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道路与人口(1 / 1)

:道路与人口

哪一次开疆扩土不死人?是的,任何一次开疆扩土都要会有牺牲,不是说需要有牺牲才会珍惜那种狗屁的话,而是想要获得什么总是要失去什么,古人把这个称呼为“天道的守恒”,现代人称呼为“收获与付出”。

岭南的更西南边还有很大一片疆土,那是后世的南亚,不过疆土面积没有中原的三十倍那么多,哪怕是将印度那一片土地算进去,除非是拐个弯进攻到满是沙子的中亚,不然光是后世的越南、老挝、柬埔寨、腼腆、泰国也就是中原的七到八倍疆域。

八倍的疆域已经很多了,几千年来华族人为了中原那片土地流了多少的血,算上内战什么的,几十个朝代的互相厮杀,因为厮杀丢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命至少是以亿来计算,而这还不算自然老死的……

以现在的科技有可能占领南亚吗?吕哲认为是可行的,但是那又关乎到道路。也就是说,只要道路能修起来,以华夏文明的文化、科技的领先,又配合以华夏人种的善战,杀光那些和猴子差不多的石器时代野人根本不在话下,占领就看当政者有没有那个耐心去慢慢治理。当然还有比较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华族人的首都不能离南亚太远,一旦距离过远在这个一天徒步走路只能走四五十里的年代,在这个没有火车、飞机的“蛮荒”,随着首都与某地的距离太过遥远掌控力必然是会下降。

历史上华夏政权也不是没有打到比岭南更远的地方。奈何天高皇帝远,驻军的将领有异心,或者是土著没有杀光形成绝对的人口优势。最后不是将领反了就是土著反叛成,致使首都实在太远消息传递速度过慢,等收到消息要派军前去平叛已经来不及,最终的结果就是占领下的疆土再一次失去。

吕哲知道道路的重要性,只要能保证道路的畅通,统治力度必然会随着道路的延伸而得到巩固,华夏历史上最为重视道路修建的莫不过于大秦。可惜的是大秦过早的灭亡,无数的学家或政治家认为正是因为大秦使用民力过重导致灭亡。在大秦之后再也没有什么朝代有计划、有目标的修建类似直道这种“国家公路”的建设,其结果就是华夏的版图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根本就是“大秦帝国”的版图。道路的重要性是维持一个帝国的根本,同样是重视道路修建的罗马,他们一代又一代的修路。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目标,结果就是罗马哪怕四处都有叛乱依然存在了近一千五百年。

吕哲肯定了蒯通和萧何的想法,想要达到对疆土的实际有效控制力,那么道路就必需要建,哪怕需要牺牲数万人去修路保证南征的顺利,那真的是值得的!

“修路!”吕哲抬起的手没有放下,他沉吟了一会儿:“我想想,我再想想……”

不是推翻了关于修路的决定,而是吕哲怎么也是一个现代人。脑袋里面肯定装着很多对修路有用的知识,再不济也能“发明”一些器械来对修路有帮助。

蒯通和萧何就面面相觑起来,既然道路的重要性不用过多的言语。那么他们就不懂吕哲为什么会那么迟疑。

事实上只要关乎到“国家工程”,不管是从夏到秦一统,当政者从来就不会太过在乎牺牲多少人,并且他们要做的又不是为了享受修建宫城、皇陵什么的,而是为了子孙后代要开疆扩土来着。

“起重机?似乎大秦在修建长城的时候就有原始版的起重机。那么……”吕哲没有神神叨叨,他是在脑海里过滤什么东西能对修路起到辅助重用:“直锯、圆锯、铲子……对的。修路必定是要除掉树木,这些东西远要比用斧头砍省力许多。”

工具有非常多。吕哲掐着指头算了一下,能够对开路有帮助的起码有十种以上。他又想到了单轮车这种“神器”,另外就是非常简单的人力或者畜力可以省力拉动的木质滑轮道(其实就是不同材质的铁路)。

不对,哪怕是木质的滑道,枕木加上固定滑道的作业基本是轻松不到哪里去,如果因为要开通道路而修建类似铁路的工程,非但没有减轻工程反而是加重了!

本末倒置的事情不能干,吕哲应该用更长的时间来进行思考。

“主上,程了吗?”

是的,就是人口的问题,庞大的地盘竟然只有将近五百万人,这简直是太浪费了。

同时,吕哲的扩张*非常强,那么光是占领下地盘没有人口来进行充填,占领再多的土地又有什么用处?

“有了一些想法。”萧何是执政嘛,关于治下口众当然是要参与的:“属下的意见是,使用行政指令,例如多生一个孩子得到什么奖励。”

唔?这个似乎是吕哲曾经说过的方式。

“考虑到怀孕后无法劳作的问题,属下认为应该给予更多的辅助。另外,新生儿的生育能否存活需要我们进行严正的关注。”萧何说的是孕妇肯定要养胎,和现在的接生手段和卫生条件很容易致使新生儿夭折等等。

吕哲眉头挑了挑,一个孕妇确确实实是会让一个家庭少掉一到两个劳动力,关于这一类的辅助是应该有个符合实际的政策出来,不然哪怕是再怎么鼓励多生孩子,为了多出劳动力的家庭也不会听从官府。

怀胎十月,孩子生出来后有那么个三五年甚至更久都需要一个人看着,这无论是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环境里,还是现代那种社会环境,其实对一个家庭是巨大的负担。

设立育婴院?似乎是有操作空间。但是怎么来改善婴儿夭折这一方面吕哲就有点抓瞎了。

“主上,我们完全可以集中经验丰富的产婆,让她们进行交流,总结出有效的方式。”蒯通是把民政按照军事来思考了。

军队每次作战完毕,军官们都会交流经验,那么集中专业人才进行交流也没什么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