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的觉悟
看着一脸颓然的魏国公,沐天波伸手将桌子上的酒壶拿了起来,给魏国公倒了一杯酒,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才开口道:“国公爷,很多事情是时移而事易,咱们这些勋贵的根基其实并不是我们掌握的力量,只有大明才是我们的根基。”
一口将杯中酒喝掉,魏国公面容严肃的看着沐天波,沉声说道:“把话说清楚,这里就只有我们两个人。”
“国公爷,我们其实都是在享受着祖上的恩荫,想当年中山靖王随太祖也南征北战,才有了我们后世子孙的锦衣玉食。朝廷上下对我们多番有容,也不过是看在祖上的功劳,不知道小侄的看法,国公爷可曾认同?”笑着看着魏国公,将自己面前的酒一饮而尽,沐天波笑着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这一点魏国公自然不能反对,当年靖难之役,如果不是成祖皇帝看在往日的情面上,恐怕就没有魏国公府了。
“只有大明兴盛,我们这些勋贵才有了立身的根本,大明与世长存,我们才能永享富贵。纵观古今,那个朝代能够与世长存?汉唐何其强盛,最后不也是走向了灭亡?大明也逃不过去。只有大明多存在一些年,我们这些勋贵才能享福更多年。”沐天波再一次给魏国公倒了一杯酒,在他看来魏国公的想法很是危险,弄不好会牵连所有的勋贵,需要开解啊!
这一点魏国公也赞同,唐朝时候氏族林立,到了现在,剩下的有几家?当初何其强大,却也免不了消失的命运。
“皇上实行均制改革,在小侄看来,这本就是应有之义。嘉靖末年,南有倭寇之患,被有蒙古鞑子。百姓苦不堪言,嘉靖皇爷虽然是一位强力的君王,可是大明国库空虚,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用一句文官的话,那就是亡国之日不远矣!”在家读书的时候,沐天波就喜欢看古今历史,对于经书子集没有多大的兴趣。
不过像今日这样畅所欲言,倒也是法,可是却在做准备。
用四年的时间做准备,皇上的心急何其深沉,魏国公可以想象,如果自己不识时务,肯定会被搬走。到时候就不好说了,不过下场肯定不会太好。
见魏国公再一次抬起了头,沐天波笑着看着魏国公,见他眼中已经恢复了清明,显然已经是想明白了。
“贤侄,黔国公府世代镇守云南,根基也是十分的身后,本公很是好奇,不知道贤侄如何自处?”这个问题魏国公也很好奇,沐天波既然看的如此明白,想必早就有了打算吧!
“黔国公镇守云南,所以就只是云南,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四川的奢崇明造反,黔国公府都没有丝毫的动作,也不能有丝毫的动作。皇上宁可派京城的人马平叛,也没有动用云南的人,这就很说明问题了。皇上的动作是由南至北,只有布置好了才动手。所以江南之事,皇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把握,不然是不会动手的。如果到了云南,小侄一定力劝家父,这就是大势所趋!”沐天波的脸上带着笑容,没有丝毫的不愉快,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一样。
再一次点了点头,魏国公不知道自己点了多少次头,不过脸上已经戴上了明悟之色。笑着看着沐天波,问道:“既然如此,贤侄可有好办法可以教我?”
连忙摆了摆手,沐天波笑着说道:“小侄今日的话,已经是僭越了,怎么敢在胡言乱语。国公爷比小侄强得多,自然会有好办法应对。”
听了沐天波的话,魏国公顿时笑了起来,越看沐天波越喜欢。自己的子侄当中怎么就没有如此人物?忍不住再一次叹了口气。拿起桌子上的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又给沐天波倒了一杯,笑着说道:“贤侄今日之恩,魏国公府记下了!”
一边的沐天波早就站起来,躬着身子把酒喝完,面容严肃的道:“国公爷切莫如此,魏国公府和黔国公府累世之交,如此岂不是折杀晚辈了!”
等到两个人坐下,魏国公和沐天波不由相视而笑。
时值深夜,天启皇帝依旧没有就寝,坐在龙书案前面,轻轻的翻动着奏折。这些都是京城送过来的,大部分已经是拟定过的,玉玺也盖在了上面。这里面全是孙承宗挑选出来的大事情,需要天启皇帝看看的。
严肃的翻阅了几件,天启皇帝发现,处理可谓中规中矩。早就听孙承宗说过,朝廷的事情那是大事大约,小事小心。当初自己还笑着问原因,原来大事情,朝廷都有定制,只要大约照办,那就没有疏漏。这已经是多少人研究之后的好办法,反而小事,因为没有前例可援,反而要多费脑筋。处理了这么长时间的政务,天启皇帝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