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差别
在天京建设完工的作坊和工厂中,最先投入使用的就是印刷厂,因为朝廷需要引发大量的邸报和纸钞。邸报的发行有利于传播消息,纸钞的发行有利于囤积黄金。
天京城内还建设了四个巨大的地下金库,这些金库的表面是军营,驻扎着汉国的精锐军队,地下则是庞大的金库。这些金库里囤积了数以亿计的黄金,原来汉国境内金库的黄金被秦雄逐步运送到了天京。只有强大的黄金资源做后盾,朝廷才能在发现货币方面有所依仗。
天京的印钞厂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他们运用了这个时代所能制造出来的最先进的印刷设备,每天可以生产等同于数十万两黄金的纸钞。而且印钞厂的规模还在逐步扩大,生产货币的能力高速提升。
天启十七年七月中旬,天京城规模最大的金行‘大汉帝国金行’正式开张,这座金行的运营,拉开了汉国朝廷在帝国发行货币的序幕。
在天启十七年十五日发行的邸报中,朝廷第一次明确表示:在未来五年内,纸钞将全部取代黄金,成为汉帝国境内唯一可以通用的货币。从即日起,汉国金行不在对外支出黄金,所以工程结算全部用货币运作。
对于大部分帝国商人和百姓来说,纸钞还很陌生。他们无法想象,一张薄薄的纸片能够取代黄金作为货币流通。更多人还是绝对黄金在自己手里放心一些。
但对于从原汉国来的商人和以往和汉国做贸易的帝国商人来说,他们无比信任纸钞,而且纸钞有着黄金无法比拟的优势:轻便、简单、快捷、安全,无损耗。
只要是金属,在不断的运输、使用过程中,总会有损耗,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事实。而纸钞却不会,而且纸钞携带方便,使用起来更方便。
汉国朝廷的作法让很多人不满意,他们埋怨朝廷不提前说明。大家把自己家中的黄金拿来投资,等结算的时候却换来一堆纸片,或者是一个很精美的存折,这玩意放在手里心中没底。
事情总有个开端,早在天京开始建设的初期,从长安赶来的商人就一直在用纸钞进行结算。纸钞的快捷和方便给百姓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已经有人开始尝试用这种纸钞来结算。
不要尝试和朝廷作对,就算朝廷不为难你,你也会尝到苦果。这是宋氏家族族长宋良恺用经验得到的教训。
宋氏家族因为以前距离汉国太远,所以对汉国的一切都不熟悉。刚刚完成了一项投资三十五万两黄金的工程,在金行结算之后,金行给了他一堆‘金行兑票’和纸钞。宋良恺在和家族长老商议之后,觉得自己拿着这些纸片回去没办法给族人交差。决定找他人换成黄金,然后存放起来才踏实。
老宋找到了最近一直做生意的汉国飞雪城商人老孟,商议着用价值五百五十万的纸钞换一万两黄金。在金行的话,五百万纸钞就是一万两黄金,这个价格对老孟来说非常厚道。老孟也不犹豫,当即答应了下来。
老宋自以为做的漂亮,谁想到当天晚上另外几个汉国商人就找到了老宋,他们也愿意给老宋换纸钞,而且价格可以提高一些。这种现象让老宋很郁闷,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看出来,今天自己和老孟的交易吃亏大了。老宋当天晚上只好先拒绝了这些商人的好意。
谁想到,第二天来了更多商人,他们甚至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来兑换纸钞,反正只要低于一两黄金五百元就行。
看到商人们如此疯狂,老宋终于知道纸钞这玩意的威力了。原来在汉国,纸钞比黄金还受欢迎。为了不让家族财产再被人骗走,老宋也只好忍了。不过还好,现在他们手中还有一百八十多万两黄金,这个几个月在天京真的没少赚。
若说七月十五的邸报是在湖面上投了个石子的话,那七月二十日的邸报则是在湖面上丢了一个炸弹---汉国要与熊国开战了。就在下个月,汉王将带领一百五十万大军出征熊国。
至于汉王为何要把这个消息用邸报刊载出来,百姓们当然不知道,但是很多人在看到这份邸报之后,心有戚戚。尤其是那些还独霸一方的叛军,他们的实力当然无法和熊国相比,若是汉王真的轻松拿下熊国,他们以后还是乖乖投降的好了
天启十七年八月初三,平阳城外喊杀声震天动地,秦雄再一次披挂上阵,校场点兵。这次点兵,其实只有三十万重骑兵,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其余一百二十万大军早在半个月以前就已经动身前往太苍郡,于皇甫家族回合。
