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烁
婉儿这边更热闹,红袖几个女孩子都是活泼的人,玩个麻将也能叽叽喳喳不消停,最主要的是这边更加和谐,婉儿跟大家从来都不摆架子,打成一片。
秦雄一进来,就被青竹拉了过去:“大王,快帮帮我啦,都输了很多啦。”
“万一我输了怎么办?”
“没事,你输了算你的,赢了算我的。”
婉儿捧着一个暖炉递了过来:“大王,过几天就是春节了,我想回家去看看。家兄添了个儿子,我这做姑姑的也要去送个礼物。”
“嗯,去吧,要带什么东西就告诉宋德,让他好好准备准备。还有你们几个,要回家看父母就早点准备,本王太忙了,没空管这些事情了。”
梦禅撇撇嘴:“人家什么都没有。”
“哈哈!你去看看我师傅,就算回娘家了。”秦雄说到这里打了一张牌问道:“对了梦禅,你这些师兄里面有没有文武双全的人,帮我推荐一个,汉国实在是缺少良将啊。”
梦禅想了想,皱眉说道:“我这些师兄弟,大都是习武,论行军打仗当然要稍差一点,但做个武将还绰绰有余。我在师叔家住的时候,倒是知道一位隐者,师伯、师叔都待他为上宾。这人不会武功,却有经天纬地之才,甚至能测算出那天刮风、那天下雨,很神的呢!”
秦雄扭头看了看梦禅:“算命的不成?”
梦禅摇摇头:“当然不是,他其实也会算命,但从来不给人算,他说算命占卜之术乃是走卒小贩之术,不登大雅之堂。”
“哈哈……!这倒是个有意思的人,这次你回家去帮我问问,看此人是否愿意入朝为官。”
“嗯,我帮大王看看,但大王也不要抱太大的希望,这个人清高的很,当年在帝国青州世族独孤氏几次想请,这人都不肯出仕呢。”
秦雄笑笑不再说话,他对这种沽名钓誉的人也不太感兴趣,能不能来倒也无所谓,明年起云泽已经开科取士还怕笼络不到人才?
天启八年正月,汉国第一次开科取士,共设文武两科。文科分四种:国策、农田水利、经史算术、铁工木商。武科分四种:骑射、武功、兵法、后勤。
参加科考的学子可以参加一门,也可以参加多门。参加武考的人如果不识字,可以找人代笔。
从去年十一月就开始宣传,所以到天启八年正月,报名的人总共达到一万八千人,不但有百姓、工程兵、商人、小贩,甚至在朝为官的很多人也报名参加科举,希望借此机会得到更高的职位。
这次科考汉国非常重视,因为是一万八千人同时开考,天气又非常寒冷,所以工部交通司全力支持,任何参加科考的学子免费接送到长安,并且提供食宿。一时间长安城人才济济,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议论这次科考。
正月二十二,文科第一场考试在临时改造的龙门考场进行,参加第一场国策考试的才一千九百人。考题很开放是前天晚上汉王亲笔定下的:汉国初建,积弊甚多,如何才能排解内忧外患,富民强国。
其实这一千九百人里面真正有才学的也就三五百人而已,余下的也大都是乡民识几个字,跑来长安撞大运的。
正月二十三日、二十五日、二十七日,分别进行了农田水利、经史算术、铁木工商的考试。而后二月初二、初四、初六、初八再进行武科考试。
这次考试动用了兵士五千,监考是从各部抽调的六品以上大员三百人,耗时半月,耗费黄金五百两,纹银两千两,铜钱两万。这次科考不但在汉国引起了轰动,对其他诸侯国甚至帝国都引起了相当程度的轰动,各国文人、武士因为身份和地位的关系都没机会入朝为官,非常仰慕汉国的科考制度,也正是从天启八年开始,各国学子、武士纷纷来汉国以期能施展抱负。
科考结束以后,学子被分送回家,然后汉王组织了五百人的阅卷队伍,在文华殿、武英殿同时进行阅卷。考卷名字密封,交错审阅。比如,甲子号阅卷后给出的分数登记在册,然后乙字号再进行审阅,然后丙字号再审阅、最后丁字号再审阅。彼此之间不知道别人给的分数,最后四个分数进行对比,总和。如果四个分数悬殊太大,这份考卷必须重新审阅,这就保证了公平。
正如梦禅所说,那位高人竟然真的不肯入朝为官。这几日朝廷上下都在为科考而忙碌,他反而清闲先来,准备找个机会去看看这位所谓的高人。
