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秋风落叶(1 / 1)

霸业 此剑无名 1780 字 9天前

:秋风落叶

说干就干,秦雄亲自领军,带着一千五骑兵,连夜赶路直扑松县。进入松县以后,飞龙骑、飞虎骑、飞豹骑兵分三路,分别进攻三家马匪寨子。秦雄给各位千夫长的命令是:尽可能的不要让兄弟们负伤,多用弓箭,少正面冲突。当然能说服他们投降是最好的。

说来也是个笑话,这三家马匪看到五百多骑兵突然出现,还以为是官军剿匪呢。除了一家稍微抵抗之外,其他两家干脆就地投降了。秦雄的手下总共就两个人受伤,还是因为紧张从马上摔了下来。

还是老规矩,岁数太大了,身体不合格的统统遣散。三家马匪留下来的也就五百多人,但都是一些精壮的年轻汉子。

秦雄的战略就是以战养战,兼并三家马匪之后,他让马匪头子带路,或者说服,或者强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仅仅用了五天就荡平了上河县九家马匪。抢来的粮草运回去,所得黄金则直接派人去上河县城购买粮食、马匹、铁器。

回到小穆庄已经是十天以后,裴严已经从南山县城征来了三千新兵,他自己从上河县带来一千八百人,再加上原有的三千人,总人数已经接近八千。

秦雄在抢时间,因为兵多是没用的,关键是要组建一支能有战斗力的军队。所以新兵和马匪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个时间越长越好。

在小穆庄休整三天,秦雄又带了两千人直扑沙县,又用了五天时间扫平了沙县十二家马匪,粮草、辎重收获颇多。收拾完沙县,秦雄次根本就没休整,直接赶赴平县。

等到十月初十,秦雄从平县赶回来的时候,县城征兵已经达到了七千人,三个县俘获来的马匪更是达到了六千人,加上原来的三千,总人数更是达到了一万六千人。因为人数太多,所以秦雄果断的把其中的一千人调拨给马武,当做后勤兵。

一万五的兵丁,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卢县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秦雄一步步做大,他已经没有能力阻止秦雄的脚步,甚至都不敢把这个消息上报给郡守大人。现在的卢县令已经沦为秦雄的粮草官,其实别说秦雄,就是见到裴严卢县令也是战战兢兢,生怕人家有什么不满。

不过秦雄这个人还是很义气的,得到了好处也没独吞,荡平附近三县的马匪之后,他给卢县令送来的三百两黄金。既然已经控制不了人家,人家还给自己好处,卢县令也就死了那份争权夺利的心思,安心当自己的县令。至少手底下还有穆羽翔这个秦雄的老弟关照。他们二人现在也算是狼狈为奸,每天干的事情就是喝酒吃肉。

小穆村的房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军队的需要,秦雄直接把主力部队弄到县城外的一个废弃的军营里,这个军营以前吞并三千,校场还能用,军营还需要扩建。而小穆村现在则成为了秦雄的后勤基地,后勤兵基本上都在这里,负责打造兵器、制作铠甲。

秦雄非常看着弓弩兵,但是南山县的铁器质量不合格,制造弓弩只能暂缓,但弓箭却还能造。

桑树、竹子、牛角都是做弓的好材料,南山县就不缺这些东西,尤其是桑木和竹子。秦雄对弓箭非常重视,兵器可以延缓,但是弓箭不能拖,要做到人手一把。他还下血本,找人卖了十几把极品牛角弓,赏赐给这些千夫长。

具备远程打击的能力,才可能尽可能地杀伤敌军,而减少自己的伤亡。这是历代战争总结出来的血的经验,秦雄永远记住这个定律。在冷兵器世代,谁掌握了这种技术,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战术都只是陪衬。就算是诸葛亮重生,面对用大炮,机枪武装的部队也只有举手投降的份。

就在全军装备弓箭的同时,秦雄也在后勤兵中抽调出十几个最优秀的工匠,开始研究弓弩和床弩。他还有时间,因为此刻呼兰卓的大军还没有进入漠平郡。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十月底床弩终于被工匠们给做了出来,这种床弩无法和汉国的床弩比,但射程也达到了四百米左右。秦雄终于松了一口气,有了床弩,步兵就可以成为战场的主力。对于那些没有铠甲的普通兵士,床弩就是一场梦魇。

南山县的流民渐渐开始增多,卢县令也是束手无策,因为县城里的粮仓已经成了秦雄家的,他这个县令也不敢指手画脚,所以遇到这样的事情,卢县令只能去找秦雄商议对策。如果是在汉国,秦雄从来不怕人多,因为人力资源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资源。但是现在不行,自己没有掌握国家机器,根本养不活了那么多人。不过秦雄也不是没办法,他告诉卢县令,对于来南山县的流民,年轻的强制从军。仅仅这个一个办法就足以把流民给阻挡在南山县之外。

