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耐。
来到华阴城中,顿见城中无数背负长剑之人。
李白好奇道:“为何这里人大多都是习武弄剑之人?”
崔颢笑道:“李兄真是贵人多忘事,华阴城离华山最近”。
此话一出,李白瞬间豁然开朗,脑海中涌现出嵩山少林寺方丈玄空讲述当年华山论剑的事情,时至今日还是记忆犹新。
蓦地,心中憧憬着月圆之夜,华山之巅,天下江湖武林英雄豪杰齐聚一处,真是前所未有的壮观。
岑参讪笑道:“传闻三十年前江湖武林两大绝世高手消失于华山之巅,时至今日还是一段传奇佳话,为了夺得武林至宝《金刚经》,数年来江湖武林不知掀起了多少血雨腥风,再过几天又是三十年一次的华山论剑,江湖豪杰再次坐山论剑”。
李白和崔颢异口同声道:“真的是三十年一遇的华山论剑吗?”
岑参连连点头,郑重其事道:“每至华山论剑,嵩山少林寺武学至宝《金刚经》必现世一次,为了争夺经书,不知多少英雄豪杰葬身华山之下”。
此话一出,李白叹息一声道:“想不到普渡世人的经书,竟是害人不浅的罪魁祸首,希望此次华山论剑能终结这罪恶的杀伐”。
“希望如此”,不空禅师回道。
李白抬眸看向苍穹之上的华山,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总是无端地涌上心头,隐隐地忐忑不安。
不空禅师正视道:“我佛创立《金刚经》是济世救人,想不到传到东土大唐竟然变成杀戮工具,真是罪过,我佛慈悲,阿弥陀佛”。
岑参讪笑道:“经书无罪,佛亦无过,只是一些利欲熏心之人起了贪念,将洁净经书污染了,真是罪不可赎,面对这些罪孽深重之人,必将受到佛的惩罚”。
“善哉,善哉”。
刚一说完,几人朝前走去,城里熙熙攘攘的人群背负长剑,行色匆匆。
崔颢疑惑道:“他们都是哪里人?”
岑参侃侃而谈道:“依我之见,这里人都是名门正派,能参加华山论剑都是江湖武林之中有名望之人,蜀山唐门,嵩山少林,五岳剑派等”。
半说间,几人来到客栈前,已是人满为患不得不停下脚步,看到无数地剑客,只能屈居人后再作打算。
日已偏西。
顿见所有人起身踏上华山大道,而且身背锦帽貂裘,狐靴熊装,李白困惑道:“他们为何这时候上山而且身背冬装,难道有何玄机吗?”
哈哈一笑的崔颢解释道:“李兄有所不知,六月华山之下酷热炎炎,华山之巅,天气阴晴不定,时而水滴成冰,寒冷瑟瑟,时而烈日炎炎,酷暑难当,短短的一天之内经历着四季的变幻莫测”。
明白后的李白有些尴尬地躲在一旁不再多言,跟随在人群后面,一起踏上华山大道。
虽然当下烈日炎炎,但是山间吹皱地凉风习习,不觉地凉爽沁人心脾,那种无比舒畅地爽快直通肺腑。
又跨过一个山头,俯视山下,人如蝼蚁,渺小不已。
冷风轻送。
一行人走在华山半腰间,那些习武之人早已没了踪影,只剩一行五人还停留在半路上。
花美香儿倍感一袭寒意侵袭而来,不由地打了个冷颤,又一阵风掠过,一个响亮地喷嚏引起了众人的察觉。
李白忙关心道:“你怎么样?”
“我没事,我……”。
花美香儿还没有说完,又是一阵闷闷地喷嚏声。
李白毫不犹豫的脱下自己的披风,顺手亲自为其披在身上,嘘寒问暖道:“一路上真是辛苦你了”。
花美香儿欣慰道:“能陪在你的身边,我也心满意足了”。
莞尔一笑的花美香儿娇羞不语,心间一股暖流袭来,不觉那阵阵寒意地侵袭。
刚走了几步,突然一阵箫声打破周围的静谧。
崔颢好奇道:“何人在此吹箫?”
李白环视周遭,还是不见半点人影,但是那隐秘地箫声还是无端入耳。
岑参惊讶道:“你们快看山头那是一个人吗?”
举目眺望,陡峭地山尖斜坐着一人,发梢飘逸,白衫劲装,玉指短箫,风流倜傥,一副潇洒自在样子。
箫声之中尽是断肠愁思之意,听觉使人肝肠寸断,不觉间已是湿了双眸,红了眼眶。
崔颢失落道:“好忧伤地曲子”。
岑参哀伤道:“好一个悲伤之曲,更有一个悲伤之人”。
李白老泪纵横道:“听闻已是曲中人,不知曲意为谁悲”。
……
曲毕。
山巅之人起身纵然一跃,已是到达几人的跟前。
几人这才看的清楚,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来人风度翩翩,玉树临风,掌中一支七孔玉箫。面上略带几分寒冷,仿佛跟华山之巅冷气一样,不畏严寒地冷傲孤僻。
李白客气道:“不知公子刚才所奏何曲?”
岑参猛地收起折扇,恍然大悟道:“翠云峰下,绿水湖畔,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你就是神剑仙庄二公子花无缺”。
“花无缺是谁?”李白疑惑道。
岑参使了个眼色,岑参近前讪笑道:“今日能遇到二公子,真的荣幸之至”。
花无缺冷色道:“你们打扰了我的雅兴,真是扫兴”。
一说完,花无缺手握玉箫走远了,可是未曾生气半点,只是那目中无人的傲气真的是心比天高。
李白讥笑道:“不就是个神剑仙庄的二公子有什么厉害的,真拿自己当回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