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农业危机(1 / 1)

天生邪少 逆风而动 1803 字 5天前

农业危机

“呃,”张顺不由地一愣,怎么又转到这上边来了?这跟发展上寨乡的经济有关系吗?难道因为两个乡有恩怨,上寨乡就不发展了?

虽然心中疑惑,但张顺却没有问出口,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嗯。”岳志安认真地看着张顺说道:“上寨乡和下寨乡的恩怨初始,就是因为发展工业还是发展农业而起的,下寨乡选择的是发展工业,所以上寨乡只能发展农业。不然的话,不说退休的徐副乡长不同意,恐怕老百姓们也不会同意的!”

“呃,还有这样的事?”张顺不由地又是一愣。

干嘛要分那么清楚,能发展起来,能致富不就好了,干什么还分是发展工业还是发展农业?真是搞不懂,这些家伙都是怎么想的!难道就为了当初那一点面子,就不发展了?

不过,虽然心里不以为然,但张顺还是理智地点了点头。

不管上寨乡这些人都是怎么想的,但张顺要想做出政绩,要想让上寨乡发展起来,就得按照他们的意思干,不然,他什么也干不成!

看到张顺点头答应,岳志安才笑着道:“行,这事就这么定了!至于怎么干,全都是你说了算。只要能把上寨乡发展起来,又不触犯政策,我们这些老家伙,听你的!”

“那就谢谢岳书记了!”

出了岳志安的办公室,张顺就骑着自己的破摩托出了乡政府,第一站,直奔陶家庄去了。

上寨乡八个村,就只有陶家庄是张顺最熟悉的。而且,经过之前那一番折腾,虽然自己在陶家庄人的心目中也没留下什么好印象,但至少很多人混了个脸熟,工作开展起来也好交流一点。

张顺心里打的条二个想法,就是之前韩成杰跟他说过的,从哪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既然坏印象最先留在了陶家庄,那就最先在陶家庄建立自己的好形象。

除些之外,张顺心里还第三个想法。之前因此霍丽萍跟陶家庄人起冲突的时候他就说过了,不能再让陶家庄这么穷下去。

如今从陶家庄开始自己的经济工作,一来可以实现当初许下的诺言,让陶家庄的人们看到希望;二来,给陶家庄的人找点事干,让他们分分心,也不会一门心思地放在造孩子上,也是为霍丽萍的计划生育工作减轻点负担。

一连十多天下来,张顺把上寨乡的八个村子挨个走了一遍,也找了不少村里人询问,最后总算是把上寨乡的情况摸了个差不多。

首先,张顺发现,上寨乡的人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好吃懒做,他们也想致富,也都不再想过这种穷日子了。

其实,上寨乡也并不像人们传言中地那么。比如上沟三村,虽然可用的耕地不多,但优势在于,这三个村子都是依山而建,大片大片的山地都是村里的,只是,山地无法开发成耕地,村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用,所以只能荒着。

最后一点,虽然当初上寨乡与下寨乡分裂因为领导的意见不和,但上寨乡的的领导们也想过让老百姓致富的路子,只不过,因为当时的领导目光有些短浅,制定了一道错误的政策,最终才导致上寨乡越来越穷。

关于这件事,张顺也细细打听了一下,这件事,要从十多年前轰动整个河源市的一次农业危机说起。

十三四年前,改革开放已经在国内形成了稳定的其实,国内经济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农业种植自然也成为了改革开放的重中之重。

当时,国内市场上吵得最厉害的就是水蜜桃,全国大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种植水蜜桃的狂潮。

