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虎狼之师(1 / 1)

读史读人心 风乍起 1649 字 4天前

虎狼之师

但是你要知道如果老百姓只能读理工类的书,就必须马上使用,理工类的知识如不实践,也就毫无价值。Www.Pinwenba.Com 吧所以社会必须给这些读理工科的人工作。这一点秦始皇还是做的,比如修长城,建驰道,建阿房宫,派徐福出海,找各种方士炼制长生不老药等等。

但是我们知道,让这些学理工的人要是能够能够学以致用,是要花大价钱的。你想想,修长城,修驰道,建阿房宫,徐福出海,炼丹这些工作,都是极其烧钱的,老百姓玩不起,只有你秦始皇能玩。

而这些浩大的事业,没有一样是创造财富的,完全是烧钱,秦始皇的钱是从老百姓那里来的。由于商人不受尊重,所以从事商业的人是极少数,社会的绝大多数是由农民创造。众所周知,农业如果没有高科技的帮助,那么产出是不会高,而且不稳定。也就是说,社会财富不高,国家又在大量烧钱,那么老百姓就会变得更加贫困。对社会的不满就愈演愈烈。

好了,我们不读书,我们种地可以吗?当然可以,商鞅变法让农民特有地位,粮食产的越多社会地位越高。可是你别忘了,这种地的产量能说提就提上去吗,你以为大跃进呢?所以要靠种过上好生活,不现实。再加上那个时代,农民是社会财富的最主要的创造者,国家在不断造钱,那农民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算了,农民当不了,我去当兵吧?秦朝尚武众所周知,秦**队号称虎狼之师。商鞅变法规定,秦国士兵靠斩首数量论军功,想想,杀人可比种粮食来的快多了。军人在秦国绝对受尊重。又有名又有利,为何不为呢?

我们在分析一下。首先跟人家玩命是有风险的,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一个人一场战争下来,不死就很不错了。用命换钱,换地位,太可怕了。而且到了秦国一统天下后,就没什么仗可打,就算打匈奴,征南越,规模比起战国时期小得多。

蒙恬将军却匈奴七百里,胡不敢南下牧马。那匈奴人不来,我没仗打,我如何升迁呢。我们只能在长城苦守。秦国法律有那么严苛。到边关不及时就要死。陈胜吴广不就是这么反的吗。原来当兵是高风险高回报,现在当兵只有高风险,却没有高回报。要是到了赵佗部队去征战岭南,连家都回不了,人就撂那了。

好了。我已经将秦朝所有人的生活状况都分析了。就是秦朝让全天下人没有希望。那让全天下人都没有希望的王朝,离崩溃还远吗?

秦始皇还是很牛叉的,居然在这火药桶上做了十几年,居然没事。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觉得秦始皇本身能力很强,他年纪轻轻能搞掉吕不韦可见他的政治手段是多么的高明和厉害。手下的人想想,老大太厉害了,我们还是规规矩矩吧。

然后又取得了旷世的功业,无论黄帝,尧舜禹汤文武都没这么厉害,那简直就不是人了,是神呀!那谁敢挑战神呀。想想始皇帝对于手下的控制绝对是空前绝后,没有一个皇帝能有这么高的手段。

始皇帝没有杀过一个功臣,对于功臣绝对信任与重用,除了对老将军王翦玩了点手段之外,其他的将军都是绝对信任。那些骄兵悍将也是一直忠心耿耿。我想只要任何一个将军拥兵自重,那都足够秦始皇喝一壶的。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想有以下两点:

秦始皇最能打仗的将军是老将军王翦,在攻打楚国时,老将军王翦表现出的那种贪婪,不仅是给秦始皇看的,也是给其他将军看的。秦始皇不断的赏赐老将军的同时别的将军也看到了。

秦始皇和王翦共同演了一出戏,告诉手下的将军:你们再牛,牛得过人家王翦将军吗?我连王翦都收拾的服服帖帖,收拾你们还不跟玩似的。你们只能给我好好打仗,戍守边疆,别心里给我憋着坏。我肯定不会亏待你们,但你们要是敢背叛我,我有的是招收拾你们。

