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帝国末日(一)(1 / 1)

霸业 此剑无名 1816 字 9天前

:帝国末日(一)

等上城之后,大家才发现原来是汉军过来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几乎没有兵士会把汉军当城敌人,况且大家也都知道,汉军有火炮武器,人家根本就不用攻城。

片刻功夫之后,汉军重骑兵就来到了城下,为首一位将军高声喊道:“汉王要进城,速速打开城门!”

城墙上的守将早就得到上面的命令,对于汉军也不能疏忽,若是他们要进城,必须先告诉轩辕王。当下已经有人去王宫禀报了,等他们回来还要一刻钟的时间。

“这位将军,开城门要大王的手谕,我们做不了主的,还请汉王见谅。”城头上的帝国将领无奈的喊道。

城下正是田横,今日按照汉王的计划行事。这帝都果然不敢再开城门,让田横很无奈,他只好回到:“告诉你们大王,汉军撤走了。我们汉王本来还想亲自和轩辕王道别,但是长安有急报送来,我们就回去了。”

田横说完调转马头就走,转眼的功夫,三四万重骑兵就走出了五里之外。

城头上的将军松了一口气,但是回头看看身边的将士们,却一个个落寞起来,甚至还有人带着一丝惋惜……!

“大王!万一这巨人大军不反扑,我们其不是真的要走了吗?”王彻策马跟在秦雄身后问道。

秦雄笑了笑:“我们只撤退二百里,先到平阳,把黄金和珠宝弄到手,然后在哪里驻扎下来。我们在帝都城下,他们是不会宣布轩辕王的已经死去的消息。帝都的内乱还没开始,就算巨人大军不反扑,帝都也即将乱象纷呈。今日他们不让我们进城,正好合了本王的心意。”

王彻和田横等人对秦雄的策略持怀疑态度,汉王此人就有这样一个弱点,明明心里想要的东西,却偏偏要做出一副拒绝的样子,非要披上个马甲充好人。帝国历史上历来是强者为尊,只要你有实力,就可以去弄你想要的东西,哪怕是抢,汉王行事果然和凡人不同。

“王子殿下,王子殿下,汉军撤了!汉军撤走了。”小太监从外面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脸上的喜悦表达了他此刻的心情。

轩辕敬刚刚接见了几位大臣,听到这个消息心情顿时大好:“快!把皇甫国师和公孙御史,长孙大人喊来。”

皇甫冉和公孙大人,长孙大司徒刚刚离开皇宫,很快又被太监喊了回去。看到六王子兴高采烈的样子,皇甫冉实在不想扫他的性。

这位六王子敬,倒真是一个宽厚仁德的人物,或许是被压抑的久了,性子有些懦弱。刚刚开始理政,什么事情都不敢自己拿主意,凡是都要请教他们几位老臣。这不皇甫冉从昨天晚上就没回家了,刚刚要回去休息一会,又被王子给喊了回来。

“如今汉军和巨人都已经撤退,以本王子看来,我们应该即可下告示安抚百姓,征调劳役修缮帝都。再者帝都附近数百里现在已经荒无人烟,还应该强制让各地百姓移民至此。粮食么,帝都还有不少,分发给这些肯移民的百姓。还有……!”

轩辕敬犹豫了一下还是坚定地说道:“既然汉军已经撤走,是否就可以公布父王薨的消息呢?本王子有几位老臣辅佐,应该可以料理国事的。国不可一日无君,几位老臣觉得……!”

皇甫冉暗自叹口气,原来这位六王子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王位,他那里知道这汉军是真的想走吗?那巨人大军不是也没走远么?帝国已经是穷途末路,再也经不起一点折腾了。

兴致勃勃的轩辕敬发现三位老臣谁都不肯说话,心里顿时不悦,懊恼地坐回到椅子上:“几位老臣,莫非本王子说的那里不对吗?”

公孙御史看了看皇甫冉,小声对六王子说道:“王子殿下,汉军还没走远,此时不可轻动。应当让城内百姓加速修缮城墙,另外还要派人给各地州郡传令,让他们征调粮草和将士来帝都。大王薨的消息暂时还要保密。”

长孙大司徒心中冷笑:让各地州郡带兵来帝都?做梦呢吧!现在还有那个州郡的官吏听从王室调遣,就算真有人来,也不过是四大世族的人来。可惜,左边有汉王,右边有巨人大军,上面有熊国,下面有西戎,四大世族被折腾的也不轻,没人回来救帝都了。这个汉王现在撤退,应该是有什么想法。我就不信以汉王的雄才大略,会把到嘴的鸭子给放跑了。