秦雄的办法果然凑效,而且还是一举两得。有秦雄手下亲自出马,反正是来南山县避难的流民年龄在三十岁以下的统统被抓去当兵。才抓了一千多人,南山县城里就已经看不到难民的影子了。卢县令对秦雄也很佩服,心说你小子出的招可真够损的。

当秦雄的兵很累,尤其是这些新兵每天被拉着跟老兵一起训练,根本就吃不消。而且军中还普遍存在老兵欺负新兵的事情。秦雄从来不反对军中打架斗殴,一只没有杀气的军队根本就不是一直合格的军队。还是采用以前在汉国的办法,当两个人打架的时候,你所在的一只队伍中竟然有人没有参加,那么对不起,没参加的人是要挨棍子的。

军队的铠甲一直是大问题,尽管秦雄想了很多办法,但到目前为止,铁甲也仅仅弄到五百多套,而且大都残缺不全,修复起来很麻烦。藤甲也少的可怜,连一千副都没有。这个现实秦雄是没有能力去改变的,这里是北川国最穷的一个县,而北川国整个国家加起来的总产值恐怕还不如一个长安多,凭借这点地方,能组建一支一万五千人的军队就已经是极限了,再扩张下去,连饭都没得吃了。

为里弥补铠甲上的缺陷,秦雄让兵士们苦练弓箭,以前每天只练一个时辰,现在则扩展到两个时辰。尤其是骑兵,还要练习跑马射箭。现在秦雄手下五千骑兵,兵士的体质不错,训练也很刻苦,唯独一点战马的质量太差。为了迅速组建一支骑兵,秦雄把市场上用来拉车的挽马都弄了进来。这些挽马耐力是够了,就是速度太慢,一场拉练下来,好马能把挽马拉出几里地远。

凑合着混吧,这也是秦雄唯一能让自己宽心的理由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到十月低,呼兰卓的大军终于挺近了漠平郡。此时的呼兰大军已经超过二十五万,骑兵十万,步兵十五万,后面还有五万做苦力的壮丁。

漠平郡守掌控着五万军队,当初还信誓旦旦地要和呼兰卓一拼到底,谁想人家呼兰卓的军队刚进漠平郡,这位郡守大人就已经卷铺盖滚蛋了。漠平郡都尉也是犹豫不决,打是肯定不会赢了,投降的话万一有一天胡兰卓败了呢?现在局势比较清晰,呼兰卓是被王室的军队撵着打。

自古以来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漠平都尉在犹豫了几天之后,果断地选择撤退,带着手下五万大军朝最贫穷的南山县撤离。

南山县不但穷,而且还毗邻南山,易守难攻,北川国历史上的战役几乎都牵扯不到这里。所以漠平都尉决定撤到南山县,凭借南山县特殊的地理环境,采取打不过就跑的战略方针,还是能拖延一些时间的。而呼兰卓不会为了他这五万兵士而耗费时间,如果他想耗就让他随便,反正王室的军队早晚都能打过来。

秦雄从来都重视情报工作,马武手底下就有几十号人专门负责情报的搜集。漠平郡都尉带领的五万大军刚刚动身,马武就把情报送到里秦雄手中。

五万大军进驻南山县!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的秦雄头都大了,目前他名义上还是南山县的军司马,比这个什么都尉小几个级别,如果真的等他来到这里,自己岂不是要听他调遣?呼兰卓还没来,王室的军队竟然先来了。

第二个得到消息的是卢县令,军都尉早早派人把消息送了过来,让他把军营整理出来,好让大军住下。卢县令现在连哭的心都有了,一个秦雄已经让他无比头疼,现在又来了个郡都尉,自己还不被折磨死?人家秦雄好歹还义气,不对自己指手画脚,这个郡都尉的脾气他也知道,整个就是一流氓。

为了让自己好受一点,卢县令连夜赶到秦雄的军营里,求秦雄暂时把军营给腾出来,让郡都尉的人住,等他们走了,军营再给秦雄用。

这次秦雄又给了卢县令面子,他笑着说了一句话:最近我正好要出去打猎,军营就借给他们好了,县令大人不必为难。

卢县令这次是真哭了,拉住秦雄的手就不松开,一口一个兄弟。

秦雄那里是去打猎,他是去打人。军都尉这些人对付敌人不行,但是对付百姓绝对有一套,他们去的地方,百姓早早地跑了个没影,若是让他们占据了南山县,自己这支队伍就彻底完了。所以秦雄一定要出战,而且要把郡都尉这支人马给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