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一色。
船行进间,远远地一阵琴声打破寂寥的千里江面。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识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两船相遇。
李白站在船头手持折扇,拱手施礼道:“敢问舱内何方友人?”
琴声毕。
从船内走出来一位苍髯老者,身披青衣,多了几分水乡灵秀之气,弹指说话间,又添了些许文人雅士的书生气,行走间,透着隐士洒脱与狂放不羁。
老者笑道:“吾乃贺知章,号四明狂客,敢问阁下是?”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贺大人,今日相遇真是三生有幸,小生李白是今年进京赶考学子”。
捋了捋胡须的贺知章道:“敢问你这是去哪?”
“黄鹤楼”。
“可否一道同行?”贺知章道。
喜出望外地李白道:“能与贺大人同行,真是小生的无上荣幸”。
贺知章随后进的船舱继续抚琴,一旁的李白只见小桌上是一张绿绮古琴,轻抚琴弦,幽幽琴声不绝于耳。
突然琴声止住,贺知章正色道:“面对此情此景你能否现在赋诗一首?”
李白沉思片刻,然后直言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听闻后,贺知章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沉思片刻。
船靠岸了。
几人一行上岸后,来到一家小酒馆中,贺知章笑道:“李公子,可否小酌一杯?”
连连点头的李白道:“小生荣幸之至”。
一壶清酒,二人对饮。
“敢问李公子熟读何书?”
强笑的李白不好意思道:“小生常读的是《山海经》以及诸子百家和楚辞汉赋等书”。
“《山海经》”。
贺知章笑了笑,而后挥了挥手道:“果真是少年奇才”。
“对于《山海经》一书,我也是一知半解,其中地理、人物、珍禽走兽等还是不能全部理解”。
“遥想当年,我也乐于此书,可是由于父亲原因便对此书未曾拜读,今日与你相见,想来冥冥之中自有上天注定,来,再喝一杯”。
不觉间,三壶小酒下肚,两人微醉些许。
贺知章起身准备付账,可是上下其手摸索,身上始终摸不出一点银子,默默地站在原地。
李白道:“贺大人还是让我来”。
刚要掏出散碎银子的李白,不料却被贺知章挡下,客气道:“今日喝酒,怎能让你做东?”
随手掏出腰间佩戴金龟子,爽朗地笑道:“把酒言欢,不论辈分,只愿结交你这个朋友”。
说着扔下金龟子走开了,同时拉着李白,两人一起朝着黄鹤楼走去。
一路之上,黄鹤楼外人山人海。
日暮苍山远,映入眼帘的是五层飞檐斗拱,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在夕阳照耀下,金碧辉煌。
黄昏日光映在黄鹤楼上,眼前一个少年,正目视黄鹤楼千里之外风景,忽然大呼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光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少年再次感叹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尤其是说到最后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愈发的加重了语气,无法诉说心中的悲苦。
贺知章哀叹道:“好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好诗”。
少年缓缓地回过头来,看到年迈的贺知章,谦谦有礼道:“小生崔颢,见过先生”。
贺知章赞叹道:“你的诗真的是空旷意境深远,透着苍山寂寥的落寞,真叫一个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拱手有礼道:“多谢先生谬赞,我只是看到黄鹤楼有感而发”。
贺知章和李白一起上前,李白正视道:“兄台,吾是李白蜀中之人”。
拱了拱手崔颢道:“李兄”。
三人围桌而坐,桌上早已摆上俩小菜和一壶清酒,崔颢做了一个请的姿势,贺知章在前,李白和崔颢而后入席。
刚坐下之际,从后面上来一个熟悉的人影,李白激动道:“孟兄”。
孟浩然这才反应过来,忙拱手道:“李兄,原来你也在此,真是有缘再见”。
贺知章看向李白疑惑道:“他是?”
急忙起身的李白介绍道:“这是我的好友孟浩然,也是今年进京赶考的学子”。
“原来如此”,贺知章道。
崔颢淡淡说道:“原来大家都是今年进京赶考学子,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孟浩然坐下后,美酒飘香扑鼻而来,贺知章举杯笑道:“愿三位日后金榜题名”。
“干杯”。
四人举起酒杯,崔颢、李白、孟浩然相视一眼,一饮而尽杯中酒。
贺知章感慨道:“遥想当年,我孤身赴京赶考,一路上困难重重,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金榜题名,长安皇城、普天之下人人尽知我贺知章,金銮殿前,大明宫内,文武百官,皇帝陛下高高在上,亲赐我御酒挂印封官,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说到这儿,贺知章愈发的志得意满,其他三人听的很是向往与憧憬长安皇城,希望可以有朝一日金榜题名。
“来,待你们金榜题名天下尽知,我静候三位佳音,干”,贺知章道。
三人慢慢地饮下,尤其是孟浩然,心中愁闷万千,十年寒窗无人问,只愿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