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战匈奴(十一)(1 / 1)

:战匈奴(十一)

匈奴?不不不,这是华夏族群对他们的蔑称,他们称呼自己为“有熊之地”,外人对他们的人种称呼其实应该叫“熊人”,目前并没有组建成国家的社会形态,所以哪怕是有统一的称呼那也是指族群而非国家,就像是华夏大地上那么多的列国,可是人种的称呼是一致的。》,

匈奴这个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大概是春秋时期华夏族群将戎人、狄人、犬人驱赶离开边境,之后从西边迁移来了新的胡人,双方再次敌对上,长久的交战使得华夏族群对于这股新来的胡人没有太好的办法,称呼上就带着侮辱性,称呼这股新的胡人为匈奴,因此匈奴这个名称也就出现了。实话实说,不然谁会在取名字的时候给自己按上个“奴”字,又不是有病。

从“有熊之地”的命名来看,按照古人的命名习惯,他们的历史一点也不比谁短。为什么这么说?挺简单的推断呗,邯介绍军情已经有一小会了,现在是到了总结的时候:“留在原地的敌军先是在我们废弃的定阳一线待了二天。随后做出了向南移动的姿态,可是走了约有十里左右又突然拐向东面,根据最新的情报现实现在又改变方向做出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迹象。”

头曼的主力部队该是在十六万人左右,他们这一股胡人拥有的马匹至少是在五十万匹上下,携带的牛羊多到难以进行计算……

如果章邯说得再详细一些,他们肯定能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匈奴的主力不管是怎么拐弯其实都是围绕着羊群、粮秣、物资为中心。

“我们有部队在那几个方向吗?”共尉听了许久,这是邯很肯定地答道:“那几个方向除了几支斥候队没有大军。”

共尉又问:“那么胡人有针对那些区域进行劫掠吗?”

章邯这一次没有马上回答,派出的斥候之所以是斥候。那是因为数量肯定是少数,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只能是盯紧敌军主力,对于一些分散的敌军关注度则是可有可无了,这样一来实在不好确定敌军有没有劫掠。

他们现在是不清楚匈奴人绕来绕去是个什么情况。协商那些是要猜测出一个结果,好让部队做出及时的反应。

胡人都是骑马行军姿态,真要跑起来速度自然是奇快无比,这就加大了难以猜测胡人最终动向的难度。

“敌军在南边的队伍近期以来也比较活跃。冒顿所率的那股敌军每天都在接纳原本属于游动状态的胡人骑兵,”章邯手指沙盘上标注为高奴向西北方向的位置:“这里距离高奴约有七十里。冒顿这股敌军自从在雕阴向后退却之后,有几次进行小股分散。活动范围是洛水上游附近。我们的斥候猜测敌军是在寻找洛水河滩比较浅的区域,该是要寻找合适的地点进行渡河。”

那么问题来了,冒顿南下之后又掉头北上,随后一直是在洛水上游移动,很明显就是在侦测地形,想要寻找可渡河地段是没跑的事情,但是冒顿在渡河之后又想干什么?

“我王曾经说过一句话。”共尉环视在场诸人一圈:“敌人想干的就是我们应该破坏的,敌人想要的就是我们必须争夺的。”

吕哲说过的话多了去了,有些有道理的词语则是被记录起来,共尉所说的那句正是其中之一。

很明显的道理,敌军所要达到的目标一定是对敌军有利的,那么己方哪怕是搞不明白敌军为什么要做到那样的目标,总之进行破坏就对了嘛。

蒙恬点了点头,嘴上却是说:“冒顿所部离我们这里有一百三十里,我们若是派军前去路上还有头曼亲率的二十余万敌军。小股部队穿插过去徒增伤亡,大股部队必然是要被头曼所部拦截。”

共尉懂了,蒙恬是想要知道从齐鲁大地过来的几路汉军目前的动向。他心里在想“那些又不是什么特别机密,直接问不就是了。”想着眼神看向李良,示意李良进行介绍。

是不是机密蒙恬不清楚,可是他长期作为一军主帅,该了解的事项一点都没有含糊,目前双方是友军,不久的将来还会成为同一帝国之下的袍泽,可现在汉军是汉军,秦军是秦军,有些事情不能太随意了。

李良直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短暂地介绍一些动向,在蒙恬期待的目光中先是请示共尉,得到共尉的允许,接着说:“在河套附近的骑兵已经有一部分进入上郡边线。这股骑兵的数量只有三万,他们的目标是沿着黄河北岸直扑阴山以南的胡人疆域,先期清剿与摸清那边的地形。直至越过云中向九原移动之时,骑兵的数量已经突破五万,除了我们自己的三万骑兵,其他的两万人是在云中收服的胡人。”

话说回来,李良可没有说那三万骑兵是什么建制,不说是不想双方都尴尬。

作为先锋骑兵的三万骑兵有两万是来自于秦军的王贲所部,有一万是汉军的二合一的章节,另外向各位推荐荣誉看着不错的科幻书,是真的科幻,不是套着科幻皮的玄幻什么的,书名《重装突击》,在起点探索就有了。

ps:荣誉与作者不认识,只是觉得是本不错的科幻书,介绍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