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闻其详
“这……王宫里也没多少金子了,这该如何是好呢?”
陶瑞在后面说道:“臣听说宋德公公管辖的几个作坊生意还不错,或许有点余钱。而且工部现在囤积了不少黄金,汉王可以让公叔皋分点出来应急用。”
“工部?工部那里来的钱?”秦雄好奇的问道。
谢松接过话茬:“这长安城的建设都在工部的掌控之中,商业区修建了二十条店铺,还没动工,工部就先卖了出去,而且价格奇高。这二十条店铺街,少说卖了几百万两黄金。城东大些官宦家的宅邸,都把钱提前交给工部,希望能早点动工。这么算下来,工部攒的钱可不少。”
搞来搞去,现在土地转让的权利竟然跑到了工部手里,这可是个肥差,公叔皋应该是攒了不少金子了,必须好好压榨一下。秦雄想到这里点点头:“既然工部有钱,我自然会让他拿出来,只是这几百万两金子能解决当下的云泽的危机吗?”
“长远的是不行,但只要等到秋收,秋粮下来,危机就能大大缓解。而且商业区的店铺越来越多,税收和贸易都要增加,或许能慢慢缓过劲来。”
秦雄点点头,脑子里有了新思路,当然是借鉴后世的。他笑了笑说道:“如此说来,云泽只是暂时之困,无长远之虑。这不难,我有几个办法,可大大缓解汉国的危机。”
谢松和陶瑞互相看了看,齐声道:“愿闻其详。”
秦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第一:长安城东、西、南、北四片城区各卖出宅邸五千套。第二:成立云泽金行,百姓可以把用不到的钱存到里面。第三:金行以国家的名义对外借款,最少百金。以一年为期,利息为五分,也就是说一百金到明年就成了一百零五金。第四:派遣使者前往诸夏、东冶、甘于部落借钱。尽管狮子大开口,能借多少借多少。这些诸侯国都很有钱,我们要装穷,多借点有好处。第五:当下云泽也储备了不少银子,从现在起开始发行银子作为货币。取消交子,五百文铜钱为一两银子,十两白银为一两黄金。”
谢松和陶瑞其中有好几个办法都没听明白,忍不住问道:“汉王,成立云泽金行,有用吗?”
“用处很大,百姓用不到钱存到金行里,我们就可以把这些钱拿来用。”
陶瑞长大嘴巴:“这……这不好吧,如果百姓要取回去呢?”
秦雄笑了笑:“放心,只要不是全部都来取,没事的。况且不断的有人存、有人取,钱是活的。”
两个人还是不甚明白,秦雄给他们解释了半响才勉强理解一点,得到这几个办法,谢松和陶瑞急匆匆回去准备。
至于卖宅子、外出借款这都不难,毕竟土地是自己说了算,而去其他诸侯国借钱,谁都会多少给点,不可能空手而归,没多还能没少吗?有就比没有强。但是把白银作为货币,这在整个帝国还是第一次。主要原因是银矿分布不均匀,有的国家有大量银矿,有的则一个也没有,帝国金矿多,所以帝国一直用黄金作为货币,其他诸侯国也就跟风而起。怕的是交易不方便,而秦雄把白银作为货币,也是冒了极大风险的,东冶国就有很多银矿,像这种银矿多的国家,只要把白银开采出来,弄到云泽换成黄金,到最后云泽的金库非被掏空不可。
针对这个问题,秦雄也做了一点安排,在云泽只发行银元,而且制作工艺复杂,其他形式的白银不能作为货币流通,虽然在日后难免有国家仿制这种银元,但目前来说暂时只有这种办法。
而最让百姓一时间难以接受的就是金行。云泽金行在紧密的筹备之后,根本没引起百姓和商人的响应,很多人还是觉得家里放了金子心里才有底。至于国家贷款,更是无人问津,因为有人去金行问过,把黄金交给金行以后,金行给存款人一张纸做的文书。这种东西人们怕放到家里被不小心撕坏掉,也有人担心到时候金行的人不认账。所以云泽新开的是十六家金行从开门到现在已经十几天,来的人都是询问的,竟然一个存钱的都没有。这让秦雄极度郁闷。
飞雪城从规模上来说是云泽第二大城市,这里安排的流民也是最多的,这一日早上飞雪城的金行刚刚开门,就有个中年人犹犹豫豫地走了进来,金行的掌柜以为又是一个打听消息的,也没在意。在柜台里面头都没抬便说了一句:“存金子不给利息,只有把钱借给汉王,才有利息。”
中年人穿这蓝衫,一副管家打扮,凑到柜台上小声问道:“请问在这里存金子,到长安取的话,收多少钱火耗!”
掌柜的一愣,这种事情还没听说过,从这里存钱进去,到另外一个地方取,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一定是要收钱的。不然谁白白的给你运送这么远,可飞雪城的金行也没安排运送黄金的兵士,这不是添麻烦么?
