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巨大的经济风暴(一)(1 / 1)

霸业 此剑无名 1747 字 9天前

:巨大的经济风暴(一)

有姬太妃这样的参谋站在何金莲一边,何金莲日后定然是不会吃亏的了。

不管美人们如何争斗,至少目前来看,秦雄还没空搭理后宫的事情,对他而言女人更多的**需要,感情当然也有,但是他的事情太多太多,根本就没时间谈情说爱!宫外还有两个美人苏月儿和萧玉儿自己一个多月才能去看一次,想来是冷落了人家,一想起这些秦雄心中不忍,准备等年底的时候把两位美人也弄到宫里,至少每天能见上一面。

只是对于现在秦雄来说,美人再多也是陪衬,当下最紧要的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危机。直道修造的速度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按照当初的想法,这将近四万里直道最少要修建两年的时间,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工具是这个世界最大的短板。两年的时间虽然也不长,但是凭借汉国迅猛的发展势头,以及快速增长的税收,还不至于出现经济问题。

可事到如今秦雄才发现,自己错的离谱,他远远低估了商人们赚钱的**,也远远低估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勇气。牛人四郡数千里直道只用了不到三个月就已经基本竣工,其他各郡凡是平原上的直道,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也基本修造完成。原因无他,唯人多耳!

当初在秦雄的估算中,修建直道的人数应该在百万以内。因为数据在那里放着,汉国四千万人,除去老少、妇孺,种田的、当兵的、做官的,经商的……林林总总,大概也就剩下可支配的壮劳力在五百万左右,按照五个人里面出一个修路,也就一百万的数量。但是实际参与和间接参与修路的百姓已经逼近千万,更有一些思想开放的女人甚至加入了‘卖身修路’的行列之中。那些在家中不能出门的老人孩子也编土筐,烧石土,大大加速了工程进度。到天启就年九月底,汉国只剩下不到一万里的直道没有修造完成,原因是这些直道大都在山里,工程费时费力。不过从目前的形式来看,也不会拖太长的时间,因为前面很多完工的商人已经开始对这些山路进行分包。

直道修造的快应该是好事,可让秦雄一下子拿出六千多万两黄金他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来的。之所以现在户部还能支撑下去,最大的原因就是大部分他国商人还没有离开,他们还是用金票进行贸易、结算。如果这些商人回国的话,汉国的几大金行很快就会被掏空。

必须想办法把这些商人留在汉国,千万不能让他们走!秦雄为这件事无比挠头,召集了户部、工部大员数次商量此事。可陶瑞、公叔皋等人的头脑早就跟不上汉王的思路了,他们早就被秦雄弄出来的一个个金融问题搞的晕头转向,对他们而言,解决目前问题最大的办法就是发行金票,越多越好。可秦雄知道这等于饮鸩止渴,最后死的比谁都惨。

到了这个地步秦雄只能依靠自己了,经过十几天的冥思苦想,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被秦雄给想了出来。当然了,拥有后世数千年经验积累,岂能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最多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要想留住他国商人的资本,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汉国置办不动资产。这个不动资产有很多,比如房地产,投资工业、商业。而身为君主的秦雄也不过是大笔一挥而已。

秦雄这些办法其实也是基于未来的发展考虑,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盲目下决定。

鉴于汉国新的地理环境,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秦雄决定修建三大城市。第一扩建毗邻西戎的高池城,把原来的城墙拆掉,东南西北各扩建十里。第二修建毗邻帝国的桐城,原来的桐城不过是个很小的城镇,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出几年的时间桐城就会成为帝国最大的贸易城市之一。在毗邻熊人的长城之后修建‘项城’,贸易需要就是最大的需要。

修建三大城池的项目当然是承包给商人,城池刚刚开始规划,城内的地盘就已经开始出售。这就是秦雄独到的眼光,这些城市早晚要发展起来,甚至有可能比长安还要繁华,早点卖地赚钱解决经济问题是一件两全齐美的事情,就看这些商人到底有没有这个眼光了。

三座城池中桐城和项城是新建城池,也是秦雄最看好的地方,桐城的面积比长安还要大,四面城墙各长五十里。日后桐城不但是经济重地,也是军事重地,若是和帝国开战,这里就是最大的战场,所以桐城要储备尽可能多资源。项城的面积则和长安相仿,四面城墙各长三十里,因为从目前的形式看,熊人的实力和帝国不在一个档次,经济贸易也没有帝国那么多。

