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每与操相反,高下立判(1 / 1)

随机推荐:

建安十一年六月初。

汉中以西、金牛道北端的阳安关。

刘备在此筑造新关,已经有半个多月了。夯土墙与关前的壕沟、以及铺满鹿角和苦竹签的陷坑,都已初具规模。

过去这段时间,刘备军的战事暂时停歇,刘备的工作重心,也暂时挪到了逼迫刘璋服软上。让刘璋接受葭萌关和梓潼,以及其他涪江以北土地控制权的易主。

这项工作也推进得很顺利,董和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使命,完全拿到了刘备想要的结果。

搞定了一切后顾之忧,把该收割的利益都收割完,刘备终于该腾出手来,全力应对曹操的进攻。

而刘备的智囊、幕僚们也都知道这一点。所有的配套工作,都井井有条地围着这个时间表运转。

六月初一这天,身在阳安关的刘备,一大早就得到信使通传,说是诸葛亮亲自督领李严和后续的五万援军,于昨夜赶到了葭萌关。

葭萌关距离阳安关只有一百一十里,骑兵大半天就到了,步兵行军也只要一天半。

刘备听说诸葛亮抵达,便知道肯定是后方又有了新的消息,而且决战也即将到来。

他连忙亲自带着张飞庞统和些许骑兵亲卫,折返去迎诸葛亮。

半天之后,当天正午时分,还真就在葭萌关以北三十里的一处营寨内,刚好迎接到了行军至此的诸葛亮。

因为刘备的军队规模过大,从阳安关到葭萌关,甚至到梓潼县,如今一路都有连营下寨。

一百多里地每隔三十里就有一营,一共立了三座中继性营寨,非常便于友军赶路歇脚。

这才是古代行军打仗的真实情况,军队超过三五万,就要分好多营了,哪可能一个地方就驻扎下十万八万的。

而且正因为军队规模庞大,刘备不到决战前夕,是不会把全部兵力都拉到前线的,他必须考虑后勤补给的困难。

军队留在江州待命时,吃的是后方产粮区的粮食。拉到葭萌关阳安关前线后,当地没那么大粮食产量,就得多转运损耗一道。

刘备军此前带了五万主力来一线,后来又有吴懿归降的两万人,前线维持七万人吃饭,已经挺不容易了。

诸葛亮和李严带来的最后五万援军,就是要临战时才拉上来的。

刘备与诸葛亮数月没见,此前只是书信往还问策,骤然重逢自有无尽的事情可聊。

刘备是非常礼贤下士的,平时面对人才,姿态都能放得很低。尤其是迎接人的时候,往往还会提前下马。

但是见到诸葛亮,刘备却从不下马——他很清楚,自己下马的话,诸葛亮也得下马。既然如此,那就索性都不下马,这才是大家都最轻松的相处方式。

刘备直接凑近前去、拨转马头并辔而行:“先生别来无恙!江州那边军务民政倥偬,还要筹集前线大军所需钱粮,实在是辛苦了。”

而诸葛亮也非常有默契,安之若素地按辔徐行,直入中军大帐,一边闲聊:

“些许分内之事,不值得主公挂心。前几日在江州,又得到东边送来的消息,曹操于半月之前,宣布在潼关击败了马超、夺回长安。算算日子,马超之乱估计已被他平定。

此事我们虽心中有所准备,但马超从起兵到战败,输得也太快了,没法直接利用。不过幸好,马超拖延的这点时间,至少让我们迫降了吴懿,还逼得刘璋服软,拿到了我们想要的。

另外,此番我北上之前,已经把江州的事务全部安排妥当。董和出使归来,已经调去江州坐镇,后续运粮不至有缺。江州那边,还有张松帮我们盯着严颜将军,万无一失。

我还特地投石问路,通过张松百般借口、向严老将军又借兵数千,理由自然是为了跟曹操决战——我军倒也不缺这几千巴郡兵的战力,不过是为了让严老将军觉得自己也直接参与了讨曹,以后更加心向我们。”

