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机会成本:做最好的决策
“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得到某些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不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发生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的喜爱程度或价值在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发生改变的。
“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以选择的项目,若不是决策者可以选择的项目那就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例如某农民只会养猪、养鸡,那么养牛就不会是这个农民的机会了。“机会成本”是指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在经济学中,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才是真正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机会成本并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例如某农民只能在养猪、养鸡和养牛中选择一种而从事,如果三者的收益关系为养牛>养猪>养鸡,那么养猪和养鸡的机会成本就都是养牛,而养牛的机会成本仅仅为养猪。
有很多企业在购进某种生产要素时,这种要素的市场价格当时会比较低,一段时间之后,其价格可能就会上涨,这个时候,企业是按照原来的生产计划再加工这种要素呢?还是直接出售这种要素呢?如果是选择前者的话,那么直接销售所可能获得的收益就是再加工的机会成本。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都可以用来衡量一项决策的经济利益。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要考虑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这两个概念。作为在决策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特定概念“机会成本”,就是在决策分析的过程中,从多个供选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从而也就放弃了次优方案所能取得的利益而成为了一种损失。这种由于放弃次优方案而损失的“潜在利益”实际上就是选取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行为、分析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但经济学对社会问题也有一套独特的分析方法。机会成本的分析就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经济学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有成本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得到某样东西的同时就必须付出某样东西;做了这件事之后,就不能做那件事。正如俗话中所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想得到鱼就不得不放弃熊掌,想得到熊掌就不得不放弃鱼。这些其实都体现出了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思想。
案例一:鲁斯是一个牧师,约翰是一个心理学家,托尼尔是一个经济学家。一天,他们三个相约去打高尔夫球。不幸的是,他们被排在了两个打球很慢的人后面,这两人不管现场只有一个球童,他们几乎花了所有的时间来摆弄他们的球,而且他们打得还很幼稚,如此反反复复。当他们打到第八洞的时候,这三个人开始大声抱怨起来,并要求那两个慢手能快一点,同时还发誓要报复那两个人。因为他们已经等得不耐烦了。牧师鲁斯说:“圣母玛利亚,我祈求他们在打下一杆之前得到报应。”心理学家约翰说:“我发誓还会有人慢慢来打高尔夫。”经济学家托尼尔却说:“我真的不想多花这么多时间来打一场高尔夫球,简直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到第9洞时,那两个人还在慢腾腾地打,于是心理学家约翰走到球童面前要求自己要先打过去。球童说:“好,您先打吧!”但接着球童又解释说:“那两个人是瞎子,是刚从消防队退休下来的士兵,他们都是在一场大火中为救人而不幸变成瞎子的,希望你们不要太大声抱怨。”牧师鲁斯听了很感动,他说:“我真是不应该诅咒两个瞎子。”心理学家约翰也感动了,他说:“我受过良好的教育,我应该是帮助他人的,我真是不应该因为两个瞎子打球慢就埋怨他们。”经济学家托尼尔踌躇了一下,最后他走到球童身边说:“听着,下一次能不能让他们在晚上来打球?”
这就是机会成本,它在经济消费里的学问就更大了,可谓是“门道多多”。例如当你决定带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时候,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去看电影,要么是去吃饭。电影票每张20元,吃饭的费用大约为100元,你可能会选择看电影,因为它所花费的成本比吃饭要低很多。当然你可能会说,如果有钱的话,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你作出选择的时候,你已经将你可能获得的收益和需要支付的成本作了比较。
看电影,你只需支出20元作为你的成本,获得的收益也将是看电影所带来的享受和快乐;而吃饭你将支出100元,吃饭的成本支出将是看电影的成本的五倍,因此你一定会期望吃饭所能获得的收益要超过看电影的成本的几倍,这样,你才会理智地选择吃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成本与收益的相互比较,学习也罢,工作也罢,实际上都取决于行为者对其从成本收益角度所进行的自我评估。
在生活中,我们既要善于选择,还要学会放弃,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机会成本。在K·E·凯斯和R·C·费尔两人合著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机会成本作了如下描述:“产生机会成本的原因在于,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比如时间问题,一天永远都只有24小时。我们必须在此种情况下生活。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如果你用同样多的钱和时间所能够做到的其他事情的价值。大学教育的机会成本是你从事全日制工作所能得到的全部收入;假使你的邻居今天要修剪他的草坪,那么他就没时间带孩子去动物园玩,而这正是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比尔和科琳(该书中假想的飞机失事中幸存的两名驾驶员,他们落在了一个荒岛上)会偶尔的想到休息一下,躺在海滩上享受阳光,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收益其实是免费的,他们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货币。然而实际上,它也具有机会成本,躺在阳光下就意味着要花费一些时间,否则这些时间完全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在制订日常决策中,要考虑一下机会成本有时是十分有益的。”
假定一件事属于非此即彼、二者只能择一的选择,而且两种选择对我们几乎都有着相同的吸引力,那么这种选择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按照上述原则,对两个选择对象进行正确、详细的分析,如果其中一个有51%应该选择的理由,那么就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从而作出最好的选择。
人生本来就是一道选择题,人生道路上到处也都充满选择。选择了一个,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放弃另一个,就意味着失去了49%的机会。俗话说:“有得必有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现实,49%已经变成了零,我们没有必要再为它烦恼、伤心,而应当全力以赴地去筹划如何把51%尽快转化成100%,努力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是最好的。
当你要作出一个决定时,如果通过判断明确了哪个方案“好一些的”,那么你就可以毫不犹豫地作出选择。通过这样的思考方法的不断锻炼,可以使人们遇到问题,需要作出选择时不会优柔寡断、拖泥带水,反而会逐渐养成简洁明快、果断决定的良好思维品质。
案例二:1.一家企业准备将其所拥有的餐厅改为洗浴中心,预计洗浴中心在未来一年内可获利润达70000元,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是否应该将其所拥有的餐厅改为洗浴中心呢?他应该作出怎样的决策呢?
