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何正言的烦恼(1 / 1)

天生邪少 逆风而动 1771 字 5天前

何正言的烦恼

尴尬地笑了两声后,何正言才接着说道:“盛总,有什么不满意的,您就直接说吧。”

盛雪淡淡一笑,看着何正言说道:“何局,按照你们的估算,你们大概需要我们盛氏注资一百万,到时候在成立之后的运输公司里占20%的股份,是这样吗?”

何正言呵呵一笑,“怎么,盛总对这条有什么意见吗?”

盛雪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那按照何局长的意思,就是说现在的宁远县客运公司和汽车站的总资产评估在四百万左右了?”

何正言一听,饶有兴致地看着盛雪问道:“那盛总是认为,这些资产不足四百万?”

盛雪笑着摇了摇头,“据我们的调查,宁远县客运公司共有城乡客车十七辆,其中两辆处理报废状态,核算资产的话,大概在六十万左右。宁远县汽车站共有汽车二十五辆,核算资产在一百万左右,加上汽车站和客运公司的房屋和设备等固定资产,大约在五十万左右。也就是,宁远县所能提供的,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两百万而已。”

听着盛雪报出的数字,何正言眼神微眯,盯着盛雪看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看来,盛总对这次谈判,也是下足了功夫啊!”

“不敢,怎么能跟何局长比呢!”盛雪淡淡一笑,说完之后就针锋相对,丝毫不让地盯着何正言。

两人针锋相对地对视了片刻,何正言才呵呵一笑开口道:“关于这方面,还是请我们宁财政局的朱局长说两句吧,这方面他最有发言权。”

“哦?那就要请教朱局长了,这四百万的资产是怎么核算出来的。”盛雪脸上依然保持着那副和善的笑容,看着一边的朱锋问道。

“盛总,我觉得,咱们的资产核算不能只算这些有形的资源,还要算上那些无形的资源。”朱锋呵呵一笑说道。“宁远县的城乡公交车每年收入在八十万左右,汽车站每年的收入在一百万以上,也就是说,宁远县汽车站和客运公司每年的收入加上固定资产,就已经超过了四百万。我想,盛氏和宁远县的合作应该不只一年吧?这样算下来,盛氏可是赚了一大笔!”

朱锋说完之后,就摆出一副稳操胜券的架势看着盛雪,以为自己这道牌一打出来,盛氏的人肯定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可是,让朱锋没想到的是,听完他的话以后,盛雪只是淡淡一笑,“既然朱局长提到了无形资产,那我们就来核算一下无形资产。”

盛雪说完后,朝着身后挥了挥手,后边马上站出来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走到了盛雪身边。

盛雪连头都没回,似乎是早有准备,又像平时办公就是这样子的,朝着朱锋和何正言淡淡一笑道:“朱局长,何局长,这是我们盛氏的资产评估员小郑,让他来说一说吧。”

盛雪说完,回过头朝着那个小郑点了点头。

得到盛雪的许可,小郑先点了一下头,然后又朝着朱锋和保正言一笑,才开口道:“各位,据我们得到的资料,虽然宁远县的城乡公交车每年的收入在人十万左右,但那却只是一份流水,而不是纯利润。除去各种税务,汽车的修理费用、燃油费用等,每年的收入就只剩下不到五十万元。”

说到这里,小郑停了一下,翻了一下手里的文件,又接着说道:“另外,客运公司现在共有十五名司机、八名售票员、一名经理和两名秘书。司机的公资是每月1800元,售票员公资为每月800元,经理的公资是3000元,秘书是每月1500元,这样算下来,客运公司每年还要支出472800元的员工工资。”

“也就是说,宁远县客运公司其实根本没有任何的收入,如果遇到什么特殊情况,还要县政府出钱补贴!”

小郑的这组数据一报出来,宁远县一边的人整个都傻了。他们真是没想到,盛氏居然能对一个小县城里的客运公司,做这么详细的调查!