诸葛亮简明扼要,把他知道的都介绍了一遍。

曹操那边的情况,刘备阵营也一直有派人保持打探。不过秦岭的阻隔,注定导致西线情报搜集困难,有些消息还是从东线打听到之后兜個圈子送来更快。

此前马超刚起兵时,曹操是尽量低调的,能多拖就多拖一天。

但是当曹操在潼关大战打败马超后,他就一改此前的低调,转而竭力张杨。

所以“马超起兵”和“马超兵败”这两个消息,在外人看来几乎是前后脚发生的。

诸葛亮在初步分析这些情报后,也意识到汉中大战已然一触即发,这才从江州带着刘备军的后续五万援军北上。

刘备听完诸葛亮转述的情况,一行人也差不多来到了中军大帐。刘备便仗着马术精湛、猿臂擅攀,抢先飞身下马,然后扶了一把诸葛亮,一起步入帐中。

重新坐定之后,刘备也理清了思路,又随口吩咐:“看来要把东线大巴山一带的板楯蛮兵全部召回,由王平在西边陈仓道一带加强哨探了。

这样也便于随时掌握曹军南下的最新动向,择机消耗曹军。虽说要放曹贼进汉中消耗之,但咱也不能让他太轻易就翻越了秦岭,这一路上总得步步见血!”

对于“把曹操放进来、在汉中盆地打持久消耗战拖垮曹操”这个既定方略,刘备是没有异议的。诸葛兄弟都觉得这样稳妥,他就绝对会执行。

不过秦岭难行,刘备军现在有绝对的山地战优势。利用曹操急于救援被困在汉中盆地内的夏侯渊的心态,一路上给曹操放血,“围点耗援”,这才是正道。

诸葛亮对主公这一自作主张的调整,也没有异议,内心反而还有些欣慰:看来年初至今,几个月没见,主公对于战略的理解,又加深了一些。

想到这儿,诸葛亮不由自主看向另一旁的庞统。庞统也刚好在看他,便得意一笑:“以战习战,本就如此。”

诸葛亮心中了然,也报以微笑。看来,主公真的是带着士元打了几次夏侯渊,战略眼光又进步了。

人的能力,很多都是实战打出来的。只要不太笨,打多了自然有成长。

聊着聊着,刘备很快吩咐人端来酒席,给诸葛亮一行接风。

席上众人自然而然顺着刚才的话题,群策群力琢磨如何在曹操南下的一路上、继续给曹操添堵。

说来也巧,当天傍晚,接风酒席即将收场之时,从葭萌关方向,又有一队信使斥候赶来。

信使原本是要去阳安关报信的,行到此处时,听说主公正在此营内迎接援军,信使便直奔中军,把前方打探到的情况呈递上来。

一番通传后,军情很快送到刘备手上,刘备也不见外,直接在酒席上当着诸葛亮庞统张飞的面拆看商讨。

“三日前,打探得马超自天水兵败、南越祁山,进入沓中?”刘备才看了一个开头,立刻就重视了起来,还念出声来,让大家一起参详。

“快,取地图来。”一边的庞统也连忙命令侍从取图,他对于蜀中的地形研究比较透彻,但对于陇南还真没怎么研究。

必须仔细对着地图参详一下,才好掌握局面,看看如何利用或者拉拢马超。

诸葛亮倒是对天下地理都涉猎得比较广泛,对陇南和蜀地之间那块的情况也略有所知,不过有地图可以参详,总归可以更直观。

侍从很快拿来地图,诸葛亮就按照信上所说,帮刘备在图上标注出马超的位置,然后很快就给出了分析意见:

“主公请看,按照这份军情所述,马超在天水兵败后,南撤翻越祁山,如今进入了祁山以南、岷山以北的盆地。

我军往西北搜索的斥候,应该是沿着白水河逆流而上,沿着北侧支流穿越岷山,最后找到的马超。

以我观之,马超这个位置,如果想要投靠我军,把人马撤过来,倒也做得到,只是要走些小路。

他可以顺着白水河北侧支流而下,经过阴平桥头谷的合流点,再经过白水关、到白水河和西汉水合流处,便是葭萌关了。”

刘备顺着诸葛亮的指点,很快把路线梳理清晰,就觉得很直观,很舒服。内心也升起一股懒洋洋的感觉:孔明来了就是轻松,什么事情都能化繁为简,三言两语说清楚。

诸葛亮指的这条路,其实跟历史上姜维最后遭遇曹魏侵蜀时,想要回防汉中的路线差不多。

毕竟马超如今退到了沓中,历史上姜维也屯田沓中,既然地理位置一样,想要回到汉中战场所走的路,也就会一模一样。

只不过姜维那一次,魏军提前分兵让邓艾堵住了阴平桥头,那地方又名桥头谷,是白水河南北两侧支流合流的节点。

白水河的南北两条支流,北支通往武都郡,南支通往阴平郡。武都县和阴平县都刚好处在这两条河的沿岸。

历史上正是因为这地方被堵了、无法回防,才被另一路的钟会偷了汉中。

现在白水关、葭萌关都在刘备手上,也没有敌军堵阴平桥头。所以马超想转移到汉中战场,绝对是做得到的。

不过,就要看马超愿不愿意来了。

刘备最擅用人,也最擅长揣摩来投者的心理。他此前对马超并不算很熟,但最近这段时间,刚刚听说了马超起兵的事迹,何况还是“不管亲生父亲被曹操留在许都,就直接起兵”这种惊世骇俗的做法。