掌柜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犹豫半响才说道:“应该不多,就看你存多少金子了。”
中年人小声说道:“最少五千两。”
掌柜的想了想:“那你等等,我去给你问问。老三哪,给这位爷上茶。”
掌柜的出了金行骑快马去飞雪城的郡首府而去,这掌柜姓孙,也是新任命的。上任的时候经过了几天培训,可比较金行刚刚开始运作,很多制度不健全,他们也是一边干一边琢磨。
没多久,孙掌柜就跑了回来,气喘吁吁但脸上却洋溢着笑容:“这位爷,我刚才也是去郡守那里问了问,从全国各地金行兑换金子,是不收火耗地,我们只认金票不认人,也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存的。”
中年人大喜:“那掌柜的意思是,不管我存多少金子进去,到另外一个城市取都不收钱了?”
“这个当然,爷不用担心,这可是国家金行,想咱汉王一年赚几千万两黄金,还在乎你这点?”
中年人得到这个消息,离开飞奔而出,半个时辰以后,两辆马车在金行门口停下,从车上搬下来四个大箱子,金行的伙计们立刻出来帮忙,这可是金行第一笔生意,虽然不赚钱,但好歹是有了生意,所以几个小伙子干起来分外卖力。
四个大箱子,一共是八千两黄金,换来的却只是一张写满字的文书。
金行外面已经围满了人,都想看看这金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到底去长安能不能换成金子。中年人又是一阵紧张,早知道还是低调点的好啊,无奈门外不少熟人,说什么的都有,只好把金票藏进怀里,赶紧坐马车离开。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很多商人听说还有这等好事,纷纷前来问询。这年头出门做生意都是用车拉着大批的黄金,小买卖还好,如果是大生意,拉的黄金太多,还要雇上几十个保镖,一路上人吃马嚼也要花费不少。
万事开头难,飞雪城有人兑换金票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的沸沸扬扬。渐渐的相信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秦雄派人到处宣传把黄金存进金行的好处,于是乎金行的生意越来越好,尤其是那些其他国家的商人,每次回去都要把剩下的金子带着,很不方便,现在有了金行,把余下的金子存起来,回来继续用,确实方便了很多。
谢松很快把这个情况给秦雄汇报,当然另外一个问题也摆在了面前,那就是写的存款文书,这东西是人写的,万一出点差错,麻烦很大,而且也难免有人从中捣鬼,必须弄一种统一格式的金票出来,这样才方便。
谢松的提醒让秦雄顿时恍然大悟:金票—银票!这就是纸币的前身啊,这东西流行起来,那还了得,汉国以后还怕没钱花?
说干就干,秦雄让造纸作坊赶紧研究一种防水纸,并不是完全防水,而是在浸水以后不变形,不松软,不褪色。只要有了这种纸张,金票就不远了。
一个月是时间,去诸夏、东冶和牛人的使者纷纷赶了回来,都带来了好消息。诸夏王借给汉国一百五十万两黄金,牛人借了一百万两,东冶更是大手笔,借了五百万两,还赠送了一百万两,使者还捎来东冶王的一封信,说很想念汉王,尤其是汉国的葡萄酒,汉王若是没空,可以捎点酒过来,喝着葡萄酒也能想起汉王的英俊面容啊。秦雄也不小气,直接派人给东冶王送去了五车葡萄酒。
云泽金行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吸纳了两千五百万两黄金,再加上买地的钱、借来的钱、库存的白银。汉国国库的黄金一下子达到恐怖的五千万两,再加上云泽发行的铜钱,汉王一下子有了暴发户的感觉。
干……!敞开了干!所有项目都提速,增加人手,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快完工。
黄金如同流水一般花了出去,五千万两又怎样?一样的花光。不过好在秋收将至,汉国的商业日益发达,税收慢慢跟了上来,再加上借出去的钱短时间内不用偿还,所以还勉强能过的去。
朝廷百官大部分都很忐忑,他们没办法理解秦雄这样做的目的,按照他们的理解,当今汉国已经背负了几千万两黄金的包袱,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
秦雄从冯国回来已经两个月,这两个月的时间忙的不可开交,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现在他体会到了做君王的难处,一个字‘累’。累到吐血。尤其是最近这两个月搞的全是金融方面的事情,包括谢松在内的所有官员都不懂,只能他来解决问题。
当下金子的问题是解决了,秦雄长出一口气,还没来的及散散心,参商就来了。而且跟他来的还不是一个人,竟然远在太华山的大师兄也来了,看架势大有兴师问罪的意思。
秦雄在太华殿接见了这些人,参商的大师兄年岁更长,年龄应该在一百二十多岁,须发皆白,飘飘欲仙,手里还拿着一个拂尘,很有一番仙人的气质。
上了大殿也没人给汉王行李,倒是秦雄干巴巴的跑下来给师傅见礼,还让太监搬来几把椅子。
参商的大师兄叫莫争,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个与世无争的人。老头面色和善,不过老头后面的两个徒弟倒是面带杀气,这两个徒弟岁数倒都不大,也就五六十岁的样子,看来脾气还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