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者之后再无巡者
十月初,尹子奇就接到了长安失守的战报,唐军此时已经出了临潼关正往洛阳赶来,安庆绪命他火速前来支援,尹子奇望着破败的睢阳城,他始终不甘心,他能感觉到里面已经空虚一片,破败不堪的只剩最后一口气了,便上书,五日之内,必破睢阳,到时一定率军支援。Www.Pinwenba.Com 吧
安庆绪便答应他,尹子奇于二日加紧攻城,张巡不得不唤起已经虚弱不堪的将士们,都拿着兵器颤颤巍巍的守护,他们虽然虚弱,但看到叛军时,两眼就精神了起来,像是本能的反应,怎么都不让他们冲上城头,如藕断丝连一般缠绕,尹子奇三次连攻,毫无进展,他又用火箭少城,剩余的三百睢阳战士顽强抵抗者。
他们不知道的是朝廷已经知道他们的情况,唐宰相兼河南节度使张镐闻知睢阳危急,昼夜兼程,并命浙东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节度使及谯郡太守闾丘晓等共同出兵救援。闾丘晓距离最近,却不予出兵,他的思想跟贺兰眀进一样,睢阳大败,出兵何用,等张镐赶到睢阳时,城破己3日了。张镐一怒之下,召闾丘晓至,将其毙于杖下!
哈哈哈,死的活该,毙的心痛,一群英豪不是被叛军真正的剿灭,却死在了这帮小人手中,真他娘的可笑。
而此时睢阳城内,将士们都期望的看着张巡,许多人提出撤军就走,真的是守不住了,张巡热泪纵横,他何尝不知,他不怪将士们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已经坚守这么久了,逃了又有什么用,再说能逃的出去吗。
张巡滚着老泪道:“睢阳乃江淮之屏障,若我们弃城而去,叛军必然蹂躏江淮,到时生灵涂炭,兄弟们将前功尽弃,某不想退,就是战死!也该了!再说我们体弱,哪有战马逃亡,必回丧命与贼人之手,与其留下逃亡的罪责,不如血战到最后一刻,也不枉男儿一生!”
《“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
将士闻之,连连点头,抱在一起痛哭,他们舍不得离开,不是怕死,只是好心痛,朝廷为什么不管我们,弟兄们就这样一个个走了,我们都期盼着朝廷能来援,哪怕送来一句话,也好让我们下去的时候能有个交代,让走的弟兄不至于这么心凉。
睢阳城像是与世隔绝一样,是张巡用他的自私和责任隔绝了这座城池,是他用自己的双肩扛起了这座城邑的坚守,是他用一腔热血融合了将士们奋战不竭的心,是他们共同凝聚出不可战胜的力量,是这股顽强的生命能量一直支撑着他们守到现在,让人想想都不敢相信,几千人对付几万人长达一年,而且还在辎重缺乏下,足以了,足以自傲了,可谁又能体会到他们心凉的感受。
张巡擦干眼泪,苦笑了下,继续道:“安之,自古诸侯征战,尚来相救,更何况我们身为朝廷的战士,将帅们一定不会忘记我们的,肯定前来了,听说圣上准备收服长安,不知结果怎么样了,今日尹子奇突然发起猛攻,像是有什么急事,哈哈,想必长安迫在眉睫,叛军也坐守不住了,兄弟们,再坚持几日,援军一定可以赶到。”
将士连连哭笑,仰天喘息,他们只剩下最后一点力气和泪水,这一夜,又走了十几位弟兄,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解脱,活着真的好累,好累,明知道这是迟早的是,却都顽强的活着,坚强的战斗着,这是一种什么神奇的力量,一种什么顽强的信念,它一直支配着这个物种成长至今,让人每每想起,无不心酸流泪,长叹不已。
或许只能用最古老的的经典来表示,生生不息,易经,生生不息的经,一种骨子里的灵魂,自打这个物种站起来的那一刻就激发了出来,从未间断过,它一直主宰者历史长河的流向。
所以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张巡每每闭眼,就带出两颗干涩的泪,他的脑海里全是自己的妻儿,这是他最挂念的事,他们是否还活着,这是他最想知道的事,只是他的担子太重了,重的他喘不过气来,心揪揪的痛,他总是这样安慰自己,骗将士们,也骗自己,或许在后人看来,这就是古板的封建的君主思想。
我想有这种现象,但不是这,不是张巡及睢阳6800名战士,不是,他们能坚守到现在,恐怕不只是所谓的精忠报国,他们只是为了自己心中那莫名其妙的信念,一份良知,一份身为军人的良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恒古不灭的评价,他们当之无愧,也只是我们强加上去的,或许这也只是玷污了他们。
十月初九,(公元七五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睢阳战士再无固守之力,眼睁睁的看着叛军冲了上来,当那些做梦都想上来的燕军看到他们时,都无不楞在原地,两百余人,像是两百俱枯瘦的尸体一样,除了眼珠子还能转,胸前像是鼓起的风箱一样微微颤抖,没有一个成人样。
张巡仰天长笑,他们虽然战败了,可却无战败的心,看着一个个傻眼的燕军,他们都发出最后的长笑,是的,他们胜利了,永远的胜利了,谁也战胜不了他们,因为他们战胜了自己。
张巡勉强的趴了起来,燕军看着这个枯瘦但依旧气势磅礴的守将,无不往后退了几步,张巡大笑,突然郑重的,用力的拍拍身上的泥土,朝西摇拜,他知道,那里有自己效忠的圣主唐玄宗,他知道,大唐必定会再次站起来,一身的铿锵铁骨散发出来,让燕军惊颤。
张巡长啸:“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话闭,便快速从腰间拔出一把匕首就往脖子上划去,怎奈他实在是没有力气,被燕军将领一把抓住,给拦了下来。