2.某企业有一笔闲置资金,如果用来购买设备的话,当年可盈利70000元,同时也可以把这笔资金存入银行,每年可得到利息50000元,那么,企业主是否应该将这笔钱用来购买设备呢?
3.投资者张某可以选择炒股和储蓄存款两种投资方式。他在1999年9月1日花了1万元购进了某种股票,经过一年的努力操作,到2000年9月1日,投资股票的净收益为450元。如果当时他将这1万元存入银行的话,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的年利率为2.25%,扣除其中的利息税,则会有180元的实际利息净收益。那么他应该怎样决策才是最好的呢?
机会成本虽然不构成一般意义上的成本,也不构成企业的实际支出,但它却是决策者在进行正确决策时所必须考虑的现实的因素。忽视了机会成本,往往就有可能使投资决策分析发生失误,从而也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比如案例中那家准备将其所拥有的餐厅改为洗浴中心的企业,预计洗浴中心在未来一年内可获利润达到70000元,这时企业管理者在决定是否应该将其所拥有的餐厅改为洗浴中心时就应该考虑机会成本之后再作出决策,他的优选方案的预计收益必须要大于机会成本,否则所选中的方案就不是最优方案。
机会成本是由作出选择而产生的。一种经济资源往往具有多种多样的用途,选择了一种用途,必然就会失去另一种用途的机会,而后者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成了前者的机会成本。假设有一笔资金,我们可以把它存在银行里,也可以把它投入到企业运营当中。假设我们的选择是把它投入企业运营中,那么这笔资金储存的银行利息就是把资金投入企业运营的机会成本。案例中,一家企业有一笔闲置资金,如果用来购买设备的话,当年可盈利70000元,同时也可以把这笔钱存入银行,每年得到利息为50000元,这50000元就是购买设备的机会成本。同理,如果将这笔资金存入银行的话,就会损失因购买设备而获得的利润70000元,这70000元也就是把钱存入银行的机会成本,由此可见,决策者会选择机会成本相对小的方案,也就是说会选择将这笔钱用来购买设备,年获利70000元。
对于投资者来说,机会成本就是指将资金进行某种形式的投资所获得的收益相对于其放弃的另一种的投资形式所获得的收益。例如资料3中投资者张某可以选择炒股和储蓄存款两种投资方式。他在1999年9月1日用1万元购进某种股票,经过一年的努力操作,到2000年9月1日,他投资股票的净收益为450元。如果当时他将这1万元存入银行,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存款的年利率为2.25%,扣除其利息税之后,则会有180元的实际利息净收益。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这180元就是张某投资股票而放弃储蓄存款的机会成本。如果考虑机会成本的话,张某的实际收益应该为270元,而不是450元。如果到2000年9月1日,张某投资股票获得的净收益为150元,如果这时考虑机会成本,他的实际收益则是亏损了30元。
机会成本本质上是说对不能利用的机会所付出的成本,因为选择了这种用途,就必然会丧失其用途所能带来的收益。在经济学中,如果资源的使用方式是比较单一的,那也就谈不上各个机会的利益之间的比较。只有当资源具有多用性的时候,我们才会考虑机会成本,这也是考虑机会成本的一个前提条件。
“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对任何稀缺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使用中是否为其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也就是说为了这种使用所舍弃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因此,这一概念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了我们对消耗在一定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资源的成本的理解。通过对相同的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益的相互比较,将使得经济资源从所得收入相对低的生产用途上,转移到所得收入相对高的生产用途上,否则就是一种经济浪费。
使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从社会观点角度上看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某项经济活动的代价,从而也就促使人们比较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源。但是,机会成本的概念并没有说明成本或费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而且由于被放弃的行为可以是多种的,我们在确定机会成本时往往会有主观的任意性,因此也很容易引起争议。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在决策过程中就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做出选择的同时就必然要考虑选择的机会成本,并且还会比较各种选择之间的机会成本的大小。只有选择方案的收益大于其机会成本时,这个选择方案才是正确的,才是最优方案。机会成本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因素,只有充分考虑到机会成本,我们所作的决策才会更加明智、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