这一日天气不错,风和日丽,秦雄穿了便装带着叶忠和女扮男装的梦禅,三人骑马前往隐士村来拜会这位所谓的高人。隐士村在云泽来说始终是一片神秘之所,这里没有官府,没有劳役、没有苛捐杂税,就是一片世外桃源。这些隐士也不与官府来往,自得其乐。秦雄这么多年在忙碌中,很少来这片地方。
几年没来,隐士村越发秀丽、竹林、树林、小桥流水、枯木老鸦,一切宛如梦境。有着梦禅的指引,三个人很顺利地找到了这位高人的居所。
听梦禅说,这位高人复姓东方,参商等人都喊他东方先生,所以具体叫什么名字,她也不知道。
东方先生的住所在一片紫竹林中,院墙是用竹子扎就的篱笆,青石建造的几间大房子倒也别致。院子里几只丹顶鹤相互嬉戏,真有几分仙境的感觉。更让秦雄好奇的是,院子一角竟然还养着一只分外高大的麋鹿,两只鹿角高高耸起,看到篱笆外面三个骑马的人,麋鹿露出一份警觉。
三人下马,然后把马匹栓到门口的老树上。秦雄一般是不会骑那匹龙影马的,毕竟那匹马太过扎眼。
“大王,我就不过去了,我怕东方先生把我认出来。”梦禅小声说道。
秦雄笑了笑:“那东方先生你也不过见了几面而已,我看他未必能认出来,不过也好,你在门外看看风景,我和叶公公先进去。”
秦雄和叶忠扭头朝木门而去,刚举步就看到房子里出来一个十三四岁的小童,径直朝木门而来。几乎和秦雄同时到达木门。
小童打开木门,看了看两人道:“两位贵客进去说话。”
秦雄和叶忠互相看了看,很有意思啊,这个东方现在竟然知道有客来访。
石屋正中摆放这一套太师椅,一看就是王室作坊里的东西,看来东方先生也是有钱人啊。两侧则都是椅子和高几,还放着几个木头雕刻的摆设。
“两位贵客请用茶,家师马上就来。”
说是马上就来,等秦雄和叶忠喝完一杯茶,这家伙都没出来,叶忠有点恼火。别说是汉王,就是叶忠本人现在在朝廷之中也是众位大臣巴结的对象,谁见了他叶忠不都要尊重的喊一声叶公公,乍一受到冷落,当然不是滋味。
两人等了大概一刻钟,这位传说中的东方先生从房间里慢悠悠地走了出来,很随意地看了两人一眼,慢条斯理地说道:“东方有些事对两位怠慢了,恕罪!”
看那态度根本没有一丝要告罪的样子,秦雄也看清了这位先生的相貌。大概四十多岁,脸庞清瘦而棱角分明,尤其是一双眼睛如同鹰隼,炯炯有神,仿佛一眼能洞穿人的心。鼻梁高挺,颧骨颇为突出,让人印象深刻。额下胡须不短不长,如同修剪过一般整齐,但从外表看,甚是有气度,让人肃然起敬。
到这里秦雄站起来拱手说道:“久闻东方先生大名,今日特来拜访。”
东方先生笑了笑坐到椅子上,自己倒了杯茶却没喝,握着茶杯淡淡地说道:“公子客气,东方不过是草野村夫,谈不上什么大名。”
秦雄笑了笑:“秦某前些日子参加了汉国科考,想问先生能否考中。”
东方先生看了看茶杯,摇头说道:“东方从来不给人算命,公子找错人了。”
叶忠冷冷一笑:“早就听说东方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我家公子来此拜访,先生就不要藏拙了。”
“哈哈……!公公过奖了,两位若是无事,就请回去,东方还有事要忙。”
“先生见谅,秦某来此确实有一事相询。”
“讲!”
秦雄没在意东方先生的态度,很恭敬地说道“秦某是生意人,如今天下战乱纷争,诸侯国不断被吞并,也不知道这汉国能撑多久。先生给秦某指点一条明路,秦某该去那里才能避开战火,度此余生。”
东方烁笑了笑:“天下大乱,公子想独善其身是不可能了。”
“那先生以为汉国如何?可能在乱世中规避战祸?”
东方烁摇摇头:“汉国不但不能规避战祸,而且不久就会成为天下的焦点。”
“愿听先生教诲!”
“公子请看!”东方烁把几个杯子和茶壶放到桌子,逐个摆开:“如今西戎联合巨人,从南进攻意图吞并诸夏,若诸夏有失,则汉国危矣。熊人联合北戎从北吞并诸侯国,然后绕过帝国灭掉甘于部落,则汉国必成为四战之地。巨人部落、西戎、熊人从三面合围帝国,到那时帝国四面受敌,必然崩溃。这偌大的帝国就剩下汉国一个诸侯国,你想想,汉国还能规避战祸吗?”
