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和尚天子(1 / 1)

唐朝下的蛋 王澄明 1702 字 4天前

和尚天子

朱文进、连重遇之乱平定后,闽国旧臣联名致书于王延政,请他到福州即位。Www.Pinwenba.Com 吧王延政因有唐兵来犯,无暇迁都,只好废除了殷国国号,将闽、殷二国合而为一,仍以闽为国号,以建州为北都,以福州为南都,以其侄王继昌为宰相,并让他临时执掌福州军政大事,以飞捷指挥使黄仁讽为镇遏使,让他率兵护卫福州。

按理说,朱文进、连重遇之乱的平定,按功绩而论,当首推林仁翰,但奇怪的是,王延政却几乎没有给他任何封赏,许多大臣皆为林仁翰抱屈,但王延政却充耳不闻,始终没有封赏林仁翰。更让人不解的是,林仁翰非但毫无怨言,而且还主动把福州的一万五千侍卫军全都发到建州去了,以帮助王延政抵御唐军。

自从臧循兵败被杀之后,查文徽就一直龟缩在建阳,不敢率兵出击建州,并遣使上表南唐主李璟,请求增兵。李璟此时也是欲罢不能,只好以天威都虞候何敬洙为建州行营招讨使,以大将祖全恩为应援使,以姚凤为都监,率兵七千与查文徽会合,合力攻取建州。

唐兵自崇安进发,屯兵于赤岭。王延政接报后,立命统军使陈望率兵一万抵御唐军,以杨思恭为督军使。

陈望将闽军列栅于水南,赤岭的唐军不出战,他也不主动出击。两军一直就这样对峙着,眼看着十几天就过去了,杨思恭大为不满,便屡屡督促陈望出战,陈望道:“江、淮兵精悍骁勇,其将皆熟习军武之事。国之安危,皆在此一举,我怎可不慎重?没有万全之策,决不可轻举妄动。”

杨思恭怒道:“唐兵远来深入,陛下已经是寝不安席,既然已将大军委托给了将军,将军就该全力以赴。眼下唐兵不过数千,将军却拥有一万多军士,我众敌寡,不乘敌军立足未稳时出击,一旦唐兵畏惧而退走,将军还有何面目去见陛下?”

陈望迫不得已,只好率军涉水渡河,与唐军决战。祖全恩率大队唐兵迎面抵挡,却令一只奇兵潜至闽军之后突然杀出,前后一夹击,闽军大败,陈望战死,杨思恭侥幸逃脱。

王延政闻报大惧,只好坚守城池,并急召董思安、王忠顺率五千泉州兵增援建州,分路把守要害。

光州人李仁达自打王潮、王审知兄弟到福州后就一直在军中,因他与王氏兄弟是同乡,故而虽没有多少军功,但却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地就成了元从都指挥使。不想,他爬到这个职位之后,十几年过去了,竟再也没有升迁过,心中自是大为怨愤。王曦为闽主之时,他便叛逃到了建州,王延政即将他擢升为了都将,但他仍是不满。因而,朱文进弑杀王曦后,他又从建州叛逃回了福州,而且还向朱文进献了一条攻取建州的计策。不想,朱文进却嫌其反覆无常,不但没采纳他的计策,而且还免去了他的军职,把他赶到了福清。

李仁达之友浦城人陈继珣,曾经背叛王延政投靠过王曦,也为王曦献过攻取建州之策,并被王曦擢升为著作郎。此时,王延政已为闽主,李仁达心中自是不安,担心王延政不会放过自己,于是潜入了福州找到陈继珣,二人一拍即合。陈继珣本与黄仁讽有旧,当即拉着李仁达就去拜访黄仁讽。

王继昌自主掌福州以来,昏聩无能,整日里只知道嗜酒取乐,根本不管将士死活,将士们皆怨声载道,就连负责福州军政的黄仁讽都有些不满了。李仁达趁机劝黄仁讽道:“如今唐兵正在围攻建州,建州已是孤城,危在眼前。富沙王连建州都不能保,他又如何能保福州?当年,王潮兄弟不过是光山布衣而已,却取福建如反掌。如今,福州之军尽在公手,公若乘此机会自图富贵,难道还不如他们吗?”黄仁讽听罢,大为心动。

当晚,李仁达、黄仁讽、陈继珣即率兵闯入了府舍,将王继昌斩杀了。李仁达本想自立为闽王,但又担心黄仁讽不服自己,只好对黄仁讽道:“如今福州无主,按理黄公当可为福州之主,请黄公莫要推脱。”

黄仁讽连连摇头:“不可,不可,黄某资望太浅,众臣肯定不服,李公乃与王氏起事的元老,资历厚重,不如就请李公为我福州之主吧。”

李仁达也是连连摇头,说道:“李某官卑职小,更是难孚众望!”

