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
“丞相不要生气,小使还等着丞相回话呢?若是小使到期不能回去,汉王怕是又要遭不少苦头。丞相还请早点定夺!”
谢松气的浑身发抖,可偏偏又不敢发作,距离汉王被虏已经八天。八天时间足够刺客把汉王运到汉国,若是自己不答应,万一汉王出了差错,自己就要承担这个责任。可自己若是答应,这资敌的罪名就要自己一个人承担。狼人要的东西不是小数目:黄金一千万两。绸缎五万匹,兵器、铠甲各十万副。车弩、弓弩、床弩各一万张、弩箭百万。粮食二百万担。马车一万辆、壮丁十万。国库虽然充盈,可黄金、绸缎好办,那兵器、铠甲、车弩等等一时间是拿不出来的。要知道帝国购买的铠甲、兵器车弩都还没给人家做好。
“两位使者给本丞相一些时间,本丞相要和朝中大臣好好商议一番。”谢松也没了脾气,有道是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这口气你咽不下也得咽。
狼人使者见谢松口气软化,心中大定,越发的骄横:“丞相可要快点,我们还要赶着回去复命。明天中午,我在这里等丞相的好消息。”
离开聚贤阁,谢松急忙召集六部尚书到太和殿,同来的还有两位王后。谢松把狼人的国书递给众人一看,这一看之下太和殿里一阵喧闹之声。
“欺人太甚,简直欺人太甚,这狼人根本就不要脸,竟然将汉王当做人质,漫天要价。”墨庸第一个发表意见,当然换了谁都得生气。
这狼人够狠,只是还低估了汉国的实力。狼王听说汉国人口达到了千万人,所以就要了千万两黄金,他以为汉国再怎么富,也不可能每个百姓都有一两黄金。要知道若是六口之家,就是六两黄金,这确实不是小数目。只能说汉王太过厉害,前年还因为资金短缺停止了很多工程,如今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国库里就存了四五千万两黄金,
可这些黄金都是汉国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虽然得益与汉王的英明,可也离不开朝臣和百姓们的共同奋斗。就凭狼王一句话送出千万两黄金,谁都舍不得。可问题是汉王在人家手里,不交汉王就没命了,谁若是说个不字,以后汉王死了,这罪过就落到了谁头上。
所以六部尚书和两位丞相虽然义愤填膺,可谁都不敢说个不字,太和殿里僵持了很久,最终两位王后到来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
东郭婉儿一改往日温柔的形象,当机立断:狼王提出的要求只答应一半,就说汉国一时间拿不出那么多东西,剩下的一半每个月给一点,分半年还清。
婉儿有自己的观点:若是一次性答应了狼王的要求,相信狼王不会知足,日后还会不断的索取,现在答应一半,他们也不会拿汉王怎样,毕竟汉王在他们手里只要活着就有用处。另外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每半月,他们就要看到汉王的一道手谕。手谕还不能随便写,要用他们拿过去的诏书写,这也能杜绝狼人作假。
第二天谢松就用这个话回了狼人使者,狼人使者本来还想坚持,没想到谢松好不退让。这可为难了狼人的使者,因为汉王现在还没到狼王手里,这手谕是万万拿不出来的,所以狼人一方面答应下来,另外一边却派人搜寻长安城中的十几名刺客。
狼人来访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隐藏很久的刺客也迫不及待地想联系上使者,虽然是联系上了,但他们还是没能力把汉王运出长安,于是狼人使者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只是告喻刺客要把汉王看好,千万别跑了。
天启九年二月,送给狼人的第一批贡品正式经东冶运往狼人部落。这么多东西运出国,而且还经过东冶,汉王被虏的消息相瞒也瞒不住了,汉国百姓一时间人心惶惶,有人为汉王的生命担忧,更多的人则是为自己的生存担忧。若是汉王真的一去不回,这汉国也就成了无主之国,一旦敌人来袭击,汉国必亡。
有了这些担忧,汉国出现了短暂的骚动,很多商人没有耐心和勇气与汉国共存,已经开始考虑退路。而此时汉国的朝廷似乎也很配合,第二次增加税收,达到了汉国历史上最高的十中税一,这个税收相对于其他任何诸侯国都是很低很低的,但是对于当年汉国的三十税一而言,这个税收已经提高了三倍。
什么时候都不缺少落井下石的人,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汉国刚刚有了这么点风吹草动,那些隐居在汉国的细作便开始煽风点火,而且理由还很充分:汉王没有子嗣,现在被人掳到狼人那里,十有**是回不来了,狼人的计划就是用汉国的钱、粮帮他们打天下,最后的结局就是汉国逐步没落,狼人空前强大,最终成就了别人的霸业,大家能走的就走吧,趁现在狼人还没打过来,跑还来得及。
