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心、民心
竹林内两个人在无尽的缠绵,竹林外面却有两个宫女面红耳赤地躲在假山后面,方才的一切她们看的不是太清,但这声音就足以说明一切。汉王临幸了嫂夫人,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这两个宫女是若冰留在慈宁宫里的心腹,她们留下的来的目的并不是防备汉王,洛冰让她们看住四夫人,别让四夫人出宫去。现在好了,四夫人没有出宫,却做出了比出宫更加荒唐的事情。
“怎么办?回来怎么跟夫人说啊!”一个鸭蛋脸的宫女对旁边的另外一个宫女说道。
另一个宫女也是一脸晦气,小声嘟囔:“这也不能说啊!如果说了那就是得罪了大王,你我怕是死的很惨。”
“可如果不说呢?万一大夫人发现了这件事还不是要拿我们是问吗?我们跟大夫人那么久了,明白她的脾气,她最看不惯这种事情了。咱们不是选进宫的宫女,大王就算想处罚我们也不能越过大夫人吧。反倒是大夫人想处罚我们,根本就不用告诉大王。”
“那……那你说怎么办啊?早知道我们就算被大夫人骂一顿也不该留在这里。在这里早晚都是个死啊!”
“以我看还是这样好了,反正夫人是让我们看着四夫人是否会出宫。现在四夫人没有出宫,我们就如实禀报,至于这里发生的事情,夫人想来也不会问起,我们也就不用禀报了。”
落日西倾,竹影婆娑,风吹竹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偌大的竹林越发恬静。一对恩爱男女衣衫凌乱地偎依在凉亭内的石凳上,耳厮鬓摩,无限缠绵。
“大王,多陪奴家一会儿,奴家好幸福。”一声呢喃的娇声传来,四夫人蜷缩在秦雄怀着,恨不得钻进男人身子里面去,粉嫩的俏脸上还挂着鏖战后的香汗。
常言道:妾不如偷!这偷情的滋味果然甘美,怪不得有人乐衷于此,常年不懈。
一只大手不安分的上下摩挲,任意索取:“夫人果然是天女下凡,本王也是飘飘欲仙。”
“大王好坏!”
“哈哈……”
“若是大王喜欢,以后还来这慈宁宫,奴家还给大王跳舞!日后奴家要多学几种舞跳给大王看。”
“嗯!好……我的美人,孤不会亏待你的,说说,你想要什么,本王都给你。”
美人一只玉手捏住秦雄胸前的一块皮肤,娇声说道:“奴家什么都不要,只要大王能多来看奴家几次,就足够了。”
“嗯。以后孤自然会常来,不过孤岂能空手。回头我让工匠打造一条最美的紫金项链送给夫人。”
“嗯……奴家谢大王了,不过当今汉国紧张,这事不必着急的。”
转眼已经是六月中旬,农田里的小麦早已收割完毕,将士们帮百姓又种上稻子和其他农作物,然后纷纷回到军营,各地的官吏也各回本位。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新划分的郡县官吏已经齐备,百姓安顿完毕,地理图也陆续绘制上交到户部,人口统计工作基本完成。如今的汉国共有百姓八百七十万户,人口三千九百六十万。以数千里的土地就这点人口,按照秦雄的说法那就是地广人稀,很多地方数十里看不到一个村庄。
但即便如此,秦雄还是坚持良田的分配制度,汉国境内所有田地都归国家所有,每个人从出生以后到官府登记注册,然后国家分给十亩良田,当这个人死了以后再到官府注册登记撤销良田。所有田地严禁买卖,但可以出租,良田可以做鱼塘,可以种树,可以放牧,但是不准在良田之上建房。这种田宅分开的政策也是秦雄借鉴后世的经验,保证了良田不被滥用,也禁止了土地的大规模兼并。对于剩下来空闲的土地,按照出租的方式租给百姓。
汉国目前的税收为十五税一,等数年以后国力充沛,税收可能进一步降低。
当国家占百姓良田修建直道、官道、河渠的时候,当地郡县必须给百姓另外划分田地,并给以相应的补偿。
对于那些在当地本来就拥有大规模土地的地主、贵族。国家采取了另外的方式,首先还是按照人口划分土地,剩下的良田征收比出租稍微便宜的税收。
当下朝廷推广的不是大规模耕作,而是讲究精耕细作。对于一个五口之家来说,如果按照精耕细作的方式来种田,他们能种植的良田绝对在二十亩以内。那么百姓家里就可以把剩下的良田改种树木,或者弄成鱼塘,甚至放养牲畜。
在以前的诸夏和卫国,小麦亩产量最高的也不过三百斤,麦种没有经过挑选,土地的耕作方式比较原始,对于没有牛马的农户,甚至只是简单地把麦种撒在田地里靠天收。如果风调雨顺,一般的产量也只在二百斤左右,甚至更低。而从云泽迁往全国各地的百姓大多开始精耕细作。也以五口之家举例,五十亩田地,留出五亩做鱼塘,十亩种植果树,十亩放牧,五亩种桑养蚕。剩下的二十亩土地精耕细作。二十亩地仅仅一单季收获来计算,按照汉国最低的亩产四百五十斤,二十亩地收获达到九千斤,上缴三千斤以后,还剩下六千斤粮食足够一家人用。而且鱼塘和放牧,养蚕的收入就等于净收入。
