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敌
曾离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听着,王偏将是他的亲信,也只有亲信才肯和他说点实情。南郭百重做的那些缺德事他不是不知道,但知道了又能怎样?自己是南郭大人一手提拔的,如果不是他的提拔,自己现在还只是个牙门校尉。正所谓知遇之恩,无以为报,就算南郭大人有什么缺点,他也只能忍着。
看到曾离的表情,王偏将心里清楚,参将大人也在犹豫,只是他不想放弃眼前的一切。对一个出身低微的人来说,参将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官职,很多人一辈子也到不了这个位置。人都是自私的,哪怕是曾参将。如果真的投靠了呼兰将军,能否继续做参将先不说。万一呼兰将军输了呢?到那是别说是参将,就怕自己全家人的性命都很难保住。
“王偏将!我心里有数,咱们准备迎敌吧。”
在打了几场漂亮的骚扰战之后,秦雄终于遇到了难题。从昨天开始,他率领的两千骑兵对郡城的部队开始骚扰,这些殿后的军队简直就是垃圾,根本就没有一个人想迎战,只要被他们赶上,不是逃跑就是投降。更不要说什么粮草辎重!昨天下午,他们还缴获了二十车财宝,里面都是黄金、翡翠,还有珍贵的布匹。奔雷等人足足笑了半个时辰。
但是从今天上午开始,郡城的部队忽然提速,留下来殿后的则是一只相当难对付的军队。他们始终保持队形,遇到骚扰并不慌乱,而是就地反击。
若是真正的对决,秦雄有把握灭掉这样一小股的步兵,但是秦雄害怕的伤亡,自己的军队刚刚建立,才训练了一两个月,后面还有更激烈的战争,他不想把兵士的生命丢在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战斗上。
真正踢在了铁板上,秦雄有一种无力感。这支殿后的军队,骑兵很少,步兵占绝大多数。开始的时候,自己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发动了几次突袭,不靠近、不纠缠,每次都是用弓箭攒射。前面几次突袭,也杀了几百人,但是这支军队迅速调整了战术,他们干脆停止了前进,就地列阵,步兵用盾牌组成一层层铁墙。骑兵从侧面出击。
一次冲锋下来,根本就没起到什么效果,反而损失了自己几个兄弟。
秦雄开始头疼,因为自己这两千骑兵训练的时间太短,而对方的军队明显经过严格的训练,反应速度、对敌经验都不是自己所能比拟的。最主要的是对方人数太多,据斥候侦查的消息,这支军队最少有一万人,骑兵也有一千多。就算秦雄自己再能打,他也不敢一个人冲进万人的阵营中拼杀。
眼看着自己的计划就要失败,秦雄满脸怒气,坐在马上和奔雷等人商议对策。
“将军,不如我们放弃这支军队,从另外一条道路上饶过去,追赶前面的军队。”奔雷最近武功提高不少,但是对敌经验还很缺乏。
秦雄笑了笑:“那如果这支军队从后面包抄呢?我们岂不是被人家堵在了中间。”
奔雷点点头不再说话,后面的刘三小声说道:“将军,没想到郡城里面还有一只这样的军队,看来这支军队的将军一定有本事了。”
“天下之大,什么人才都会有的。我倒是很想见见这位将军。”
刘三灵机一动:“将军,不如我们派使者前去招降?”
“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投降的,除非我们能把他打服。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破了他的步兵阵,不然人家是不会看得起我们的。诸位有什么好办法么?”秦雄环视着周围的几个将领说道。
奔雷摇摇头:“敌军干脆就不走了,列阵而待!他们有一万多人,我们才两千,很难……!”
刘三和后面另外两个将领也是纷纷摇头,他们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破人家的步兵阵。
秦雄暗自叹息,自己手下这帮马匪出身的将领进步实在是太慢了,竟然连一个办法都想不出来。
“既然敌军不动,那我们也暂时不动,告诉后面那些百姓,让他们生火造饭,下午再战。”
这些百姓都是流民,这两天俘获了不少粮草辎重,还有一批俘虏,为了找人押送粮草辎重,秦雄不得已让人抓来一批流民。至于俘虏也被当做壮丁来实用,不过后面还派了自己人看押。
就在秦雄束手无策的时候曾离也感觉到无计可施。对方不骄不躁,不纠缠,自己手下的步兵只能被动防守,连动都不敢动。稍微得一点空闲,这帮人就来骚扰。按照都尉大人的要求,他们至少要拖延两天左右的时间才能保证军队进入南山县。还是那句话,曾离不怕打仗,就怕遇到这种无耻的战术。一直骚扰,让你不胜其烦。
“传我军令下去,将士们轮流下来吃饭,阵型保持不变,不要给敌人任何机会。”曾离给下面的将领下达军令。
有个年轻的军官诧异地问道:“将军!难道我们就这样在这里干耗着么?万一呼兰卓的大军赶上来怎么办?”
