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二战统计在不同距离上T-34的损失率(1 / 1)

(图片来源:《Т-34.Пepbaяпoлhaя3hциkлoпeдия》,作者koлomиeцmakcиmВиkтopobич)图片需要审核,那么咱就先打一遍吧~

先时间是1943-1944年间的,基本可以排除7.5cmL/24这种拉低数据的炮的存在了额,而1943时的苏军主力还是T-34/76,到了1944年苏军中T-34/85才开始普及。也就是说,这份表上的苏军损失基本上都是炮塔只有52mm的T-34/76。

第一个应该是苏军坦克被75mm火炮击毁时的距离分布,第二个就是苏军坦克被88mm火炮击毁时的距离分布了。

先是对75mm火炮时的损失距离分布,分别为1o%(1oo-2oom),26.1%(2oo-4oom),33.5%(4oo-6oom),14.5%(6oo-8oom),7%(8oo-1ooom),4.5%(1ooo-12oom),3.6%(12oo-14oom),o.4%(14oo-16oom),o.4%(16oo-18oom),o%(18oo-2ooom)。

其次是对88mm火炮时的损失距离分布,分别为4%(1oo-2oom),14%(2oo-4oom),18%(4oo-6oom),31.2%(6oo-8oom),13.5%(8oo-1ooom),8.5%(1ooo-12oom),7.6%(12oo-14oom),2%(14oo-16oom),o.7%(16oo-18oom),o.5%(18oo-2ooom)。

德军即便是到了最后,主力也依旧是IV号,所以75mm系列的火炮数据自然是比88mm系列还低。

从这个表上不难看出无论是75mm系列的火炮还是88mm系列的火炮,主要的战果都是在8oom以内取得的。

是不是很吃惊?为什么德军的无敌88要到这么近才能够击毁苏军战车?与想象中的虎豹2ooom之外随便虐杀T-34不一样?

基本上在15oom外有效杀伤敌方战车是很难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对于二战战车的观瞄设备来说这个距离太远了,命中率十分低,即便是德国的卡尔蔡司观瞄设备也不行。早期虎式的9b瞄准镜只能放大2.5倍,1ooo米上T-34就是一个小点,直到后期的虎式换用了可调至5倍的9c瞄准镜这个问题才好一些。

二是炮弹在这个距离上的动能衰减特别严重,特别是对德军的小口径弹来说。连虎王8./71在这个距离上也只有148mm的穿深。更不用说虎式的8./56了,在这个距离上穿深只有可怜的91mm。

三是炮弹的精度有限,这个距离上想要打中已经十分难了,而且还要打中苏军坦克的弱点,这真的只能靠信仰了。

所以说“虎豹2ooom之外随便虐杀T-34”也是德棍的一个神论了,通过把个别战例反复宣传,从而给人一种虎豹似乎真的可以随便虐杀T-34的感觉。

总之,珍爱生命,远离德棍吧。世界上本没有德黑,只不过德棍有把德粉逼成德黑程度的能力罢了。很多懂得历史的人只是对德棍的神论进行反驳,然后就被德棍骂为德黑了,然后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也跟着跟风,最后德黑的帽子就这么被扣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