正如小郑所说,之前朱锋报出的那组数据,其实就是个流水,根本不是什么利润。事实上,这两年来,县财政每年都要向客运公司补贴不下十万元,如果遇到什么事情,还要补贴更多。

小郑好像并没有在意宁远县这边人的反应,依然自顾自地说道:“另外,刚才盛总据说的,对于客运公司的固定资产的评估,其实也只是一个大概数字。客运公司的城乡十五辆公交车,其中有十三辆在购进的时候,就已经是二手车了,当时的购进价格大概在每辆车两万五千元左右,只有两辆车是新车,购进价格约为每辆五万元。至于说另外的两辆报废车,恐怕只能当废品卖了,每辆车的价格,最多也就三千元。”

“而现在,这十五辆正在使用的汽车,已经有七辆超出了使用年限,应该算作报废车辆,有三辆正处在报废的边缘,另外三辆已经只剩下一年的使用年限,只有那两辆最开始的时候是新车的汽车,还有五年的使用年限。如此算下来,客运公司的汽车这一项资源,恐怕只能折合不到四十万的资产。”

“客运公司的情况如此,宁远县汽车站的情况也不例外。据我们所知,宁远县政府每年要向汽车站补贴至少五十万!综合下来,我们得出的数据是,宁运县的汽车站和客运公司的总资产评估,只能算做一百五十万。因此,我们盛氏如果向客运公司注资一百万,应该能占到至少40%的股份!”

小郑一口气说完,也不理会别人的脸色和眼光,朝着盛雪轻轻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回到了后边,又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

听着小郑说完,盛雪也不说话,只是坐在座位上静静地观察着对面一排人的表情。

此时,何正言的脸色已经黑了下来。他没有想到,盛雪居然能为这次的谈判做这么详细的调查,照她的这个意思,这次的谈判显然是谈不成了,既然谈不成,她干什么还要再跑一趟?这不是耍着人玩吗!

不过,虽然心里有些生气,但何正言还是报着一丝幻想的,因为他必需把这这次谈判搞定,必需要让宁远县的汽车站和客运公司转型成功。

实际上,交通局这边每年的亏空,远远不只盛雪报出的这些,实际情况比这个更严重。宁远县交通局包括上辖的一些产业,每年至少要从县政府支出一百万!在华腾进驻宁远县之前,整个县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三百多万,而光是一个交通局,就占了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虽然现在因为有华腾的入驻,再加新建的度假村,以及其他乡镇的发展,现在县财政每年的收入已经提高到了七百万,但这点钱还是远远不够的。宁远县每年正常的财政支出就超过了一千万,如果不是因为宁远县是贫困县,国家每年会下播给宁远县一千万的财政补贴,可能连县长都要去要饭吃了!

几个月前孟永昌调任,庞春光代理了宁远县,之后又经过县人大选举,成为了正式的县长。从那时候开始,庞春光就打算在宁远县大干一翻,打算好好改善一下宁远县的贫困现状。而像交通局这种大窟窿,就是庞春光要最先动手整治的!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何正言查觉到了危机,知道庞春光要拿他开刀了。

于是付出了几天几夜没睡一个完整的觉的代价,何正言终于想出了这样一条对策,将汽车站和客运公司整合,升级成宁远县运输公司,同时开展货运业务,通过货运赚的钱,来补贴客运方面的开支。

何正言心里也清楚,客运本来就是一项服务性行业,就算明知道每年都要往里砸不少钱,也不能把汽车站关闭。如果真那样了,宁远县肯定会更落后、更贫穷,还谈什么发展,谈什么致富?

所以,要想从客运上去赚钱,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别说庞春光,就算是市长省长,甚至是国家主席下来,也不能强制他把汽车站关闭。所以要赚钱只能从其他地方想法子。

这样一来,用货运赚的钱来补贴客运的亏空,虽然每年依然不可能向县政府上缴大笔的钱,但至少可以让县财政少补贴一下,减小一下县财政的压力。

果然,他把这份计划往庞春光的面前一摆时,庞春光脸上就露出了笑容,让他尽快着手办这件事。

只不过,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宁远县现在什么都有,要人有人,要地方有地方,可就是没有钱!这一下可是把何正言愁坏了!

恰巧在这个时候,张顺找到了他,跟他说要安排几个人进客运公司,于是他一下子就想到了三年前张顺帮宁远县拉赞助建华腾新厂的事,于是也就厚着脸皮开了这个口。

不过,何正言也不是笨蛋,知道这么大的事,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谈下来的,于是才把财政局局长朱锋一起拉了过来,让他来给自己做参谋。

至于说宋佳旺和袁皓,其实并不是何正言拉过来的,而是屈才和庞春光派过来震场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