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立即行动,绝不拖延(1 / 1)

第三节 立即行动,绝不拖延

【例1】

童年的邓亚萍,受到身为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体校因为她个子矮,手脚又粗短,把她拒之门外。但是,年幼的邓亚萍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跟着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邓亚萍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还要必须做100个发球、接球的训练,做完这些才能算一天的训练任务完成。

邓亚萍那时候只有七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做任何运动都不解下来,她每天都严格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标准完成当天的训练内容。

对年幼的邓亚萍来说,每一闪、一展、腾、一挪,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然而她从不叫苦,从不喊累。甚至连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也会心疼得掉眼泪。

从不拖沓、训练有素的邓亚萍最后终于在10岁那年就得到了回报,她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再后来,邓亚萍成为世人皆知的“乒乓球女王”。

可是有了这么高的荣誉,邓亚萍并没有放弃,24岁的她又到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外语,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邓亚萍却费尽心思后才把这些英文字母写出来。

就因为此,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早上5点起床,每天都苛刻地学习14个小时。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

邓亚萍不断强调自己,在学校做作业也要和完成体育训练课一样,绝对要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邓亚萍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学校的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

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邓亚萍在剑桥大学的语言学校开始学习英语,3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邓亚萍都坚持8点多从自己的住所赶往学校上课。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还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去听磁带,练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的门关了后才赶回住所,她依然每天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完成当天制定的学习计划,绝不把学习任务拖到第二天。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拖沓的定义是什么呢?就是把事情推迟到将来做,特别是习惯这样做。之所以拖沓,是因为这些事情是令你不愉快的,或者是成为累赘的。一个做事拖拉的人,一天的工作要怎样才能完成呢?有人会这样说,把它当作昨天的活。今天的事情当成昨天或者明天的任务,不但效率达不到,也会浪费时间,甚至还会影响结果的质量。

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日事日毕,日高日清。“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意思是: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的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对于这一点,我们要牢记并践行!

人生最昂贵的代价之一就是:凡事等待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明天永远都不会来,因为来的时候已经是今天了。所以,唯有今天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也唯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惟一可以把握的一天。

合理有效地分配时间,是完成每日工作计划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你最好明确一项当日非做不可的任务,然后把那些可有可无的任务取消掉,从日程表中清附近乱糟糟的东西。

另外,学会团队合作,找到比较合适的人选帮助你分担工作。“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的与其他部门或岗位、同行等沟通,也是提高自己的方法之一,同时也能让配合部门与岗位及时的发现问题,同时也能让配合部门与岗位更好的反向配合好自己部门或自己岗位的工作。比如,你可以把自己不喜欢的任务,委托给一个更适合做、更乐意去做的人,这样一来,双方都会成为赢家。

每当发现自己又有拖沓的倾向时,静下心来想一想,确定自己的行动方向,后给自己一个问题:“我最快能在什么时候完成这个任务?”定出一个期限,然后努力遵守,渐渐就会发生变化。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希望永远都在今天,希望就在现在。

※延伸阅读

实际上,今日事今日毕并非难事,只要你能坚持做好下面这些简单的事情,就一定会养成“立即行动,绝不拖延”的好习惯。

·明确自己的目标、公司的目标;

·规划自己每天、每周、每月必须要做的事;

·将要做的事细分,制定标准要求与流程;

·对要做的事或接受的任务或指派他人做的事,进行监督,监督数量、质量、完成时间;

·边做边学边记录总结分析,让自己进入更好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

·一定要懂得统计分析,才能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在进步还是退步,才能发现漏洞或不足,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将一张便签贴在工位上,便签上写着:今日是今日毕。

没有任何借口

“历史使命,担在双肩,捍卫祖国神圣尊严。苦练一身神功绝技,塑造一群钢铁硬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声令下,立即行动……”这是《人民解放军特警队队歌》中的一段内容。

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无论黎明还是午夜,无论多么艰苦的训练,他们都能坚持到底,绝对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去推卸职责。军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服从意识、效率意识,以及执行能力,都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个团队学习、借鉴。

服从命令是接受管理的标准,而且绝对不止是口头上的应允,它需要用更好的业绩表现,而是要用好的业绩来表现。如果只是口头上的服从,它的意义就等同于“应付”、“敷衍”,甚至是“拒绝服从”。任何一个公司,都不需要一个唯唯诺诺的平庸员工。企业尤其不欢迎拖拉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经常性地拒绝管理。所以,“绝不拖延”几乎是一条企业通令。

已经习惯做事拖延的人,总是为了没有完成某些工作而寻找借口,或者为了自己的工作没有按照计划得到实施而编造理由,蒙混公司,欺骗管理者。其实,这种行为对拖延者本人更加不利,他们是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欺骗,最终把自己折磨得疲惫不堪。这使得他们距离“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越来越远。最后,没有公司会对这样的员工心存希望,美好生活就此远离,拖延者或许一生都找不到发挥才能的机会。