尹子奇上来之后,看着这些人,没有胜利的喜悦,没有下杀令,只看到一双双憎恶的眼珠子恨不得噎死他,尹子奇有些不寒而栗,来到张巡身边,问道:“听说你每次守城,无不睚眦欲裂,是为了什么。”(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
张巡大笑,藐视道:“某恨不得气吞尔等,怎奈有心无力啊!”(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
尹子奇大怒,一剑将张巡大笑的嘴划开,见血肉模糊的口腔里面当真不剩几颗牙齿,但张巡依旧狂笑,哪怕血液流进喉咙里,他也笑声不止,怒骂道:“某为圣主死,死而无憾,尔等依附贼子,实乃鸡犬之众,安得已久!”(我为君父死,尔附贼,乃犬彘也,安得久)
张巡终于将最后的立场说明,听得将士们苦笑不已,足以了,足以了。
“来,把他们全部抓起来!”尹子奇气的咬牙切齿,他到死都感受不到张巡睚眦欲裂的心绪,因为他还不够资格,面对这样值得敬佩的宿敌,尹子奇真的想放了他,哪怕他以后还跟自己作对,但他就是不想杀了。
他手下谋士看的明白,便道:“他们乃忠义之士,怎会为我所用,而且得生民之力,一旦放虎归山,将后患无穷,不可留!”(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
尹子奇觉得在理,想想一个睢阳就是如此难,要是再给张巡一万兵力,别说睢阳,就是洛阳他也能守得住,这种要么己用,要么杀掉,可他还是舍不得,便用武力压迫,换来的只是百余人的嘲笑,城破了,也死得其所了,来吧!
尹子奇这次真是铁了心了,知道张巡是不可能的,便说服南霁云,南霁云一直沉默不语,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没有答话,张巡见此,急眼了,怒骂道:“南八!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
南霁云突然抬头藐视着尹子奇,放声大笑,老子耍你们玩的,禀禀正气道:“欲将有为也,宁掉头颅垂青史,不留骂名在人间,公知我者,敢不死!”
尹子奇彻底发疯了,老子好心劝降,却碰到了这帮人,他心灵受挫后,将张巡与南霁云、姚訚、雷万春等36位将领被杀,众将士哭泣,张巡安慰道:“安之,勿怖,死乃命也。”众人皆不能仰视。
许远被执送洛阳,于途中被杀。是年,张巡四十九岁,临死前,他写了一首诗,表达着睢阳战士的一腔忠义:
岧峣试一临,
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
安知天地心!
营开边月近,
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
遥闻横笛音。
以下名单,代表着6800名将士:
石承平、李辞、陆元锽、朱珪、宋若虚、杨振威、耿庆礼、马日升、张惟清、廉坦、张重、孙景趋、赵连城、王森、乔绍俊、张恭默、祝忠、李嘉隐、翟良辅、孙廷皎、冯颜,其后皆死巡难,四人逸其姓名。
事过千年,依稀可见,睢阳城头上依旧矗立着那支骁勇的军队,他们的英灵屹立在天地之间,守护着华夏儿女千秋万代。
好一个‘宁掉头颅垂青史,不留骂名在人间!’哈哈哈哈。
守一城而悍天下
睢阳落陷后,城内活着的百姓不足千余人,尹子奇也没时间去管,郭子仪已经兵临洛阳,他立即撤军驰援,自己拼尽一年,损伤一只眼睛得来的城池就这样丢了,城内如死城一般,尸横片野,他一时惆怅不已,一股不安涌上心头。
三日之后,张镐前来,曾并命浙东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节度使及谯郡太守闾丘晓等共同出兵救援。闾丘晓距离最近,竟不遵命出兵,等张镐赶到睢阳时,城破己3日了。张镐一怒之下,召闾丘晓至,将其毙于杖下。
杀的好,杀的呱呱叫,杀的热泪狂涌,睚眦欲裂!
七天后,唐广平王李俶进入洛阳,安庆绪仓皇逃往邺城,许远被杀害。再过三天,尹子奇在陈留被杀。最后,尹子奇只比他的宿敌多生存了十三天。
命也!
张巡:
带领睢阳之战,临敌应变,出奇制胜,面对强敌,坚守长达十月之久,历大小400余战,斩将300、歼灭叛军12万人。加上此前的雍丘之战,共计21个月之久,未尝一败!使得唐朝财赋供应基地江淮地区得以保全,并为唐军组织反攻赢得了时间。
史称:“以寡敌众,以饥御饱,食尽救不至,终以身殉国。从来战斗之苦恶,临难之壮烈,孰有过于张巡者?”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张中丞传>后叙》 )
张巡死后,皇帝下诏,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远荆州大都督;南霁云开府仪同三司、再赠扬州大都督;并宠其子孙,张巡子张亚夫拜金吾大将军;同时还免除了睢阳、雍丘的三年徭税。唐肃宗还诏封其为邓国公,史称张中丞。贞元(785—805年)中,赠张巡之妻为申国夫人,赐帛百。大中(847—859年)年间,
还将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人的画像置于凌烟阁。张巡的事迹一直为后人颂扬,为纪念张巡,后人在睢阳、杞县、南阳等地为他建立祠庙。并把他与张衡、张仲景誉为“南阳三张”。至今,江淮、台湾、东南亚等地居民仍供奉张巡像,尊他为“唐代岳飞”、“张王爷”。同时还成立了张巡研究会,出版各种研究著作予以宣扬传颂。
后人曾有诗云:洒血睢阳笑痴臣,故乡粗豆靡穷期;李唐社稷今何在?不及将军尚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