狼人的残酷和天下皆知,万一以后汉国成了狼人的附属国,那汉国百姓确实面临着被狼人鱼肉的危险。造谣者充分利用这个理由大肆传播,还真的在百姓中间引起了巨大的恐慌,恐慌之余也不是所有人都想逃走。
想要逃走的有两种人,第一种当然是商人,这些人本来就重利,哪儿有利益就往哪儿走。第二种人是后来搬来云泽的流民,云泽就那么大地方,以前跟随汉王来的百姓每个家庭都是良田上百亩,后来搬来的百姓每人良田十亩,从去年开始,汉国百姓过了千万,而良田就那么多,更有大户、官吏霸占了良田,这些后面迁来的百姓每人就只能分到一两亩良田,有的甚至只能去别人那里租田种,这些人对汉国的归属感不强,也没什么可留恋的,如今汉国有了困难,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跑。
流民走倒没什么,即便是走一二百万,汉国也照样发展,可怕的商人的离去。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金票兑换成黄金,然后是卖掉商铺。
于是汉国历史上第二次金融危机开始爆发,随着兑换黄金的商人增多,那些本来不想离开的商人也有点恐慌,还是金子在手里比较稳妥,于是汉国各大金行门口排起了长龙,为了兑换黄金,很多商人是连夜排队,唯恐落后。
狼人刚刚拉走了一千万两黄金,国库的黄金还剩下不到四千万两。汉王不在,户部尚书陶瑞和谢松商量,把国库里的黄金全部拉到金行,为了稳定民心,他们不能不这样做,因为若是拖延,很有可能引起民变。
考验国人忠诚的时候到了,所有人都在犹豫,谢松也知道四千万两黄金也撑不了多少时间,最多一个月。那些异国富商,很多人都在金行里存了十万黄金,而汉国的很多商人竟然也加入了换取黄金的行列。
天启九年二月初五,本来是该大朝,可是汉王不在,谢松让两位王后旁听,主持了这次早朝。早朝只讨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鼓励朝廷五品以上官吏用黄金换金票。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官吏也是人,是人就有私心,现在很多商铺已经不敢再收金票,也就意味这他们手里的金票有朝一日可能就变成了废纸一张。
朝堂上鸦雀无声,大臣们在一阵懒懒的附和以后便开始了沉寂。
若媚看了看婉儿,若媚虽然工于心计,可对朝廷大事她一窍不通,而她那刚刚被放出来的小舅子昨天还跑来通风报信:让她赶紧把金票拿出了换取黄金,汉王死了没事,咱们回诸夏,只要手里有金子,好日子继续过。
若媚没有孩子,而且本身也是诸夏人,现在汉王落难,即便是真的死了,以她的容貌和身价回到诸夏找个男人嫁了也没问题。可是一贯工于心计的若媚这次真的犹豫了,她是真的很喜欢汉王,她也更喜欢身居王后,驾临后宫的感受,离开汉国,不管是嫁给谁,都无法在享受这种感觉。在她心里汉国的长安宫已经成为了她的家。
婉儿每天紧锁,见若媚看自己,小声说道:“姐姐,我先说了。”
若媚点点头:“妹妹说吧,大家都看着呢。”
“众位大臣,我虽然是身居后宫,不懂朝堂上的事情,但兑换黄金一事确实关系重大,一旦松懈,有可能动摇国本。朝堂的事情就听谢松和申无心两位丞相安排。不过本宫也要为国出力,上朝前,本宫已经给父亲、祖父去了信,我东郭家中世代行医,略有积蓄,近年来又深受王恩。本宫自己捐出黄金五万两,家父和祖父那里捐出黄金一百万两兑换成金票。本宫相信,汉王一定能回宫。本宫也知道,很多大臣家中也有黄金,只是已经超出了你们的俸禄所得,你们不敢说出来而已。本宫在这里代汉王下诏,此次捐献黄金,只论功,绝不惩罚,若是汉王回来以后问起,本宫愿一力承担众位大臣的安危。至此国难危机之际,只希望众位大臣能效忠国家,为国出力。”
东郭婉儿一说完,朝堂上又是一阵骚动,话好说,事情却不好办,很多大臣家里的黄金都是贪污、受贿得来的,谁敢拿出来显眼?现在是王后说话,可不是汉王说的,万一汉王问起了呢?当然汉王问起来都是好的,万一汉王死了呢?那么多真金白银就成了废纸。所以大家还不敢说话。
就在这时,若媚王后笑了笑:“本宫也捐出黄金五十万两兑换成金票,后宫的几位嫔妃,本宫也去商量,相信他们也会为国出力的。”
尚若媚是有点钱,不过能一次性拿出五十万两众人还是惊诧不已,看来两位王后已经动了真格的了。
就在大家还犹豫的时候,叶忠站了出来,在高台之上沉声说道:“老奴拿出十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