校场点兵结束,大军直接开拔。这三十万骑兵大军的行军速度是非常快的,沿途各地早在朝廷的安排下准备好粮草辎重,大军不必耽误行程,一日之间能赶三百余里。
十天之后,也就是八月十三,汉王秦雄带领三十万重骑兵就赶到了太苍郡,皇甫家族早在郡城外三十里等候,道路两侧全是百姓,大家都想看看传说中的汉王到底是什么样子。
秦雄在太苍郡城休息一日,八月十五日大军正式进军熊国,皇甫玉秀带领皇甫家族的五十万大军随同出战。如此一来,汉军总人数达到二百万,其中重骑兵一百二十万,轻骑兵三十万,女兵十万,步兵三十万,炮兵十万。
熊国毗邻太苍郡的第一座城池叫做‘石谭城’,乃是熊国经次于都城的第二大城市,也是熊国最大的军事重镇。城墙高三十二米,城内粮草可供五十万人用三年,城内常年驻军五十万以上。其中四十万是骑兵。石谭城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被熊王苍昊所重视。
早在半个月之前,熊国就得到汉军要进攻的消息,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熊国朝廷内部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一半文臣都主张熊王投降,因为熊国再厉害也不可能比巨人大军还要强大,汉国拥有这个世界最强大的火炮,熊国不可能打赢这场战争。
而熊国的武将几乎全部反对投降,至于其中是不是有人虚张声势就不得而知了。熊王历来重武轻文,看到这种场景更是对文臣充满蔑视。他勒令各地城池严加防守,誓死与汉军战斗到底。
为了更好的抵御汉国大军,熊王放弃了石潭城以东的所有领地,把军队全部调遣到西部的四个重大军镇。他知道汉军火炮武器运输缓慢,而且对道路的要求很苛刻,于是征调劳役破坏道路。道路破坏不仅仅对汉军造成了重大影响,其实对石潭城的兵士也有很大的影响,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破釜沉舟。
二百万大军直扑石潭城,距离城池还有五十里,就得到斥候来报:石潭城打开城门,城内骑兵尽数出动,朝汉军扑来。
原来熊国将士对汉国火炮武器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守在城中只有死路一条。其实出战也只有死路一条,但他们要尽最大的可能消耗汉军的兵力,死要死的有意义。
熊国骑兵敢出城作战确实出乎秦雄的意料,因为石潭城只有四十万骑兵,剩下十万是步兵,而汉军足足有二百万,出城作战这四十万熊国骑兵只有死路一条。
得到斥候的急报,汉军也非常被动,因为二百万大军绵延三十里,一时间还不能列阵迎敌。尤其是火炮军,还在后面二十多里,已经来不及列阵。不得已下秦雄下来前锋军队急速回撤,重骑兵急速列阵迎敌。
在冷兵器时代,四十万熊国骑兵可以对抗六十万以上的重骑兵,而且能保证不输。但是在今天,汉国的重骑兵都携带着大量的手雷,战争的天平早已不在平衡。
百里荒原,蔓草碧连天。英雄无悔,万里赴戎关。
荒原上最先列阵的五十万重骑兵严阵以待,目光尽头,先看到的是漫天黄土腾空。紧接着是潮水般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地平线上一道黑线缓缓升起。在日光的反射下,熊人骑兵手中的武器仿佛天上的寒星,发出闪烁的光芒。
汉军铁骑迎风而立,纹丝不动。汉军将士眼中没有恐惧,只有同情和怜悯,他们见识过科蒂鲁骑兵的剽悍和威猛。但即便如科蒂鲁的剽悍也无法对抗汉军的火炮和手雷,更何况速度还赶不上科蒂鲁骑兵的熊国骑兵了。
黑线越来越长,越来越高,尘土漫天,熊人将士不屈的喊杀声变成了怒吼,这是生命的绝响。
汉军铁骑依旧不动,田横战争军前冷冷地看着熊国骑兵。在三年前,熊国大军围城的时候,汉军骑兵从来不敢出城作战,因为不仅仅是熊国的骑兵剽悍,而且熊国的步兵都能对抗汉军的重骑兵,那些身高在一米九以上的熊国将士,有着强健的体魄,可以轻易地撞到一匹奔驰的骏马。对汉**队来说,熊国骑兵就是他们的梦魇,挥之不去。
而在今天,汉军已经不在惧怕他们。相反,如今的汉军也在用一种鄙视的眼神看着这些飞蛾扑火的勇士。
天色忽然黑了下来,一朵黑云从上空飘过,那是五万雪雕女兵。爱惜将士生命的汉王秦雄,总是尽最大可能的发挥自己的空军优势。
五万雪雕骑兵凌空飞过,很快无数的手雷从天而降,剧烈的爆炸声暂时掩盖了熊国骑兵的喊杀声,也破坏了熊国骑兵的阵型,无数受伤摔在地上的熊国将士被后来的骑兵践踏成了肉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