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9章与魔鬼谈交易(1 / 1)

诡三国 马月猴年 1094 字 1天前

斐潜对于佛教一知半解。

可问题是,斐潜的一知半解,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就是无比的震撼。

因为当下大多数的人,都是闭塞的,消息极不灵便,也没有多少额外的信息来源,像是斐潜这样什么都懂一点的,自然就成为了不可思议的存在。

说起来,斐潜会懂一些佛教的知识,还是多亏了后世东倭的漫画。而原本华夏的小蝌蚪找妈妈也是现象级别的动画,只可惜……

阵地,自己人不去占领,那就怨不得旁人来占。

就像是西域。

斐潜微笑着,『你们自己都说不清佛究竟是怎样,南传北传多少年还就佛言经义争辩不已……又怎么能替西域的百姓做主呢?先教给假的错的,然后再改是么?这不是害人又是什么?』

步森依旧不回答。

脸上的肌肉跳动着,颤抖着。

因为他也无法回答。

斐潜提出的问题,在佛教当年举办了好几期的辩论集会,依旧没能达成共识。这些问题和争执,在佛教之中,一直存在甚至越演越烈。即便是大乘教派企图融合,也依旧有很多小乘教派,亦或是密宗什么的,拒绝并且否认大乘教派的教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唯我独尊的佛陀,也是如此。

佛教对外宣称是佛法降服了阿育王,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是阿育王需要佛法来调和各个地域的不融洽。因此在阿育王颁发的法令当中,虽说有很多是和佛法的教义相同的,比如平等友爱,禁止杀孽等等,但是对于佛教佛陀一直都是比较暧昧的态度,既没有说完全反对,也没有说彻底遵从。

讲白了,王权还是大于神权。

这自然会导致佛教徒的不爽……

就像是当下步森一样。

表面上恭敬,实际上暗搓搓的搞事情。

阿育王打下的孔雀王朝并不长命,在他死后不到五十年就被巽迦王朝翻盘,佛教在这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历史文献记载较少,不得而知,但是随后的继承者便是扭转了原本对待佛教的友善态度,开始驱逐佛教徒。

佛教于是不得不从中印度分别往南、北转移,这就是所谓的南传与北传。南传的,就是上座部,北传的,变成了大众部。这也是大体上的划分,而具体的佛教分部情况,比天龙八部都还要更复杂,斐潜只是稍微了解了一下,就觉得头晕脑胀,但是仅凭这些粗浅的了解,当下也足够用了。

越是了解历史,便是越发的看清楚人性。

贪婪的人依旧贪婪,善良的人依旧善良,杠精从东观杠到了东林,喷子从开国喷到了亡国……

除了时间空间上的变化,人性却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了一致性。

斐潜看着步森,观察着他细微的神情,言语如刀,直刺其心。

虾仁,依旧还是猪心最为搭配。

『大和尚,你终究还是一个人……你想要成为阿罗汉,就必须有功德……所以你觉得自己似乎是在替西域的百姓说话,在鸣不平,以此来获取功德……』斐潜缓缓的说道,『只可惜,你错了。方向错了。修行,只能给你带来智慧,并不能让你超脱……大和尚你本不应该投入到这个血肉地狱之中,但是你来了……你真是为了西域百姓?不,你还是为了你,为了你自己的修行,是为了你自己的私欲,不是真的为了佛……』

『不!』步森咬牙,『我不是为了我自己!为了西域百姓,我宁愿舍弃我的生命!』

『敢于舍弃生命,就等同于不是为自己获利么?』斐潜哈哈笑着,伸手在周边划了一个圈,『我这周边的手下,都可以在战场舍弃生命,但同时他们也是在为自己而战,为汉人而战,为自己的未来而战,为汉人的未来而战……这其实并不冲突,也没有什么可以羞耻的……承认罢……』

『不,不不!』步森摇着头,『不……不是这样……』

步森不能承认自己的欲望。

因为阿罗汉,就必须解脱烦恼,消除欲望。

可问题是,佛教自身对于阿罗汉的定义,都是矛盾冲突的。

佛教的分裂,和儒教在经义上的分裂,其实都是类似的,只不过很可惜的是佛教没有像是儒教和王权这么贴近的土壤,所以在南传北传之后,就因为各自的原因衰败了。

实际上北传也有上座部信徒,又因为北印度是外族入侵的必经线路,新思想的传入,异族出于统治的需要,更包容性多样性大乘思想逐渐凸出。南传也有大众部信徒,越来越往南的原因是案达罗和笈多王朝更偏向婆罗门教也没有公开迫害佛教徒,有迫害的趋势,于是南传的佛教就逃亡到了东南亚……

这就是大体上佛教向外蔓延的一个过程。

实际上也和华夏儒教向外传播的过程是非常类似的,是属于『被动式』的传播。

在华夏大多数时候,不管是王朝鼎盛也好,或是王朝衰败也罢,对于要不要传播华夏文明,需不需要教化四方,都是持一个肯定的态度,但是大多数都停留在杠精的嘴皮上,真正去做的没有多少。既没有制定计划,也没有追踪过程,更没有检验结果。

在三国之后,魏晋期间,佛教猛然盛行,一方面是亡国亡种的忧虑,使得很多人陷入了痛苦,以磕五石散来逃避,另外一方面随后产生的战乱,使得活得很痛苦的人们更盼望死后的平静。而在这个期间,有大量的佛教文物造假。造假目的在于佛教徒力图证明在西周之前阿育王已经到过华夏,或是传播到了华夏,建过了舍利塔,而这个造假动力源于儒道两家以本土祖宗大爹来说事,逼得佛信徒只能往前找补,算是因护教心理发生的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