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外租土地(1 / 1)

临水的百货大楼,火腿肠的销量特别小,一个月也卖不出去一箱,一箱火腿肠才20斤。

韩屯村的火腿肠,打算依靠深南的市场推销。部队对这些高价的食品,需求量也不大。

火腿肠保质期长,方便携带和食用,在日本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特别是进口的火腿肠,在日本销量更好。日本国内食品污染严重,日本人对国外的食品还是比较认可的。

特别是华国的食品,在日本特别的受欢迎。八十年代以前,华国人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出口食品的数量极少。

实行土地承包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产量连年增加,食品有了结余。可惜由于华国交通不便,许多的食品根本运不出去。

韩屯有直达深南的运输线,从深南出口日本,就特别的容易了,这也是山本在韩屯购买肉食品的一个原因。

至于价格吗,当然是参考国际价格了。山本高价购买韩屯的肉食没成功,也没敢动低价购买的主意。

当然了,由于还没投产,现在签订的只是意向书。

山本对苜蓿草喂养的家畜不死心,另谋他策,可惜他遇上了刘翠兰。刘翠兰婆婆和丈夫都是老实人,娘家又没亲人,平时有事就爱找悠悠姥娘商议。

这次进门就说:“姑,来咱村的日本人,喜欢苜蓿草喂养的家畜,愿意出一倍的高价购买。

我别的不在行,可喂了这几年猪,对喂猪熟悉,只要有足够的苜蓿草,我们六个人,增加一倍的量,也没问题。

姑,我喂猪在行,可对建自动化的猪场一窍不通,您老人家知道的多,咱村里的猪场还能扩建不?”

现在,韩屯村的猪场,存栏量达到了五千头,每年出栏两次,年出栏量万头肥猪。

存栏母猪五百头,两年五胎,猪仔正好够供应本村的猪场和群众的。猪场每年的纯收入,都在二百万元以上。

悠悠姥姥对她说:“翠兰,现在猪场的设备供应充足,咱们村也有钱,扩建猪场容易。你刚才也说了,喂猪得有足够的苜蓿草。咱们村现在,苜蓿草虽有节余,可扩大一倍绝对不够。”

刘翠兰胸有成竹的说:“姑,咱们村的苜蓿草不够,那不是还有平城县的吗,他们挨着咱韩屯的大洼,面积比咱们的都大,轻易没人来割草,咱们村有空了收一次,没空就烂在地里,怪可惜的。

姑,我是这样想的,要不咱们村出钱,把他们的大洼包过来,足够养一万头猪的。

姑啊,我可是打听了,城里一亩地才卖伍佰元,他们这河滩地,二百也不值,说不定一次大水,就成黄河底了。

咱们租他们的,一年给个几十元钱,反正他们闲着也没啥收入。”

悠悠看了刘翠兰一眼,这货不会也是穿过来的吧,在这个年代,租地可不是一般人敢想的。

解放前耕地特别多的人家,才往外出租。解放后划分成分,其中的一个标准就是:往外出租土地的,一律是富农。

富农可是黑五类分子,被镇压了三十多年,这几年虽然不提了,可至今填个人表格,还有成分一栏。

解放后至今,土地可以买卖,还没听说有出租的。

悠悠姥姥也有这个顾虑:“翠兰,现在国家让租土地了?”

随后她的一句话,就打消了悠悠的顾虑:“姑,我也是听韩玉臣说的。韩玉臣和山本商量好几次了,山本投资租地建猪场,他负责管理。

姑啊,山本是外资企业,您老也有外资企业。咱们国家的土地,能租给日本人,咋就不能租给咱们自己。

姑,咱们的土地,租给谁也不能租给小日本。韩玉臣一肚子的坏水,没想到还是个卖国贼。

他还有脸找我给他们喂猪,当场就让我骂了回去。我就赶紧过来找您了。您老见识多,看我这想法能行不?”

有了这个信息,悠悠赶紧联系智脑,让它查找国家有关的政策规定。

一分钟不到,结果就出来了,国家还真有这种政策,不过还真是仅限于外资企业。

山本和韩玉臣的美梦破裂了。

悠悠和姥姥俩个人都知道,韩屯所处的这片黄河滩区,从此以后,基本上就固定下来了。

在地委工作组的协调下,平城县三千多亩的河滩地,租给了震宇公司,实际上的亩数多了接近一千亩。

震宇公司接着就和韩屯村签订了合同,委托韩屯代为经营。

每亩年租金五十元,租期依据国家实行的耕地承包责任制规定,三十年的期限。

发洪水淹没了,上交半年的租金。黄河南移土地掉入河底,租种合同终止。

国家黄委有规定,距离水面三百米的距离,不能算耕地,这片河滩地东西长两千多米,缓冲地带接近千亩。

这片河滩地的东面就是小李村了,黄河在小李村的东面,掉头朝南流。小李村就位于黄河的转弯处,他们村东北角的人家,悬立于河面上,令人提心吊胆。

平城县委为此多方调解,堤外的村庄没一个愿意接纳他们的。人们被他们偷怕了,谁愿意和贼窝子做邻居。

小李村也不愿意往外搬,在滩区住习惯了,每天听着黄河水入睡,也没那么可怕。

小李村所在的这片滩区,就他们一个村庄,他们村的耕地,都在村北,村周围除了护村林,全部是堤外村庄的耕地。

正是由于村里的耕地离大堤最远,最少四华里,他们村才没往堤外搬。

从七六年开始,每次发洪水,黄河都从小李村这里往南移,八二年更甚,小李村的北面,只剩下不到五百亩的耕地。

这两年,小李村根本不靠种地生活,他们不种地可不少收粮食,家家户户大囤尖来小囤流。

他们村周围,近万亩的耕地,属于堤外十三个村庄的。最远的村庄在十华里以外,和小李村就不是一个管区。

隔着黄河大堤,本来种地就不易,距离再远,更加的困难,在生产队的时候,都没派人来河滩看庄稼。现在耕地分到各户,更加的不可能有人看着。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xbiquge,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