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医疗仪器(1 / 1)

韩屯村的产品展示厅,从早到晚都挤满了买肉的人,加上回村的大学生,二十多个人都忙不过来。

腊月二十二,悠悠妈和智慧回来了,跟着她俩一块回来的,还有吴馨儿和大卫。

悠悠妈虽然参加工作了,她作为大学教师,依然能享受寒暑假的待遇,只是比学生晚放假几天。

志远学校放假后,就跟着姑父去医院见习。昊昊和志亮俩今冬在韩屯参加了两个多月的实践活动,别的学生放寒假,他俩留在学校补习功课。

悠悠妈他们一行,是跟随部队来韩屯的运货的车辆回来的。吴馨儿进村就惊呼:“太漂亮了,真是太漂亮了。”大卫则是一连声的“go!go!”

悠悠妈和智慧回来后,就在自家的代销点里帮忙,主要是给大卫整理各种手工品。

大卫这次,可是带来了大量的订单。他回到国内后,就在各地举办展示会,宣传神秘的东方文化和手工品。

华国自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对西方各国基本上处于封闭锁国状态。在西方的人的心目中,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就是一个谜。

大卫带过去的这些手工品,真实的展现了东方的文明和传统文化,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平常的日用品,件件都是艺术品。

巡回的展示会,给大卫带来了大量的订单,可有一样,掉色的粗布制品,一件不要。确实家常的花粗布,掉色这个缺点,真的令人恐怖。

大卫这次过来,就带过来大量的染料,哪知到来之后,看到了新石庄的纺纱厂,使用的正是进口的染料,已经解决了掉色这个难题。

大卫到来后,看到红英舅妈用粗布做的床上用品,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亲自挑选了十几个花色的粗布,都是符合他们国情的花样,让红英舅妈找人给加工成了床上用品。

大卫加工的床上用品,可不是四件套了,有五件套、六件套、八件套,最多的十二件套,多的都是些各种类型的抱枕。

大卫的到来,给这里的妇女们吃了个定心丸,眼看该过年了,大家不是先办年货,而是到新石庄的纺纱厂,购买了足量的纱线。

她们都打算趁着大卫在这里的时间,多织些粗布卖给大卫,毕竟大卫一年才来一次,谁知道下次他还来不来。

冬天的天亮的时间短,半个月也能织一机子粗布,能赚五十元钱。要是大卫和去年一样,在这待上两个月,就能挣上贰佰元。

吴馨儿回村的第二天,就去村医院坐诊,她这次回来,又给韩屯村医院带来了一些医疗仪器。

韩屯村的新医院,深得吴馨儿的赞赏,她到来后,除了坐诊,就是手把手的教给宝景使用新的仪器。

别的医院都是年关看病的人少,即使住院的病人,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以前,也尽量的出院回家了。

韩屯一个村级医院,过了腊月二十三,看病的反而多了起来,百里以外的病人都有,他们都是奔着吴馨儿来的。

吴馨儿明明是华国人,被人们传来传去,反而成了外国的名医,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吴馨儿回来动静不大,可大卫太引人瞩目了,他回来后就一头扎进悠悠家的代销点,对着各种的手工艺制品,兴奋的大喊大叫。

本来他作为一个外国人就够引人注目的,再高调的在人流量多的代销点亮相,人们自然就知道了吴馨儿的到来。

现在韩屯村医院的仪器,比乡镇医院的都要齐全,有些仪器比县医院的都要先进。县级的医院,至今没有B超机,吴馨儿就给韩屯村医院,带来了一台。

有了B超级,对于判断好多的疾病,都增加了准确度,对症治疗的效果当然好了,吴馨儿的医术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

人们也顾不得过年的忌讳了,专门赶到韩屯村找外国来的医生看病。好多病人来的时候,就带着被褥,做好了住院的准备。

韩屯村的医院里,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宝景光是做辅助检查,就忙个不停。迪迪和狗剩也顾不得玩耍了,在医院里跟着帮忙。

过了腊月二十三,各家都该准备年货了,可大伙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哪有时间准备年货啊。

关键是二爷的制作的麦芽糖,包装用人比较多。年后正月初二打春(立春),芝麻糖的制作就得停止了。

就剩年前这一个星期了,大伙可是不舍得把这高利润的生意,给耽误了。

自打和山本签订了麦芽糖合同,村里人只要不上班,都去包装麦芽糖,每天的晚上,加班到十点多。

制作麦芽糖下午五点天黑就停工,可包装麦芽糖,就没时间限制了,不论干到夜里几点,基本上是当天制作当天包装。

包装这工作,没啥技术要求,年轻的干活利落,包装的快些,年龄大的手脚慢干活也慢,包装是按件计酬,年龄大的挣的也少。

其实就是无偿劳动,韩屯村的人都会积极的参与。麦芽糖的利润太高了,又有时间限制,大伙都知道,村里的收入是个人和集体对半分配。包装费和高额的利润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麦芽糖每天产值50万元,成本才5万元,每天的利润45万元。也就是说村民每天可以收入22.5万元,平均每人700多元,比国家工作人员一年的收入都多。

虽说只能生产俩月,仅此一项每人也能收入45000元,在这巨额的收入下,村里人谁还能在乎这点包装费。

所以,村里好多人有空就去包装麦芽糖,干的多了还记个数,时间短干得少,大伙懒得计数,干完就走。

在这种情况下,大伙谁还顾得过年啊。

大人忙得不顾过年,孩子都盼着那,吃了二十三的祭灶糖,孩子们就唱开了:“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