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1 / 1)

折戟 丐殿殿主 1485 字 5天前

豫州陈国谯县,历来作为豫州的中心治所,虽然先前因为无人坐镇豫州,黄巾乱贼或是山上的草寇时常出没在城池周围,打杀劫掠,但是谯县保存的仍旧十分好,只是一些房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Www.Pinwenba.Com 吧

谯县城池高达数丈,东西南北各自长达数十里,呈正方格子型,城门分为两层,相当于双层防御。城内百姓如今还剩下大约六七万余人,年迈妇孺者居多。

“主公,前方传来战报!”

在县衙的后方,专设了一间书房,书房光亮通透,幽雅而大方洁净,秦羽一般在此处理奏折。秦羽正在写一份命令,准备让大将柳毅赶往梁国,封奋勇将军,领梁国与沛国两郡的郡尉,总督两郡军事,让谢虎为郡丞,管理两郡政务,提防曹操。

陈宫的声音传来时,秦羽刚好落下最后一笔。秦羽起身笑道:“呵呵,长史来得真是时候,我刚刚写完柳毅的调令,你便来了,快坐。”

陈宫穿着一身黑袍官服,头戴绣帽,脸上的皮肤颇见风吹之色,变得有些黝黑了,但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到屋里,朝秦羽微微拱身行了一礼后,才笑着将手里的一份奏折递到秦羽手里,嘴里说道:“我相信主公看了奏折之后会更高兴的。”

秦羽打开奏折迅速看了一遍,随即笑了起来,“哈哈,子龙果真不负我矣。我想刘备此时已经气得恨不得生吃了我。”

“这样一来,主公再派一支人马在徐州边界,窥视徐州。刘备必定犹如惊功之鸟,如坐针毡。刘备必会派人来和主公谈判,到时候主公之愿便可实现了。”陈宫捋须,缓缓笑道。

这时候郭嘉穿着青衣懒散着走了进来,见秦羽两人满脸笑意,眨了眨眼睛,笑道:“不知有何大事,竟使两位如此高兴,嘉可是十分好奇呢。”

秦羽摆了摆手道:“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罢了。奉孝归来,可是已经完成任务了?”

“我说主公啊,以后这种事情就不要分配给我了,枯燥而乏味,还不如喝酒来得逍遥。”

“我若是手下人才济济,又何必劳烦你呢。情况大概如何?”

郭嘉苦苦一笑,“目前预算,豫州上下大概有七十万左右,其中青壮男子约占五分之二,而且,淮南、鲁国等地遭遇到了蝗灾,去年收成十分不好,官府还要支援一二。”

秦羽没想到豫州的情况居然如此严重,负手叹气道:“不想情况比预期的还要糟糕。看来得立即解决眼前的困境,不然还不等别人来功打,我们就倒下了。”

几人凝眉不语,心情有些沉重。秦羽焦急地来回踱着步子,忽然想到前世自己的那个王朝里的常用办法,当即迫不及待问道:“公台,奉孝,你们看这样可好。如今春耕在即,而豫州百姓多为妇孺老者,劳动力恐怕极为不足。我想到一个策略,名为屯田。即除了必备的防御军队外,其余的士兵全部下田,兵农合一,协助百姓耕种。待粮食问题解决后,再回归军队。”

陈宫思索了一会儿,欣然赞同道:“此策甚妙,属下十分同意。另外,属下建议,可以在各郡各县,新添一官职,专门负责屯田,督促士兵耕种。”

秦羽点了点头,道:“嗯,此事我就交给公台了,希望公台多加留意一下,随时将情况报告给我。”

这时候秦羽似是想到了什么,问陈宫道:“方才公台可是说豫州到处都是荒地,无人占有?”

“是的,主公,战乱时百姓多迁移到荆州益州等地,那些地主或是迁移外境,或是因没了农民耕种,留着没用,便舍弃了。”

秦羽哈哈一笑,问郭嘉道:“两位可知我心之所想?”

陈宫摇了摇头,郭嘉的嘴角勾起一个浅笑,作揖笑道:“恭喜主公,如此一来,我豫州之地,不出几年,便可恢复全盛时期。”

秦羽笑道:“奉孝真乃我知己也。如今豫州百废待兴,两位便多加辛苦了,过阵子,我请你们饱餐一顿。”

郭嘉笑道:“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第二天,一条条命令从谯县传达下去。调柳毅、谢虎领军一万,驻守沛国,防备北边的曹操。调任廖化为偏将军,领兵五千,进驻汝南郡安阳,提防荆州,调令大将高顺驻守谯郡,在平原地区训练军队,赵云领大军三万,在相县驻扎,在边境进行军事操练,增加刘备的压力。

下令全州实行屯田制度。家里有壮丁的,只提供一些耕种的种子;若是无壮丁的,则每户提供两名士兵,帮助耕种,百姓只需提供一顿饭食。

官府奖励百姓积极耕种。百姓不用再为地主世家耕种,而是拥有自己的土地,只需每年上交一定的粮赋税。每家按人口计算,少于四口者每家一亩良田,两亩荒地。多于四口者,则是两亩良田,荒地五亩,免去赋税三年,三年之后开始实行纳税制度。

同时,官府奖励生育,生得一名男孩,则奖励一头牛,三头羊;若是生的为女孩,则奖励两头羊,三斛粮食。

为了保证各项政策的顺利实行,特别成立一军,人数约莫三千左右,由心思比较细腻,为人严谨的王元担任,在各郡县巡查监督,六品一下官员,有先斩后奏之权。

就在各项制度进行了不到两月,官府又广发招贤榜,广招天下英才,量才取用,一时间,豫州改革兴起的大风向天下各地席卷而去,一些怀才不遇而又敢于冒险的人才纷纷赶往豫州,看看豫州之主是否值得自己追随。

扬州寿春,袁术的府邸前。

大殿门口,数十名身穿盔甲的士兵立在两侧,打量着面前的白衣秀士。白衣男子年约二十六七,面容洁净,颌下一缕青须,目若朗星,举步之间闲洒豪迈,腰间配有一柄宝剑,剑柄缀了一颗湛蓝额宝石,十分华丽。

“姓甚名谁,找我家主公何事?”侍卫队的队长微微仰头,冷然问道。

白衣男子微微皱了皱眉,不亢不卑地答道:“在下颍川徐庶,字元直。”

“徐庶?没听说过。”队长摇摇头,转而看着徐庶腰间的佩剑,目露贪婪之色,笑道:“这把剑似乎不错,拿出来给我瞧瞧。”

“这个就不必了。”白衣男子握了握腰间的利剑,摇了摇头,毫不犹豫地拒绝道:“在下不远千里而来求见左将军,只是想要辅佐左将军成就霸业,而非为献剑而来。”

“那就不必了。”那队长冷冷地看着男子,眼里尽是傲慢,“我家主公堂堂四世三公之后,手下人才济济,成就大业何需你一个,再者,我家主公政务繁忙,无瑕见你这个山野之人。”

“如此,在下告辞。”白衣男子哑然失笑,旋即转身,扬长而去,目送白衣男子的背影模糊不清,那队长眼里闪过一丝厉色,叫过一名侍卫,吩咐道:“去给我盯着他,看他在何处落脚,然后速速报告给我。”

“诺。”侍卫领命而去。

再说那白衣男子,转过街角,走出不远就迎面遇上一个衣着华丽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淡笑作揖,问道:“先生意欲出仕,何不前往豫州参加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