曾离脸色一寒:“让你守住你就守住,问那么多话作甚?”
年轻军官一脸晦气,其实大家想的都差不多,保护这个南郭都尉干嘛?那就是个混蛋,用兄弟们的性命保护这样一个人,想想都憋气。
年轻军官刚刚退下,王偏将就凑了过来小声说道:“将军,现在将士们情绪很高,大家都担心呼兰卓的大军赶到,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其实曾离所想的比王偏将要更复杂。在郡城已经混了这么多年,又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他早已不是那个刚刚出山的毛头小伙了。在做任何决定以前,他都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尤其是这种关系倒身家性命的大事上,曾离想的更多。
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第一,拼死抵挡住呼兰大军的先锋。要知道呼兰大军的先锋只有两千人,曾离有十分的把握把他们挡在这里两天。第二,投靠呼兰卓。但是投靠呼兰卓以后,就面临着自己能否被重用,以及呼兰卓大军到底能否战胜王室的问题。
在曾离的心中其实更倾向与投降,因为现实很残酷。只要呼兰大军一到,自己这一万兵士就会全军覆灭的。即便两天以内,呼兰大军未能赶到,自己顺利的进入南山县城,也不可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对于南郭百重都尉来讲,他能给自己最大的官也不过是参将,除非南郭大人把都尉让给自己做。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哪怕是日后呼兰卓兵败,今日的功劳也是会落在南郭大人头上,而自己最多也不过是弄些金子而以。
从这个角度分析来看,投靠呼兰卓才能利益最大化。至少自己的兄弟们不用面临覆灭的危险。但是投靠呼兰卓就意味着孤注一掷,不但自己没有了退路,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手下也都没有了退路。更有可能自己甚至连现在的参将都保不住。呼兰卓或许会接受自己的投降,但是未必还会让自己带兵。最大的可能是把自己手下的一万兵士分散到各个将军手下,然后给自己一个虚职。
当然,投靠呼兰卓还牵扯到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他到底能不能战胜王室,一统北川国。
两股势力的角逐,军队的实力只占部分,甚至可以说只占一小部分。战场之外的东西绝对不可以忽视。比如军心,民心,补給,优秀的将领,统帅的远见,乃至与天时,地理,人和。一只军队不管多么善战,没有补給,得不到民心,没有优秀的将领,没有远见卓实的统帅,那么迎接他们的只有失败。
想到这里,曾离长处一口气,沉声问道:"王偏将,你一直负责打探消息,从你得到的消息看来,呼兰卓是怎样的一个人,他能否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听到参将这样问,王偏将心里就清楚了很多,原来参将已经有了投降的心思。但即便如此,王偏将还是决定实话实说:"曾参将,呼兰卓绝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将军,也是我北川国最有实力的将军。此人能征善战,深蔼用兵之道,杀伐果决。年轻时更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于战场之上鲜有对手,二十年的时间里九次剿匪,杀敌数万,颇有威名,兵士无不敬佩!其下将士也是忠心耿耿。此次与王室反目,他也是以退为进,目前看起来虽然暂时落了下风,但只要假以时日,定然能绝地反击。胜负难料。”
说到这里,王偏将轻轻摇头继续说道:“只可惜,此人虽然善战,却也只适合做将军,不懂得收复民心。呼兰大军所过之处,强征百姓入伍,搜刮粮草辎重,以至于百姓听说呼兰大军来到,便纷纷而逃。地方商贩、贵族也是变卖家产,疲于奔命。”
“王室将领其实也好不到那里去,王室委派的将军大都无能,更无长远眼光,只是仗着王室威名,加之手下兵多将广,步步紧逼。岂不知他们已经落入了呼兰卓的圈套之中。当下呼兰大军所过之处鸡犬不留,王室军队足有五十万之多,粮草补给捉襟肘见,不得不从各地征调粮草应急。百姓也是苦不堪言。但不管怎么说,王室还掌控着国家命脉,各地郡县也大都听从王室调遣,补给虽然缓慢,但不至于断粮。以当下形势来看,双方各有利弊,胜负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