这个道理秦雄也知道,所以并不惊讶,而是继续问道:“那先生以为汉国还能平静多久?”
“三年!最多三年。”
秦雄脸色很难看,三年时间太短,他根本来不及准备:“那依先生看,这汉国是必亡了?”
东方烁摆摆手:“非也,东方并没有这样说。这天下本来就没有必须的事情,只看人是如何做的。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汉国大有可为。”
“请先生明示。”
东方烁点点头:“当今天下可争霸天下者无非巨人、西戎、帝国、熊人,至少世人都是这么看的。云泽地处偏僻,从无战事,天下人当然不把它作为角逐的对象,越是如此,汉国就越有希望。公子请看,这西戎和巨人虽然联合,却互相提防,西戎军中有大量巨人兵士,可见巨人对西戎是很不放心的。巨人和帝国交战虽然节节胜利,但帝国毕竟是大国,一亿多百姓,百万兵士,要想吞并帝国,巨人要做的还太多太多。仅仅对付这一个敌人,巨人就已经筋疲力尽,他根本无力再去制约西戎的扩张。
而当今西戎已经吞并了齐国和下庸,获得四百万人口,三十多万兵士,可谓杀气正弄。若在吞并南平和下良,其实力已经足以和巨人抗争,到那时必然要摆脱巨人的控制。而熊人一再扩张,若是再吞并吴国,其国家总人口将达到三千万,兵士也达到一百百五十万,到那时巨人部落难免警觉,他不会看着熊人由此做大。而帝国则是三面受敌,力不从心。到那时天下四分,若汉国能派说客前往各国游说,内修政事,外强精兵,各国为各自利益必然互相忌惮。汉国就可从中渔利,坐山观虎。待四国拼的精疲力竭,就是汉国吞并天下的大好时机。”
这番理论是不错,只是难度太大了,到那时汉国三面受敌,任何一个国家都能把汉国灭掉,想要从中渔利,何其难也。
见秦雄脸色难看,东方烁笑着继续说道:“汉国若是无所作为,早晚都是被吞没,并无他途。但汉国若是能审时度势,游说诸国,当大有作为。”
“东方先生不妨明说,秦某不甚明白。”
东方烁点点头:“汉国若要在乱世中争霸,仅仅是内修政事,外强精兵是不够的。还要善于抓住时机。如今汉国仅有八百里土地,八百万人口,连诸夏都不如,更不要说与诸强并立。如今西戎进军南平,真是天赐良机。西戎与巨人貌合神离,西戎扩张,巨人必然阻碍。而诸夏等国虽然派兵支援南平,但几国之间也是勾心斗角,这场战争怕是两年之内难以结束。汉国一方面应该修好诸夏等国,另外还要暗通西戎,利用两国嫌隙增强兵力。”
秦雄恍然大悟,但又不是太明白,正要再问,东方烁忽然不说了。
“先生为何欲言又止?”
“公子问的似乎太多了。”
“这……!”秦雄有点尴尬。
东方烁哈哈大笑:“公子不以真实身份示人,东方不再说了。”
秦雄起身,一揖到地:“在下秦雄,求教与先生,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东方烁并没有起身,而是点头说道:“汉王何必如此,若是来时就以汉王身份想见,东方必然知无不言。”
“知道先生清高,有心让先生入朝为官,又怕先生不肯,只能出此下策。”
东方烁摆摆手:“汉王坐,东方山村野人,早就闲散惯了,入朝为官当然不妥。”
“先生请把刚才的话说完,秦雄还有很多地方不明白,为何要暗通西戎呢?”
“暗通西戎是为了在战争中减少兵士死亡,而且西戎产马,虽然赶不上冯国的上品战马,但也很不错了。汉王可以暗地里与西戎交易,多得战马,然后再示弱与诸夏等国,耗尽诸国兵甲,待到两国分出胜负,汉王引军入诸夏和西戎平分诸夏。到那时汉国面积千余里,百姓过千万,就已经有了角逐天下的资本了。”
东方烁的想法是不错的,但是操作起来太过复杂,一个不慎,满盘皆输。秦雄总有种走钢丝的感觉,不过看到东方先生信心满满的样子,又不忍出言质疑,于是试探这说道:“先生大才,只是这等微妙之策略,恐一般人很难做到,若是先生不弃,可否帮秦雄完成此番重任?”
东方烁笑了笑:“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若是汉国亡了,这隐士村也必然遭难。只是我东方烁向来不肯受约束,入朝为官是万万不可的。”
秦雄沉思片刻:“不如这样,我给先生安排一个军事的身份,但并不在军中,持护符可征调军中一切兵士,节度诸将,这样一来即不受约束,又能方便从事,先生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