三座城池修造的消息一传出去立刻就引起了轰动,工部很快在西门无伤的帮助下规划好了图纸,因为不用建造王宫,所以工程相对简单。

只是对于三座城池各国商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他国商人最关心的是自己能承包多少城墙的修造,而汉国商人最关心的地皮价格,他们早就不满足于那些卖苦力赚钱的方式,长安的地皮就给了他们最大的教训,先下手为强,后下手喝汤。

三座城池中桐城的地皮价格最高,规划好的第一批商业区一间商铺要二十两黄金,要想购买这种期房,必须用现金,不赊账。仅仅第一批商铺就达到两千间,就是四万两黄金。桐城依旧划分为东富西贫,南市北工。城东为富人区,这里的地皮也贵的离谱,一亩地要五两黄金,一栋像样的宅邸最少也要二十亩地,也就是一百两黄金。这跟抢钱有什么区别?

相对而言,高池和项城的商铺面积稍微便宜一些,但再便宜也不会第于十两黄金。宅邸也要三两黄金一亩。

帝国商人有钱,但是他们不了解汉王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一片空地什么都没盖就买那么贵的价格,这不是坑人么?傻子才会上当,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能承包多少城墙的修造。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帝国、西戎、和熊国的商人惊讶到吐血。他们很不理解汉国人到底是怎么了?是疯了还是傻了?

那边城池还没动工,只是画了几张建筑草图,工部就已经开始出售商铺了。这里工部买地的衙门刚刚开业,就很快传来消息,项城第一批商铺卖完了。

卖完了?卖完了?这是商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每当说这句话的时候还都吐露出一种非常绝望的无奈。

帝国商人还没琢磨明白这商铺是怎么卖完的,那边有传来消息说商铺涨价了,本来一间十金的店铺,现在涨到了十三金。

梁古臣是冯国的商人,他就在两国边境给修造城墙的百姓提供马匹。项城就在长城之后十里处,他一直在这里呆着,从来没看到这里有什么变化,只看到有人拿着小旗到处乱插,还用石灰粉撒成一条条直线。忽然有一天听说项城商铺对外出售,他急急忙忙地赶回到长安,走到这里才知道第一批商铺已经卖完了。

他娘的,这是什么世道?那边连个屁都没看到,这里房子都卖出去了。为了进一步打探消息,梁古臣决定在长安呆几日,看看风向。他可是知道当年长安的商铺多么赚钱,如今租都很难租到。作为一个长年经商的人,老梁还是有点着商业嗅觉的。

果然没过几日,项城的住宅用地对外出售,一亩地干脆涨到了五两黄金。梁古臣和楚天两个没有犹豫,那着金票直奔工部新增设的衙门,这里早已人山人海,两个人等了整整一个上午,总算没有白来,老梁买了五十亩,楚天买了二十亩。

刚从人群里挤出来,后面一个管家打扮的中年人就尾随而至,开口一句话:“两位大爷,您地地卖吗?我一亩地出六两金子。”

“不卖!打死不卖。”梁古臣和楚天异口同声。

出了大街,两人找了个酒楼吃饭,楚天垂头丧气,一脸晦气。

“老弟这是怎么了?你不是也买了二十亩么?怎么还如此不开心?”老梁心情不错,五十亩地能建一所非常不错的宅邸。

楚天叹口气:“跟老哥没办法比啊,我租地种了三百亩果树苗,金子都投了进去。那果树苗最少要两年才能有收益,那像买宅地这么赚钱,我看不用几日的时间这一亩地就能涨到十两金子。”

梁古臣摇摇头:“兄弟你错了,其实我看你这二十亩都没必要买。我听说汉王可不仅仅是造一座城池,还有个更大的桐城没规划完呢。到那时地价才是真的高了。房子么有的住就行了,靠这个发财不一定稳妥。你那三百亩树苗两年以后就是一座金山,你这会儿一亩地投资才五两银子,到两年以后,一亩地的树苗还不最少卖五两金子?这可是十倍的利润,该知足了。”

一听这话,楚天总算露出一丝笑意:“大哥说的没错,兄弟我只看眼前的利益了。”

“来喝酒,钱多了也就那么回事了。像兄弟这样能赚上千两金子,这一辈子衣食无忧。何必操那么多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