做文书,我被派去卫州黎阳清点粮草,半路上找机会逃出来,一路逃过黄河,要饭才来到临安。”
“原来如此,不过秦兄去卫州,难道没有金兵跟随吗?”
“当然有,是监视我的四名金兵,我夜里趁他们熟睡时逃出,幸亏黎阳离黄河很近,否则我真逃不过黄河。”
“原来如此!”
范宗尹请秦桧坐下,又让丫鬟上了茶,他喝了一口热茶道:“不知秦兄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暂时还没有打算,原本是想回家去探望妻子,但因为身负重任,所以先赶来临安来面见天子。”
“秦兄身负什么重任?”
秦桧压低声音道:“是太上皇给官家的一封亲笔手谕,我一直藏在身边,我太上皇的嘱托,这次一定要见到官家!”
说着,秦桧取消腰带,放在桌上道:“手谕就藏在腰带中!”
.........
皇宫北望阁内,赵构颤抖着手打开了父皇的手谕,父皇的手谕中正式承认他登基为帝,这个手谕非常寻常,对于任何一个皇帝而言,即位是否正统关系到他的帝位的稳定,对赵构也不例外,虽然赵构登基得到太后的认可和百官拥戴,但他还缺乏一个传承,他的父亲太上皇并没有认可他,他的皇兄也没有正式退位,赵构没有经历过储君一贯,在某种形式上,他的登基并不十分合法。
如果严格计较起来,他现在应该属于摄政王性质,皇兄尚未退位,他只是代皇兄暂理天下事。
这个时候秦桧拿来了父皇同意他登基的手谕,这无疑就是承认他登基的合法性,对赵构至关重要,所以赵构激动得双手发抖,有了这份手谕,他就可以安心坐皇帝位了。
“父皇现在情况如何?”赵构又问秦桧道。
秦桧跪下含泪道:“太上皇住的是马夫的院子,微臣的职责是伺候东宁宫马夫,给他们倒屎倒尿,同时还清扫马厩,最初金人是打算让太上皇喂马,臣等坚决反对,宁愿所有的事情都接下来,也不能让太上皇受此屈辱,后来金人改变主意,便把太上皇软禁在马夫的院子里,不准出门一步,只有臣等偶然去看看太上皇,陪他说说话。”
旁边几个大臣都听得面面相觑,太上皇会有这样惨吗?
赵构却泪如雨下,掩面痛哭道:“只恨朕不能以身代父皇受苦,朕痛彻心扉也!”
众臣连忙劝道:“陛下保住了大宋社稷,这对太上皇也是最大的安慰,只要陛下励精图治,早日击败金兵,便能迎太上皇归朝。”
众人纷纷相劝,但赵构还是心如刀割,痛哭不止,几名重臣都恨恨瞪了秦桧一眼,这个混蛋说这些话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