刘备以常理度之,自然也不敢过于信任马超。哪怕马超看起来是可以用的、是坚定的曹操之敌。

此时此刻,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便忍不住揣摩:“先生以为,我们要是邀请马超南下,他会不会答应?会不会觉得我们别有用心?还是会想继续待在沓中之地自守?

听说马超连败,一路逃到天水,如今再到沓中,兵马不多,想来剩下也都是骑兵为主。让他撤入汉中,他也发挥不出多少战力……”

刘备说着说着,看向诸葛亮、庞统,让他们发表意见。

诸葛亮比较谨慎,他还在算道义账。

庞统见诸葛亮沉默,也就不客气了,率先从军事上分析道:“主公所见,确实有理。马超都是骑兵,如果留他在沓中,能够随时出天水骚扰曹操后方,还能多牵制点敌人的兵力。汉中这边的正面战场,有我军就够了。”

诸葛亮这时也把道义上的得失想明白了,紧跟着补充:“主公担心马超和我军一时间无法互信,这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马超刚刚背父,强行过快拉拢,容易适得其反,马超自己也会患得患失,将来更生猜忌。

既如此,不如就任由马超滞留沓中,主公可先遣使送礼与军粮结纳之,让他安心自守。

再告诉他,如有不如意,可随时南归,我们会派向导,带他穿越岷山白水河谷至阴平桥头。

如果不想南归,我们也会支援他援兵和军械,他什么时候改变主意想来,都可以自行决定。”

刘备频频点头,也觉得诸葛亮的办法最宽仁,而且可以给双方一个接触磨合的缓冲期,不至于一上来就认主,过于生硬。

不过,一旁的庞统毕竟心理更深沉些,他听了主公和孔明的对答,顺着往下脑补推导,很快又提出一点担心:

“主公如此想,固然是出于善意。但马超远逃而来,正在彷徨无依。我们刚派去使者,就拒绝马超,他会不会觉得我们是在提防、嫌弃他?”

刘备原本觉得这计划挺好的,被这么一提醒,忍不住又皱眉,下意识向诸葛亮看去。

好在这次诸葛亮反应极快,想都没想直接就拿出了后招:“此事易耳,只需在使者送去的书信中,说明理由即可解决。

主公就说,我军素闻马将军反曹时,号召诸将的理由,便是不想被卷入曹刘大战,不想西凉将士成了曹贼的马前卒、白白浪费性命。

而主公行事,每与操相反,以信义待人。曹操喜欢让新附军去送死,主公却喜欢善待新附军。此前刚刚收降了吴懿的两万益州军,主公便已许诺不让吴懿部在后续大战中打头阵,这就是铁证。

主公对吴懿如此,对马将军自然也是一视同仁。但又恐麾下旧将埋怨劳苦,所以请马将军暂驻别处,这样自然不会被卷入。等马将军休整完备,下了决心,再来助战不迟。”

这话着实让刘备眼前一亮,因为说得实在是太漂亮了。

暂时不让马超来正面战场,不是因为刘备嫌弃他,而是怕手下其他将领嫌主公一碗水端不平。

这样,就该给双方一个缓冲期,都互相适应适应。等马超先作为友军并肩作战立点小功,下面其他将领也服气了,才好彻底接纳。

而且刘备答应的军粮军械支援肯定是不会少的,这样一对比,曹刘之间高下立判。

与诸葛亮议定了对待马超的态度后,刘备当天就准备好了书信。然后让随军的李恢担任信使,走白水河过阴平桥头、前往沓中面见马超。

李恢一个多月前刚刚出使了曹将冯楷,最后诱骗得冯楷突围离开阆中、被魏延和张飞截击重创。那次功劳之后,李恢就被刘备升了职。

如今他做这种事情很顺手,而另一个擅长出使的董和如今在后方督办军粮。所以此番跟马超谈条件,也就只能再让李恢上场。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