当然上述统计是建立在云泽特殊的地理环境下,诸夏和卫国多有山川,旱涝难保!这就要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设河渠。
在云泽百姓的带动下,汉国境内开始逐步推广精耕细作的农产方式,水车,水磨也被推广到全国各地。
各地镇守的将士也没闲着,因为汉王给了他们一个任务:屯军!这些兵士不但要训练,防守,还要进行农田劳作,各地的军士开垦了大量荒地,建立起具有相当规模的养鸡场、养猪场、鱼塘,果园。各地的军队在一年以后就能达到自给自足,不再成为国家的负担。
有了这种最合理的分配制度,可以想想,不用五年的时间,偌大的汉国不仅仅是天府之国,还会成为真正的天上人间。
兵士种田最大的好处并不是增加粮食,减少朝廷负担。秦雄的眼光更远,他要真正塑造一直属于百姓的军队,真正效忠于国家的军队。
就拿前些日子来说,数十万兵士帮助百姓收获庄稼,朝廷有命令,任何兵士不准吃百姓的粮食,不准拿百姓的东西,更不要说抢掠。
当时有兵士因为拗不过老乡的热情,私自吃了老乡送来的一个咸鸭蛋,结果被拉到百姓村口打了三十军棍。人家老乡跪下来求情都没求下来。不是当将军的不讲情面,而是汉王就是这样下的命令,当官的也给百姓们讲了道理:军队是汉国的军队,是保护老百姓的军队,将士们吃的穿的都是从乡亲们那里拿来的,百姓就是将士们的衣食父母,给父母做点事情岂能要回报。
很多兵士,尤其是那些投降过来的诸夏兵士和狼人兵士都非常不理解汉军的这种做法。但当老太太端着一碗碗放了糖的开水送到他们面前,当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争着抢着给自己缝衣服的时候,当老乡们把自己平时舍不得盖的被子送到营地地时候,兵士也感动的热泪盈眶。人心都是肉长的,大家这才发现,其实做好人也挺好。
秦雄正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让军队和百姓融到了一起,即收获了民心,又得到了军心。如果是这样的兵士和百姓守城,还怕敌人攻进来么?
天下最难攻克的不是高大的城墙,而是君臣同德,军民一心。
西戎都城霸下,达拉奇罕得胜回来以后,在公孙桐的提议下,扩建了王宫。既然是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气象和风度。经过两个月的整顿,如今的西戎已经设置了百官,文臣更是选拔了数百人,充斥到全国各个郡县。西戎的官职干脆仿照汉国建立,也是六部制度。但他们还保留了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分封,立了大功的将领都会得到一块封地,封地内的百姓就是这些将领的家奴,将领对他们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公孙桐并没有阻止头领的做法,毕竟这是达拉奇罕在出征以前就许下的诺言,为君者就要言出必行。况且如果在这个时候取消分封制,自己这个国师也就当到头了,就算头领如何关照自己,也架不住手下这些大将们的轮番攻击和诋毁。
不过公孙桐也对西戎的分封制进行了一丝改动,要说能人就是能人!换句话叫做英雄所见略同,公孙桐想出的就是异世主父偃相同的办法:推恩令。分封的将领死后必须把封地分别封给自己的孩子,如此一来就逐步消减了分封诸侯的势力。
公孙桐是个非常谨慎谦虚的人,而且非常勤政。真正成为了达拉奇罕的得力助手,在公孙桐的帮助下,西戎的民事、军事都有了相当大的起色。但是公孙桐并不满足,他派遣了数千细作深入汉国,从各个方面研究汉国推行的政策,然后加以消化,学习。
六月中,数千细作送来的情报汇总到情报司,由情报司的官员整理归纳。
六月十五的早朝,西戎王宫内人头攒动,在霸下的五品以上官员全部上朝。因为今天的早朝,情报司的官员要汇报一个月以来从汉国得到的消息。
从上午八点一直到中午十二点两个时辰的时间,情报司的三位官员讲的口干舌燥,朝堂上文臣听的一头雾水,武将听的昏昏欲睡,甚至有人因为瞌睡还摔了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