陈继珣道:“依陈某看,王继昌刚死,你二人都不宜在此时即位,以免天下议论。依陈某看,不如另立一人为主,现在,陈某心中就有一位合适的人选。”

李、黄二人异口同声:“何人?”

陈继珣道:“雪峰寺僧人卓岩明平日里经常接济灾民,素为百姓推重,若让他做福州之主,军民必会认可。卓岩明久居深山,他又怎会懂得朝政?到时候还不就是我等的傀儡!”

黄仁讽大喜:“此计甚妙!”

李仁达哈哈大笑,说道:“和尚天子,绝妙之极,绝妙之极!”

李仁达、黄仁讽当即召集众军,对兵士们言道:“雪峰寺高僧卓岩明,眼中有重瞳子,双手过膝,是我等的真命天子,我等当迎其为主。”兵士们一听,初始皆大笑不已,但看到李仁达一脸的肃容,就不敢再笑了。

李仁达随后即亲自率领数百人直奔雪峰寺。

一向僧堂幽寂、晨钟暮鼓的雪峰寺,突然热闹了起来。卓岩明听罢李仁达来意,死活不愿当皇帝。李仁达软硬兼施,硬是脱去了他的衲衣,披上了皇袍,摘取了僧帽,把皇冠扣在了他的头上,然后就一路吹吹打打地把他接到了福州。福州这些年兵荒马乱,天子更换如走马灯一般,福州人虽说是见怪不怪,但“和尚当天子”毕竟还是,不禁大喜过望,当即下诏封李仁达为威武节度使、同平章事,赐名弘义,并将其编入了李氏宗籍。随后,李仁达又遣使至吴越,与其修好。

李仁达称帝的消息传到建州不久,王延政就接到闽人密报,说福州援兵将要谋叛。王延政大惊,当即收缴了八千福州兵的铠甲兵器,并让他们立即离开建州回福州。福州兵无奈,只好回归福州。不想,王延政却伏兵于山隘,将这些手无寸铁的福州兵尽数屠杀了。随后,王延政又将这些福州兵的尸体做成肉脯,充作军食。

唐将边镐终于攻陷了镡州,捷报报至金陵,查文徽之党魏岑、冯延巳、冯延鲁皆夸大其辞,大赞师出有功,踊跃庆贺,并趁机增运军需,以至于积累了二十多年的府库几乎为之耗竭,洪、饶、抚、信等地百姓更是大受征敛之苦。

王延政此时内外交困,无奈之下,只好遣使奉表向吴越称臣,以求救援,但吴越却迟迟没有回复。原来,钱弘佐君臣也有顾虑,毕竟,上次出兵援助建州给吴越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建州又撑了三个多月,终究还是被唐军攻破了!王延政只好称降,董思安率残军逃到了泉州。

唐兵初到之时,建州人苦于王氏之乱及杨思恭的苛征重敛,皆争相伐木开道以迎接唐军。但是,建州城破之后,查文徽竟然纵兵大掠,几乎将宫室庐舍都烧光了。当晚,天又下起了寒雨,满城都是冻僵而死的百姓,查文徽却不管不问,致使建州人失望至极。李璟听说后,因査文徽攻破建州有功,故而没有责问。

不久,汀州许文稹、泉州王继勋、漳州王继成,皆相继归降了南唐。

王延政被押到金陵后,李璟以其为羽林大将军,封鄱阳王,并将杨思恭斩首,以谢建州百姓。随后即在建州建置永安军,以百胜节度使王崇文为永安节度使。王崇文到达建州后,以宽简治政,建州人这才安定下来。

自大唐光启二年王潮被拜为泉州刺史,闽国历经王审知、王延钧、王昶、王曦、王延政二代五君,至此亡国,恰好六十年。便有人想起了一事,唐僖宗光启元年,上蓝高僧曾对王潮传述其先祖王霸的谶词:“代代封闽疆”,至此,果然全都应验了。

后人有诗叹道:

莲花之峰高入云,巍峨下有前王坟。

松围翁仲如相语,草暗麒麟似出群。

当时卜筑嗟埋玉,春色开残红踯躅。

晓雨初晴叫鹧鸪,寒烟欲掩游麋鹿。

忆昔朱连两构凶,层城如昨霸图空。

故宫总付苍茫外,羡道都归寂寞中。

古松老树多遗爱,濯濯英灵宛如在。

后来勿学屯田军,踏破苔花慎勿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