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病龙台(1 / 1)

唐朝下的蛋 王澄明 1147 字 4天前

病龙台

周师大举南征之际,辽人乘机屡屡南侵,柴荣当时就打定了主意,一旦平定江北,他将置西蜀于不顾,先全力北伐辽国。Www.Pinwenba.Com 吧此时,南唐既已归附,柴荣便已南顾无忧了,便大举征发徐、宿、宋、单、滑、亳、郓、魏等州丁壮数万人,浚通运河航道。

不久,河道即告浚通,柴荣遂决意御驾亲征,收回燕云十六州!随后,柴荣便以韩通为陆路元帅,以赵匡胤为水路元帅,分命诸将水陆俱进,他自己则乘坐龙舟沿河北上。一时间,数百艘战舰扬帆而进,首尾相连达数十里之长,实乃黄河南北之人从未见过的状景,皆蜂拥在两岸围观、喝彩,一路上到处都能听到“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四月十七日,大军抵达乾宁,辽宁州刺史王洪闻听周天子御驾亲临,当即举城投降了。

大军行至独流口,逆流西进,一直抵达益津关。辽守将佟廷晖见周军势大,也举城投降。自益津关向西,水路越来越窄,巨舰已无法行走,大军只好弃舰登陆,继续西行。

当晚,柴荣率五百侍卫骑军露宿于野外。此时,大军尚远在十余里之外,而辽骑军却不时地出没于营地周围,羊角号声此起彼伏。随从的朝官皆异常恐惧,吃不下,睡不着,唯有柴荣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容地用餐、入睡。说来也怪,整整一夜,辽骑军却始终不敢逼近柴荣营地。

赵匡胤率前军抵达瓦桥关后,辽守将姚内斌即举关投降了。柴荣随后就进入了瓦桥关,次日,辽莫州刺史刘楚信也举城投降了。李重进率大队后军赶到后,辽瀛州刺史高彦晖见周军势大,也举城归降了。

至此,数万周军,未放一箭,未伤一卒,就将瓦桥关以南诸州悉数平定了,周军共得三座大州、十七个县、一万八千三百六十户。

当晚,柴荣大宴诸将,并商议进取幽州之事。诸将皆认为:“陛下离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已尽取燕南之地,这已经是不世之功了,如今,辽骑军皆聚集在幽州之北,不宜再深入了。”柴荣闻言,大为不悦。

次日,柴荣以刘重进为先锋,命其先行进发,占据固安。刘重进发军之后,柴荣亲自率军抵达永定河边,命军士建造河桥。傍晚,他又驰回瓦桥关过夜。半路之上,路过一处高台,柴荣见有一百多父老百姓带着牛酒前来慰问,便问道:“此地何名?”

一老者答道:“历代相传,都称之为病龙台。”

柴荣闻言,默然不语。当夜,就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宰相、近臣听说后,又劝他尽早回军。柴荣无奈,只好命全军暂停北上,传令大军回师。

柴荣在回军的路上,颁布诏命:以瓦桥关为雄州,以滑州节度留后陈思让为雄州都部署,将容城、归义二县划归雄州;以益津关为霸州,以侍卫马步都指挥使韩令坤为霸州都部署,将文安、大城二县划归霸州,并命韩通从滨、棣二州调发数千壮丁修筑霸州城。不久,孙行友送来捷报,易州被攻陷,生擒辽国刺史李在钦。当日,李重进大败北汉兵于百井关,斩首二千多级。

柴荣回军至澶州,又有些犹豫了:眼见得三关已定,燕云诸州即可指日而下,此时渡河回京,实在心有不甘!于是传令大军原地驻军,想等他的身体好转后,再返军北伐。不想,他越是着急,病情却越是不见好转。故而,整日里郁郁不乐,一个人都不想见,即便是宰相、近臣甚至于太医,他都一概不见。将吏、军士们尽皆人心惶惶,皆预感到将有大事发生。

此时,柴荣只允许一个人可以自由出入于他的卧室,此人便是张永德!于是,群臣们只好让张永德带话给柴荣。大军抵达澶州的事,以赵匡胤为许州节度使兼殿前都点检,加检校太傅。柴荣认为,张永德、赵匡胤乃满朝文武之中对自己最为忠心的两位股肱之臣。

柴荣病势日重一日,病危之际。柴荣临终之前,忽然想起王朴曾说他有三十年阳寿,开始认为王朴骗他,后来才想起王朴原话乃是“三十数后就不知道了”,突然大悟:自从他即位算起,实际上只有五年六个月,正好是三十之成数!原来,王朴当初含糊其言,只是想婉言宽慰他罢了。

六月十九日,雄心勃勃的一代英主柴荣,就这样带着满腹的遗憾驾崩了,时年只有三十九岁。

司马光赞道:

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王环以不降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蜀兵以反覆就诛,冯道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世宗近之矣!

噩耗传出,举国哀痛。报丧使到达金陵之时,江南国主李璟正在用餐,一听噩耗,筷子当时就掉在了地上,大哭道:“英主早逝,天命何其速也!”

周朝群臣遵照世宗皇帝柴荣遗诏,拥戴梁王柴宗训即皇帝位。时年,柴宗训尚不满七岁,史称后周恭帝。

柴宗训遵照柴荣遗命,以李重进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兼领淮南节度使;以韩通为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兼领郓州节度使;以向训为河南尹,充西京留守;以张永德为许州节度使,进封开国公;以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兼领宋州节度使、检校太尉,进封开国侯;以慕容延钊为殿前副都点检兼领澶州节度使、检校太傅,进封开国伯;以石守信为滑州节度使、检校太保,仍为殿前都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