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辞送完文件回来,办公室里已经空无一人了。
她扫了一眼司夏的桌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包和衣服都已经不在了。
唐小萌和修秀秀的桌子也是,难道她们已经走了?
不是约了晚上吃饭么?
司夏难道是忘记了?
宋辞回到座位上,她拿起手机准备给顾臻打个电话,临时改变安排了,却看见手机上收到一条消息。
消息是招澜山大魔王发来的:“我先下去开车,公司正门口等你,不见不散。”
宋辞心里一喜,她没有忘记!
她连忙关了电脑,穿好外套背上包下楼去。
眼下正是下班时候,大家都在等电梯,可是大家却好像都不和她一起坐。biqubao.com
电梯在下边楼层停的时候,大家看见即便是看见门开了,也还是没有上来。
甚至有人跑过来,看见电梯里的她,顿时装作什么都没看见转身又跑了。
司夏说过,因为之前她的行事作风,大家都比较怵她,看来是真的。
先前她和顾臻都是坐的他的专属电梯上下班,察觉不到什么,哪怕平时送材料,也没有遇到像今天这么令人费解的情况。
到了公司门口,她正在找司夏的车子,忽然听见右后方响起一道熟悉的声音,“宋姐姐!这里!”
宋辞寻着声音往后看去,正好看见唐小萌探出脑袋和自己招着手。
宋辞也挥了挥手,她立即小跑过去,拉开车门上了车,“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
司夏忙回道,“没关系,我们也刚刚才到。”
“人齐喽,司司姐,咱们出发吧,去晚了就没座了。”
“走起!”司夏拉下手刹,踩下油门,车子就朝前方的路口驶去。
宋辞好奇,“我们这是去吃什么?”
“花城里有家烧烤店,可好吃了!”唐小萌告诉她。
花城里宋辞是知道的,老城很有名的一条小吃街。
也不知道以前自己去没去过。
车子行驶了半个小时,终于到了花城里,因为是老街,路比较窄,而且停车位很难找,她们找了好半天才在远处九百多米的地方找到一个车位。
停完车后,四个人一同下车。
三个人里,宋辞最不熟的就是修秀秀了,进了办公室后,话都没有和她说过一句。
唐小萌是第一个向她表达善意的,司夏和她关系改善,是因为昨天一同历经磨难,而修秀秀,她和她似乎并没有什么交集。
如果不是昨天那件事,怕是司夏还会用以前的眼光看待她,她早已不是以前那个她了。
不过宋辞并不着急,来日方长,她觉得可以改变大家对她的固有印象。
四个人一同来到一家名叫遮雨巷的烧烤店,老板很忙,甚至都来不及招呼新客人。
司夏拉高了嗓子一句,但是唐小萌和修秀秀却听不懂,虽然她们已经来吃过好几次。
唐小萌甚至还低声地学了起来,但是很蹩脚。
但是一旁的宋辞却完整地重复了一遍,“她是问还有没有座了。”
唐小萌和修秀秀一脸诧异地望着宋辞,她怎么会的。
司夏站在前边,被喧闹的声音盖过,没听清宋辞说了啥。
店里的老板用司夏问的口吻回了一句。
宋辞补充道:“最里边还有一桌可以坐。”
司夏回来说道:“还好还有最后一桌。”
唐小萌回答:“司夏姐,我们都知道啦,就在最里边。”
司夏一脸问号,“你咋知道的?”
不是听不懂她的家乡话么?
“宋姐姐说的。”
司夏看了宋辞一眼,随即说道:“我们先进去坐。”免得位子被别人抢了。
四人先进屋,司夏找到左前方处有个空位,立即招呼宋辞她们过去。
店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烧烤的香味,唐小萌光闻着就忍不住想要流口水了。
“宋小姐,坐里边吧。”司夏把最好空间最大的位子留给她。
宋辞忙说,“不用,我坐这里就好。”宋辞就着最近的,也是最靠外边的一张凳子坐下。
“宋姐姐,司夏姐,你们想吃什么,我去点菜。”
“给我来点蒜、五花肉、鸡翅这些,其他你们随便加,我不挑食。”司夏回答完又问宋辞,“宋小姐,你想吃点什么?”
“我都可以,海鲜少量就行。”
“你不能吃海鲜么?”
“嗯,会有点过敏。”
“你海鲜也过敏?”司夏讶异。
“你也过敏么?”宋辞疑问。
“不是我,我以前有个发小,她也海鲜过敏。”
“原来是这样。”
“那小萌,海鲜就拣你和秀秀的量就行了。”
“好,那我去了啊。”
桌面上只留下宋辞和司夏两个。
司夏很熟练地拿了水壶给宋辞倒了杯水,“宋小姐,你先喝点水。”
“谢谢。”
“我和小萌、秀秀很喜欢到这家吃点,他家也是老字号了,夫妻俩开了三十多年了。”
她其实在想宋辞常年待在国外,会不会很喜欢西餐?但是她们三个都不爱西餐,喊她出来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
“难怪,看他家生意很好。”
“是的,不过他家不接受预定,来了就坐,坐下就吃,来晚了就排队等着,还好我们今天来的早也来的巧,刚好剩这最后一张桌子。”
宋辞喝了口水,司夏想起先前的问题,于是试着用家乡话问她,“宋小姐,能听懂我讲话么?”
宋辞被她带着也用一样的语调回她,“可以啊。”
虽然只是简单两个字,但却让司夏愣住了。
司夏怔怔地问她,“宋小姐,你…怎么会讲我的家乡话?”
“我……”
宋辞也是满脸雾水对哦,她怎么会说的。
司夏看她茫然的样子,好像自己都不清楚。
但她刚接话接的那么自然。
昨天她哼起那支小调本就让她疑惑了,今天她听懂她说家乡话又很自然地用家乡话接她的话,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两个是老乡,但司夏很清楚宋辞不是。
她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后来去的国外读书,学的也都是和工商行管相关,不是民俗或者语言研究。
她那样的人,平时看起来也不像是对文化感兴趣的人,偶尔去听一两场音乐会也不过是附庸风雅。
但是眼前这位宋小姐,却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