当时上寨乡的乡长徐天明看到了这个时机,打算打胆地干一把。

虽然之前因为发展经济的问题跟华东来闹翻了,但徐天明也不想一辈子受穷。当初他跟华东来的冲突只是在于,是发展工业还是发展农业的问题,而并不是不发展。

因此,遇到这种机会,徐天明当然不会放过。

就在徐天明考虑着如何发展的时候,河源市来了几个厂长,说是做食品行业的,打算跟他们合作,由上寨乡种植水蜜桃,然后由他们来收购。

这种好事,简直就是天下掉下来的大馅饼,徐天明怎么会不同意?于是一口答应了下来,并开始积极组织乡亲们种植桃树。

那一次,上寨乡真是下了血本了,不管哪个村,原来地里种的东西全部砍掉,统一种植桃树。

当时,不少村民都心痛的掉了眼泪。

就拿秋梨庄来说,百多年的传承,村里种的梨,全省都是出了名的!村子的名字,也是因此而来。可就是因为徐天明的这一道政策,就要把几百亩刚刚长出小梨的树全部砍掉。

不过虽然如此,但却没有人心生怨恨。国家大形势他们也知道一些,种植桃树确实是个机会。所以,砍完树后,大家还是都热火朝天地投入到了种桃树的大军中。

眼看三年到了,各家各户的桃树上都已经结出了一颗颗硕大的水蜜桃,老百姓们满心欢喜。

当时上寨乡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三年不结果,结果吃三年!

可是,就在老百姓们欢天喜地地准备摘桃子换钱的时候,市里突然传出消息,那几家食品厂,以涉嫌非法集资、不安全生产等等理由,被强制关闭了!

这则消息一出,整个上寨乡的人都傻了。厂子关闭,他们种的桃子卖给谁?不出去,就只能由他们自己承担这个后果。

这三年来,整个上寨乡的人都把心思放在打理这些桃树上,早就已经把家里存的老本都用上了,就等着三年一到,把桃子一卖,先把老本赚回来,然后再一年年慢慢致富。

可是,那残酷的现实却让他们的致富梦想彻底破灭了!当时,很多人连死的心都有了。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由乡长徐天明出面,把全乡的桃子以原价的四分之一卖给了市里另外一家食品厂。

虽然价格低了点,可是老百姓们也没有办法。这三年下来,他们几乎都赔了个倾家荡产。如果能把桃子卖出去,还能收回点本钱;可如果卖不出去,就只能砸在自己手,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桃子烂在地里,最后,连一个子都收不回来!

卖完桃子之后,看着乡亲们整天都愁眉苦脸的,徐天明心里也不好受,就想着怎么才能再为乡亲们挽回一点损失。

想来想去,最后他只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把桃树砍了,卖了桃树,也许还能再挽回一点损失。于是他又开始联系木材厂,帮乡亲们把桃树也卖了。

本来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可是谁想到,因为当年这一闹,桃树的种植面积大量减少,转过年来,水蜜桃的价格一下子又上去了。

这一下,除天明可是肠子都悔青了!

正是因为这件事,徐天明一病不起。再后来,又出了老百姓私自卖地给下寨乡的事,徐天明边气带病,最后就死在了任上。

对于这件事,张顺也是听说过。当时,河源市的下属县乡镇几乎家家都种了桃树,所以,这件事才会成为几乎波及整个河源市的一场农业危机!

而在当年的那场农业危机中,整个河源市受创最严重的就是宁远县,而宁远县内受创最重的,就是上寨乡。

正因为如此,上寨乡的百姓们才会一蹶不振,对政府失去了希望。再经过人们这么多年的口口想传,最后就形成了上寨乡乡民好吃懒做的形象。

不过,这件事背后,还有一些张顺所不知道的黑幕。

当年水蜜桃在市场上流行的时候,恰逢华腾集团入驻河源市,派吴德立在市里建起那座华腾食品厂,也就是华腾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

虽然当时的华腾集团还没有进入全国百强企业,但也已经是省内的知名企事业了。因此华腾食品厂一建起来,另外几家大的食品厂立刻感觉到了压力。

于是他们商议之后决定,提前抢占河源市下辖县乡镇的农业资源,联手对付吴德立。最后,他们就想出了这条策略,利用自己这些年在河源市建立起来的威望与信誉,跟下边县乡镇搞合作。

这条策略不可谓不毒,当时几家大厂联手,几乎调动起了河源市全部的耕地资源,连根毛都没留给华腾食品厂。

然而,对面几大食品厂的联手施压,吴德立却是不慌不乱,一边稳步发展华腾食品厂,一边暗中派人潜入那几家食品厂,调查他们的内幕。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吴德立终于掌握那几家食品厂非法集资、不安全生产等多项内幕,但他并没有急着出手反击,而是一真折服待机。

直到两年后,眼看下边种的桃子要成熟,那几家食品厂也开始放松了警惕的时候,吴德立突然出手,把手里掌握的那几家厂家的非法生产资料,直接递到了当时身为市委书记的沈扬手中,一举把几家食品全揣了! 【品文吧 - 为您精选好看的小说 www.pinwen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