可以说,拖拉是高效率的致命缺口。低效的习惯会给工作和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它会使你的情绪受到干扰,压抑、沮丧,降低你的自尊心,严重时会导致疾病。同时,也会妨碍你达目标、实现梦想,使你和家人及上下级同事的关系趋于紧张……

然而,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力,或者苦口婆心的劝说者,恐怕很难摆脱拖拉的坏毛病。这个毛病,恐怕每个人都有。我们也可能很多次都想改掉这个毛病,但都功败垂成。不要放弃,拖拉并不是一种个性或性格中固有的成分,它只是一种习惯,一种态度。

“没有任何借口”——提升自己的执行力,用主动执行、100%完成任务的精神去面对你的工作吧!

培养行动习惯的七个方法

如果一个人在办事的时候能够做到言出即行,那么他一定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这种能力可以代替智力、才能、还有社交能力,帮助你决定你的工资范围和晋升速度。尽管这个观念很简单,却是很多人所缺乏的。

行动习惯,就是立即把思想付诸行动的习惯,这对高效率完成一事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以下七个方法可以帮助你养成立即行动的行动习惯。

首先,不要等到条件都具备了才开始行动。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化”,很多人迟迟不愿做出决策正是知道万事都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假如你想要等待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成熟了才开始行动,那么这恐怕是一件永远都无法完成的事情。因为任何事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也许竞争过于激烈,也许错过了时机,也许行情不好。

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行动点”,你必须在问题出现之前行动起来。最佳的时机就是现在。

做一个实干家,不要只是空想。

你想成为一个实干家吗?那么就请你停止空想,开始实践。假如你想把自己的工作感悟或者新创意告诉上司,那么就赶快行动起来,马上去做吧。否则,想法停留在你的脑中越久,你就会越来越犹豫,总能想到一些理由否定它。最终,这个想法的某些细节随着时间变得模糊起来了,最后你会完全把它忘掉。假如停止空想,踏实地做一个实干家,多多实践,你不但能实现很多想法,还能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更多新想法。

立即行动起来。

人们常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只有在被执行后才有价值。即使是一个普通的想法,在被付诸于行动之后,也比你整天琢磨“改日再说”或“等到时机成熟再说”的想法有价值。如果你为自己的想法沾沾自喜或跃跃欲试,那么赶快行动起来,否则它永远不会被实现。

用行动来去除恐惧、担心。

你是否参加过公共演讲?或者诸如此类的公众活动?假如没有,那你一定有过在公司里当着全体同事讲话的经验吧?也许,你会发现演讲或者发言本身并非难事,但是等待的过程却备受煎熬,无数的可能性会飞快地在你的脑海中盘旋——即使是专业的演讲者和演员也会有表演前焦虑担心的经历。可是,一旦正式进入主题,焦虑便会消失。所以,行动是克服紧张和焦虑的最佳方法。

开始行动!建立自信!你会发现,其实这件事情很简单。

主动寻找方法发动你的创造力。

对于作家、画家等众多艺术家来说,最难求的便是灵感。曾经有一个故事这样写道:一个作家没有灵感,但是任务具有时限性,他急得不行。无意看到一个事例,一个有着同样遭遇的作家在路上摔了一跤,灵感突然而至。所以,他也效仿事例中的作者,狠狠地摔了一跤,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灵感难得。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认为从事创造性工作必须等到灵感降临的话,那么你能工作的时间就会很少。与其坐等,还不如抓紧时间开动脑筋想办法,找些方法来刺激思绪、激发灵感。

做眼前就要做的事。

首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可以改变你的过去吗?你能预测到你未来的人生会发生哪些事情吗?你知道你现在在做什么吗?这三个问题中,能够得到肯定答案的恐怕只有第三个。这就告诉我们,所能掌握和左右的时间只有现在,不要因为上周做错的一件事情而烦恼至今,也不要提心吊胆地想着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目前可以做的事情上。如果你过多思考过去或将来,那么你将一事无成。

立即谈正事(立即切入正题)

你每天早晨来到公司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打开邮箱查看邮件?还是浏览QQ弹出来的腾讯新闻呢?而通常这些事情会花费你很多时间吧?20分钟,或许30分钟。

人们在开会之前,总喜欢聊一些与会议无关的话题,如果你是公司的领导层,那么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这些分心的事情不但会浪费时间,也会让会议缺乏创造力,最关键的一点是,你的闲散态度难以服众,很难在员工心中树立领导形象。

所以,“工作”是你来到公司所作的唯一事情,不要浪费精力在其他方面。包括各种会议也是一样,每个会议都明确了议题,立即切入正题、谈正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