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偶像是毛泽东(1 / 1)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 1453 字 11天前

乔布斯的偶像是毛泽东

乔布斯是嬉皮士运动下的蛋。Www.Pinwenba.Com 吧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288/396821288/397204939/20140822184708/images/128/Image0.jpg

他是1955年出生的,嬉皮士运动最火热的时候正好是他的荷尔蒙最发达的时候。因此,乔布斯在大学的时候就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人。他信仰个人主义,大搞性派对,还吸毒,最终宣布退学。1974年乔布斯19岁的时候,他曾光着脚去印度禅修,后来苹果在设计上的极简主义特征和乔布斯禅修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说,年轻的乔布斯是嬉皮士精神的热烈的拥趸。而在乔布斯要去世的时候,嬉皮士的血液也仍然流淌在他的躯体里面。他曾对《乔布斯传》的作者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三个偶像,一个是马克思,一个是**,还有一个是马尔库塞——一个二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诠释者,曾整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提出过“异化理论”。

我曾讲过,**和乔布斯集理论家、鼓动者和行动人于一身,是群众运动的天才。那么具体来看,他们究竟具有怎样的特质呢?

首先,“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句话是**讲的,他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藐视一切权威、打倒一切权威的性格和追求。

乔布斯也同样如此,他藐视一切权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性格。微软是电脑行业中最大的权威,于是比尔·盖茨就成为了乔布斯一生的敌人,只要比尔·盖茨做了什么,乔布斯就立刻做与之相反的事情。有一次,一名记者问乔布斯,他和比尔·盖茨之间有什么区别。乔布斯回答,他跟我没什么区别,只是他年轻的时候没有吸过毒,如果他吸过毒,他一定会比现在过得好一点——他就这样嘲笑比尔·盖茨。

其次,乔布斯是埃里克·霍弗所讲的理论家、鼓动者和行动人的完美合体,他重新定义了电脑行业。2000年,当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整个世界都在说IT行业已经跌到了一个历史性低谷,且再也找不到出口的时候,乔布斯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创新点——数字中枢。他认为,软件和硬件要重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中枢功能。从这个理论出发,乔布斯先后推出了iTunes、iPod、iPad、iPhone,改变了整个电脑行业。因此,乔布斯提出了这条理论,让全世界都听到了这条理论,还最终亲自实践了这条理论。

因此,**和乔布斯之所以能成为一名群众运动的领袖,是因为他们能够构建自己,构建一个非常严密的理论;同时,他们具有能够蛊惑人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方式,能够让一堆人又一群人为他们而疯狂、为他们而热烈;最后,他们又是一些非常高效率的执行者。因此,这两个人是我们在埃里克·霍弗的定义里面找到的非常完美的典型人物。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288/396821288/397204939/20140822184708/images/128/Image1.jpg

再次,乔布斯和**都是粉丝经济的发明者。在商品社会中,粉丝是一个最近二三十年才出现的名词,它是消费者在商业社会中的变体,而乔布斯正是第一个把消费者变成了粉丝的人。消费者和粉丝有什么区别呢?消费者只希望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商品,而不关心商家的利润有多少、能否获得上市继而成为伟大的企业;而粉丝则不惜代价拥护商家,他们希望看到商家成功、品牌长久经营。所以说,粉丝经济有违惯常的经济规律,而这正是乔布斯在过去20年中努力营造出来的。

在粉丝经济的作用下,消费者的判断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一,消费者认识到,鼠标、手机乃至它们的生产商都是有人格的,消费者购买产品,是因为他认同产品所透露出的价值和审美取向,而并非因为产品价格便宜或是具有某一种功能;其二,购买产品的过程要有仪式感,就像在进行宗教仪式一样;其三,产品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比如说,商家往往会预售某款产品,能得到它的都是真正的粉丝,而其他人往往见不到产品的“真身”;其四,企业必须是媒体的宠儿,它甚至不需要投一分钱的广告,就能引来大批的报道。

因此,粉丝经济的思维逻辑跟传统制造业的思维逻辑全然不同。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288/396821288/397204939/20140822184708/images/128/Image2.jpg

复次,**和乔布斯都是最潮时尚的缔造者。**很潮,甚至连他戴的帽子——那顶绣上了五角星的帽子——在当时都风靡全球,因此,他引领了时尚,他是那时时尚界的偶像。乔布斯也一样,一条普通的牛仔裤,一件高领的黑色长袖T恤,就缔造了传奇——直到今天,全世界的IT行业从业者也都延续了乔布斯的穿戴。

http://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288/396821288/397204939/20140822184708/images/128/Image3.jpg

最后,**和乔布斯都是群众运动的发动者。**曾在**广场6次接见红卫兵,前后吸引了10万人,这是很大的群众运动。乔布斯也一样,他竟能够把一款手机、一款平板电脑的发布会,变成全世界人共同的聚会、变成时尚的象征——当苹果公司要发布新一代的手机产品之时,在美国、中国、日本乃至全世界,竟然有人会排着长达三条马路的长队去购买。因此,乔布斯能够煽动群众,他能让大家都觉得很兴奋,让大家的荷尔蒙都提高。

但**和乔布斯也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将革命进行到底?

如何保证那些被煽动起来的人能成为真正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如何让这些正能量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如何让自己煽动起来的热潮稳定下来?一个人,一个行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都不可能永远沸腾着,沸腾着的水迟早会蒸发。就像乔布斯体内虽然会永远燃烧着嬉皮士的火苗,可当他生命完结的时刻,嬉皮士的火焰也便熄灭了。

因此,他们虽然把自己的国家和企业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却让他们的后继者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困惑:如何将他们的革命进行到底。

我突然想起了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所讲的一句话:

“对一次挑战做出了成功应战的创造性的少数人,需多长时间才能经过一种精神上的重生,使自己有资格应对下一次、再下一次的挑战?”

汤因比的问题,适合于一切创造了历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