2、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度,但是没有一套相应的官员选拔制度。那老的官员下去总要有人补充。怎么办,就你爹原来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像人家王翦家,世代是将军,从王翦到王贲再到王离一直是威名赫赫的大将军。再看人家蒙骜家,从蒙骜到蒙武再到蒙恬,也是世代将军。虽然秦国取消了西周的封建制,官员尤其是高官依然是世袭的。所以陈胜为什么会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是说取消封建就没有世袭了。

人家不继承爵位了改继承官位了,利益更加丰厚了。我们这些将军反你干嘛,我现在过得挺好的。所在秦朝的将军是最幸福的,从来没有一个时代的将军像秦始皇时代那样受信任,受尊重。有人说宋朝是知识分子的天堂,那么秦朝就是将军的天堂。

可是秦朝毕竟不是秦国,你已经富有四海了,你却仍然只用你原来的那些班底和这些老臣的后人,其他人的升迁之路被你们完全堵死。我原来的楚国人再有才,我不受重用,而且我就算想做一个普通老百姓我又过不好。

我只能恨你,想办法推翻你了。我推翻不了你我还推翻不了你的儿子吗?你看看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秦王朝却不能像秦国一样吸收新鲜血液了。终秦始皇一朝,都没有吸纳一个新面孔进入到秦帝国的权力中心。秦王嬴政用的是李斯,蒙恬,赵高。秦始皇嬴政用的还是李斯,蒙恬,赵高。

上层固化僵化,就没有活力了,堵住了天下人的上升空间,在底层又活不好,不造反干嘛。试想一下,如果秦始皇用了郡县制以后配以相应的官员选拔制度,将张良,韩信,萧何,项羽,陈平,季布,陆贾,曹参等等都吸纳进秦国的体制内,那秦朝会那么快灭亡吗?

秦始皇这辈子做了不少很矛盾的怪事:如统一文字后确焚诗书,你统一文字不就是为了让人民读书方便吗?又比如统一货币度量衡后依然抑制商人,你同意货币度量衡后不就是为了交换买卖方便吗?又比如行郡县后高官世袭,你行郡县不就是为了打破原来的封建吗?所以秦始皇让我们看不懂啊。

其实要看懂也很容易,理解秦始皇的身份就行了。他是皇帝,是**者。统一文字是为了监视人民,焚烧诗书是为了愚民,便于管理老百姓。统一货币度量衡是为了收税方便,抑制商人是因为如果给商人有钱还有社会地位的话,他们就不会满足于经济利益,更要政治利益了。行郡县是为了以后国家不分裂,不让外人进入政治中心是因为你们跟我有仇,让你们进来我如坐针毡。秦始皇精明的很。

当然上面的只是我把人家秦始皇往坏处猜测了。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早就飘飘然了,以为已经完美,不需要改进,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坐在火药桶上。于是求仙问道,以求长生。把个火药桶丢给了自己的猪一样的儿子。个蠢儿子,不知道这是个火药桶,不断的在这个火药桶周围玩打火机,终于把它给点爆了,砰一声,炸了。想流传万世的秦王朝,二世而亡。

写到这里我想我已经把秦国覆灭的原因写的很清楚了。总而言之就是秦的建立树立了太多的对立面,却没有很好的化解这些矛盾。而秦灭亡,绝对不是简单的仁义不施,或者骄奢*逸,是因为制度。

那我们怎么评价我们的大秦王朝呢。我觉得秦朝,或者说秦始皇是一位伟大先行者,他做了伟大的尝试。他想建立一套新秩序。然而新秩序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建立的,一个使用了数千年的秩序,一下子打破或者改变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惨重的,并且收效会很低。

新秩序的建立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急功近利是不行的。秦朝是一次尝试,失败了,但是后来的汉朝依然进行着这样的尝试,缓慢的改变旧秩序,最后终于建成。秦始皇的政治理想由代替他的朝代建立,不知道这是不是讽刺,但是历史往往是这样的。完成你政治理想的人往往是你最恨的人。

现在我们又要抨击**制度了。当秦始皇统一天下,给自己上皇帝封号的时候,其实他已经不适合在做领袖了。因为他的头脑已经不在冷静,政治家的头脑必须冷静。但是**制度不允许改领袖,所以一直做下去,一直在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