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两个人选择的召唤师技能,同样让人难以理解。
褚谋这边,孙悟空赫然是选择了晕眩;韩信更有意思,选用了召唤师技能净化。
什么鬼?
两个刺客对垒,就算不各自带一个狂暴,那带个斩灭,甚至带个弱化,总都比什么晕眩和净化要有用吧?
中米日三方的解说,无不是这个领域的顶级大拿。可是,没有任何一方能够解读得出,为什么孙悟空和韩信会选择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召唤师技能。
双方进入游戏。孙悟空,也就是褚谋,处在蓝色方。
一级时,两人都只是远远地互相试探。孙悟空连续两次二技能存棍,韩信也始终若即若离,谁都没有出手。
双方兵线接触。
韩信不敢太往前走。
孙悟空正游离在他的视野之外。
韩信出门肯定是选择一技能的。这没什么可讨论的。虽然一技能的技能伤害不算太高,但,重在有一个挑飞效果,而且伤害有两段,可以将施放技能命中后的增加50%攻速效果叠加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对拼中也能够稳稳占据上风。
但他也在怂着。
因为他不敢交一技能。
哪怕是蓝色铭文带了夺萃,前期,想靠着a兵来续航,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毕竟身为一个近战英雄,在线上极容易被对方消耗。如果韩信现在交了一技能,而提前存好一棍的孙悟空马上捶过来,最多4s后,他的下一个二技能又好了。要是出了暴击,哪怕两次强化普攻只出一次,也比自己一技能二段加上连a四下比孙悟空普攻多打出的伤害要高。
别看孙悟空前期二技能cd是8s。掌握了存棍这个基本的技巧,在存棍时间快结束的时候a出去,能在5s内打出两次强化普攻。脸黑两次都不出暴击,这个伤害也够韩信喝一壶的。
所以韩信很警惕。
他这边平a着小兵不假,手指却时不时地往一技能上荡一下,以随时准备迎接孙悟空的出手。
孙悟空会出手吗?
他当然会。哪怕对方两段一技能都稳稳捏在手里。因为,如果他不出手,那,自己吃不到小兵的补刀,经验就会有明显的落后。一旦落后,一级打二级,自己能吃到的补刀更是寥寥无几。
金箍棒猛地朝韩信头上砸了过去。
砰!
韩信第一时间一技能上挑回击“噌!”
暴击!
孙悟空出了暴击!
一个800的红字直接在韩信身上跳出来。韩信顿时心下一惊。怕什么来什么。挑飞了孙悟空的他连连平a,希望能够尽快将自己因为这一下意外因素所出现的血量差给补回来。a出三下之后,他还刻意放慢节奏,专门吃了一个小兵的补刀。自身经验只要再吃一个补刀就将来到两级。
四个小兵已经被他击杀了两个。
孙悟空则只补掉了第一个小兵。第二个小兵的补刀自动就漏掉了。
两人对a。韩信有攻速增益,对拼上自然是要占一点便宜。不过,就在他第四下带击飞的平a即将触发之前,他突然点出净化。几乎也是在同时,孙悟空点出晕眩。晕眩盖在净化上,当然是完全没起到作用。
韩信补掉第三个小兵,来到两级。
孙悟空的二技能cd已经转好。他立刻一个二技能,借助小兵翻越,腾空之后又是一翻,跟韩信拉开距离。
韩信没有深追。
他已经发现,孙悟空的血量比他高了一小截。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很有可能这一局他会走一种自己想不到的出装路线。如果是那样的话,自己用正常的思维来跟他对决,就有些不合乎情理了。
孙悟空在塔下补掉剩下两个小兵,同样来到二级。
在前期的血量交换上,韩信是不吃亏的。
如果不是因为孙悟空的血量有点高得不太正常,韩信的确是不吃亏的。双方来到二级。韩信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出装思路——毋庸置疑,是反伤刺甲。在单挑时,这件装备是能够大大提升对拼英雄的容错率的战斗力的。堪称是solo神器。
尽管为了出反伤刺甲的话,韩信肯定不可避免地会牺牲一些清兵的效率和输出能力。
鉴于双方都看不到对方的输出思路,韩信现在也只能对孙悟空的出装做两种假设。一是,孙悟空裸鞋子之后,选择暴力出装,直接做无尽战刃或者宗师之力——以之前几次跟褚谋solo时他的表现,hellboy认为这是几乎不可能的。
他也认为孙悟空会先出反伤刺甲。
孙悟空如果出输出装那就更好了。同样是一件装备,一件输出装,从任何角度都没有一件防装的性价比高。那他就更没有可能在solo的时候赢过自己了。
这种情况下,两个人就更多地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单挑上面。出反甲就是为了打架。这一点没什么好质疑的。不过,在此之前,自己没有必要冲他发难,他对自己的攻击,多半也就是出于试探。
于是观众们看到,孙悟空与韩信之间的博弈,好像是闹着玩似的。又或者说,就好像是两个人在跳舞似的。要么是韩信二一扫挑,接着马上一技能二段跳开;要么是孙悟空二技能存棍,砸脸之后一技能再打,拖两秒再用二技能跳走。
明明手里都已经捏着大招了,谁也都不放。
这一点倒是很容易看明白原因。韩信不放大招,是因为会给孙悟空用一技能挡技能起护盾之后反打跟自己死磕的空间;而,孙悟空不放大招,是因为,韩信召唤师技能带了净化,只要自己给大,韩信必交净化反打。
孙悟空怕对拼,韩信怕孙悟空脸好连出两三次暴击。
双方开始进入了短暂的“和平发育”阶段。
大家都很清楚的一点是,如果某一方不想杀人,那么自己也就不太可能死。只要不起杀心,基本上,即便无法击杀,也都已经会有能够撤走的空间。
尽管在观赏性上似乎差了一点。只能说是滑稽——两边都好像蜻蜓点水一般,总是沾对方一下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