其实长孙大人早就得到了家族内的来信,信中说汉军的火炮武器天下无敌,一统天下者必是汉王无疑,让长孙大人见机行事,且不可得罪汉王,以免给家族带来危机。长孙大人心中早已明了,但现在自己不是众臣之首,有些事情还要看皇甫冉的意思。

轩辕敬心里异常着急,虽然他现在代理国政,但是说实话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利。很多事情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更不敢盲目地下命令。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太子阔和轩辕处臼杀了,这样自己的王位才能彻底保住。

“嗯!公孙大人说的有理,但本王子觉得倒也不必如此谨慎。巨人之所以撤退,那是因为汉军的强大。汉王看来还算是个守信的君主,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黄金美人,想来是不会再回来了,此时正是恢复帝国的大好时机,几位大人还要一定要辅佐本王子处理国事,敬在这里谢过诸位大人了。”轩辕敬一边说一边拱手施礼。

几位老臣象征性的回礼,其实在三人心中对帝国早已失去了信心,他们要做的就是维护帝国苟延残喘,尽到自己忠臣的责任和义务。

或许是帝国的回光返照,两天之后,汉军撤到了距离帝都二百里的平阳城,平阳内有当初轩辕王藏起的七千万两黄金,在黄金交割完毕之后,汉军撤出平阳城,在城外三十里处安营扎宅。

帝都内的文物大臣一看到汉军真的撤退了,再也没了脾气,一个个只好跑来上朝。让他们惊奇的是,轩辕王不能上朝了,只有六王子等朝理政。

才上朝两次,六王子敬就已经开始适应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竟然在早朝之上宣布了一个让大臣们震惊不已的消息:太子阔弑君杀父,罪不可赦,立斩不赦。四王子轩辕处臼,私通汉军,谋朝篡位,斩!

这个决定是六王子私自做出,没有和皇甫冉等人商议。

朝堂上太监读完诏令,群臣立刻沸腾起来。斩太子,斩四王子,这事情来的太仓促。六王子只不过是替轩辕王理政而已,就算太子和四王子有罪,也要通过大司徒审判,大王下旨才对。太子是什么人,大家都没看到轩辕王的免去太子诏书,就这么轻易的斩了?

四王子轩辕处臼在巨人攻城的时候,亲自上城杀敌,也算是立下了大功,说他私通汉军?有人信么?

踌躇满志的六王子敬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第一道命令,引来了朝臣的诸多不满,看到大殿上一片沸腾,他知道这次引起众怒了,顿时慌了神。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无奈之下只好看着皇甫冉,希望他能出来解围。

到了这个时候,轩辕王室在百官心中的地位其实已经降到了最低,风雨飘摇的帝国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

“不知道六王子是听信了谁的谗言,才有了这样的想法?”皇甫冉出来第一句话就转移了目标。

轩辕敬支支吾吾了半响忽然用手指着刚才读诏书的太监:“是他……,就是他给本王子出的主意。”

皇甫冉脸色一寒:“自古太监不得干政,王子殿下竟然纵然这种人在你身边,难保日后不会出大事!”

朝堂上顿时一阵哄闹之声,众人都清楚这跟太监没屁的关系,但大家不得不这么说而已。

小太监跟了轩辕敬近十年,没想到竟然今日落得如此下场,他丢下诏令慌慌张张地跪倒在地:“王子饶命啊!皇甫大人饶命啊……!”

这个时候只要稍微聪明一点,就不要反驳。因为反驳之后就只有死路一条。

“来人呀,把他给送进大牢。日后一定要严加审讯。”王子敬硬着头皮说道。

小太监被押了下去,大殿上又恢复了平静。但是六王子敬的心里却始终不能平静,原来即便是当朝理政也不能为所欲为。

第一次早朝就在这样乱七八糟的局面中度过,散朝之后大臣们三三五五的出了王宫,但是谁都没走,都在一起议论今天朝政,到底太子阔和四王子轩辕处臼做错了什么事情?这个轩辕敬是谁弄来理政的?大臣们已经猜测到可能轩辕王已经死了。在众人心中,轩辕王一旦死了,这个帝国就完了。

龙啸天阴沉着脸回到府上,刚进正堂,管家就来报:四王子轩辕处臼的老师南宫明求见。

龙啸天把人请了进来,南宫明是个了不起的文人,在帝都很有名望。龙啸天见了此人也要恭恭敬敬,不敢怠慢。

“南宫先生请坐。”龙啸天起身迎接。

南宫明淡淡地点头,坐在椅子上:“龙将军,老夫此来为的是四王子的事情,现在事情紧急,老夫也不跟你转弯抹角兜圈子了。”

作为武将,龙啸天就喜欢南宫明这样的人,当即说道:“先生请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