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九十八章 预备(1 / 1)

预备

罗维明走进办公室,就看到张爱嘉正站在沈冲旁边,俯身和他说话,两人谈笑晏晏,似乎心情很好的样子,不由的情绪一松。Www.Pinwenba.Com 吧“罗总编,你好。”罗维明笑呵呵的点头回应,然后热情洋溢的说道:“Sylvia,相请不如偶遇,上次你来这里,忙着给我们老板做人体绘画,我也不好打扰,今天应该有空吧?等会赏个脸,给我们杂志一个专访的机会?”“罗总编,看你说的,现在谁不以被《电影时代》专访为荣。”张爱嘉拿眼睛看沈冲,说道:“只不过我现在和你一样,也是沈大老板下面的小员工,一言一行,由不得自己做主了。”罗维明反应快,立刻问道:“这么说,Sylvia也要在这里上班了?”“她不在这里上班。”沈冲接口说道:“Sylvia打算开一个和胡金铨导演类似的电影工作室,老罗,你才情好,来帮忙想个名字。”

罗维明闻言,又惊讶又感慨。

东方魅力的电影制片部门,一共分为五级,新人刚入行,只能做“制片助理”,处理各种跑腿的杂务,助理熬出头之后,是“初级制片人”,协助导演统筹处理电影拍摄过程中的各种事务,接着是“制片人”,处理从剧本开始,到拍摄结束的所有电影事务,到了这个级别,已经可以和导演平起平坐了,然后是“高级制片人”,处理从剧本开始,到上映结束的所有事务,这个级别凌驾于导演之上,拥有选择导演,演员,以及影片最终剪辑的权力,最后才是“金牌制作人”,到了这个级别,已经不能算是东方魅力的员工了,更像是合伙人,可以自己出去开工作室或者卫星公司,依靠东方魅力的资源和资金拍电影,票房和东方魅力分账。

金牌制片人制度类似嘉禾的卫星公司制度,只不过东方魅力的条件更优厚,可用资源也更多,当然了,能成为金牌制片人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这个制度从去年实行到现在,只有胡金铨一人,拥有自己的电影工作室。

胡金铨是香港四大名导,成名十多年,佳作不断,蜚声国际,他当金牌制作人,没有人不服气,张爱嘉才不过二十五六,一部电影都还没问世,就能自主开工作室了,让罗维明如何不感慨。

果然是做的好不如嫁得好……

“老板你这是给我下套呢?”罗维明一边感慨,一边笑着说道:“有你这香港,问道:“这个影评你看了没?罗音泉,认不认识?”

罗维明只是盯着报纸,没回答。

“当年武则天读了骆宾王的檄文,说这宰相有错,丢失了人才,老罗,写这个影评的,也是个人才啊。”沈冲敲着报纸,说道:“《电影时代》做了这么久,怎么会让这么优秀的影评人跑到《明报》那边去投稿?”

“我就知道逃不过老板你的眼睛。”罗维明纠结的长叹一声,然后一副破罐子破摔的表情,说道:“沈老板,多谢你的夸奖,实话告诉你吧,这篇文章,其实是我写的。”

沈冲讶然,抬头看他,刚才谈正事之后,一直安静坐在沙发上隐身的张爱嘉也很吃惊,笑着问道:“罗总编,你堂堂《电影时代》的总编,居然跑去《明报》发影评?”

罗维明尴尬的摸了摸头发,嘿嘿而笑。

“老罗,你这是想跳槽?”

“绝对不是。”罗维明连忙表态,说道:“沈老板,我对你忠心耿耿,天日可表,绝对没有跳槽的心思。”

沈冲看他表情夸张,心头一松,装摸做样的冷笑道:“那你就是吃里扒外喽?”

“别说的这么严重。”罗维明求饶,说道:“老板,我这么做,也是另有隐情。”

”怎么讲?”

“《虎胆龙威》首映那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看了,看完之后,出去吃宵夜的时候,他们对老板你的编剧水平颇有微辞,说是太烂俗,没新意,只靠钱堆场面,我一向不喜欢偏激怪异的电影,所以当时就反驳他们,讲来讲去,谁也不服谁,最后不欢而散。”罗维明又摸出香烟盒子,一边掏一边说道:“我回家之后,就照着思路,写了这篇文章,《电影时代》是老板你旗下的刊物,我又是总编,如果在自家杂志上发这个文章,有拍马屁的嫌疑,会影响杂志形象,所以干脆就投到《明报》那边去了。”

“原来是这样。”

沈冲若有所思,去年他一门心思的在电影圈里厮混,对香港影坛的风吹草动很了解,而最近半年来,他花了太多精力和时间在产业布局上面,加上财富和地位的增长,有些不接地气了。

“老罗。”沈冲想了好一会,才说道:“从我去年提香港电影新浪潮,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一年半了,这段时间里,香港有新意的电影作品出现了不少,但是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很多,你看要不要搞一个新浪潮的研讨会?大家相互交流交流,总结一下经验,把好的留下,不好的去掉,要是能总结出一点系统化的理论就更好了。”

“可以是可以。”罗维明点上香烟,说道:“只不过香港电影人以实干为主,不爱研究理论,总结一些操作经验还行,要总结创作经验,难得很,而且香港电影也没有工会,整个行业一盘散沙,就算总结了一些好的东西,也未必能推广的开。”

沈冲对工会不置可否,他指着报纸上的文章,说道:“我看你这篇文章,写的不错嘛,以正合,以奇胜,电影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等等,很有见地,你可以在研讨会上做个总结报告。”

“我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空道理,嘴上说说而已,没有实际意义。”罗维明抽了一口烟,说道:“我是半路出家的影评人,单独点评一两部电影,能说的头头是道,可是要搞系统性总结,就完全不行了,底子太薄,眼界太低,写不出来高屋建瓴的东西,去搞总结报告,只会让人笑话。”

“那你看谁能写出来?”沈冲追问道:“石琪如何?”

“我看他也悬,他和我一样,也是半调子,舒琪同样也是。”罗维明连续否决了香港最著名的三个影评人,然后说道:“老板,要我讲,真要搞总结报告,非你莫属。”

“我?”沈冲指着自己,说道:“我连一个影评都没写过。”

“老板你这个谦虚表情,做的太假了。”罗维明有了烟,立刻恢复了原来的风采,他笑着说道:“你去年还没发达之前,在《电影双周刊》上发表的那篇文章,被公认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指导性文章,你现在又是大老板,香港电影圈的领头羊,有身份有号召力,这总结报告,你来写,最合适不过。”

“我再想想吧。”

沈冲其实很想去搞这个总结报告,但是不确定自己有没有时间去写,在罗维明临走之前,他又问道:“老罗,你这个笔名,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我是沈老板你的鹰犬,我就用了个谐音。”沈冲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