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是罗伯托·贝尼尼主导。
罗伯托·贝尼尼拍板,莱昂哈德同意,那合作意向就算是达成了。
不低于两百万刀的投资 男一号片酬算进投资里,跟《的士速递》差不多。
投资《的士速递》的时候,莱昂哈德大半身家是投了进去。
这段时间莱昂哈德赚了十几万片酬,再加上又拍了几个广告,还有马赛那帮玩车二代的‘赞助’,钱包重新鼓了起来,又拿出大半投进了这个他很看好的项目上。
开拍时间大约在六月下旬或七月,具体看莱昂哈德能不能参演斯皮尔伯格的战争片。
前期准备都没开始,罗伯托·贝尼尼还是很给面子的就着莱昂哈德的档期来。
具体的细节、利益分割什么的还要再谈,这个就是梅莉的工作。
莱昂哈德给梅莉发了条短信。
女经纪人谨慎的表示希望他把剧本传真过去,她这边仔细评估一下再去商谈。
莱昂哈德知道这是为了他的钱包考虑,很干脆的答应了。
收起手机,莱昂哈德被罗伯托·贝尼尼拉着继续聊剧本。
越谈罗伯托·贝尼尼对他印象就越好。
可以说是一见如故了。
要不是欧洲这边不兴歃血为盟,罗伯托·贝尼尼都想着要和莱昂哈德结拜成兄弟。
当然就算他愿意,莱昂哈德还不愿意了。
罗伯托·贝尼尼的老婆蛮漂亮的,但莱昂哈德对嫂子不感兴趣。
气氛火热的时候,有导演笑着插话:“莱昂哈德,你可以考虑来欧洲发展一下,对磨炼演技和底蕴很有好处的。”
莱昂哈德表示十动然拒:“是个好主意,但我在米利坚还有学业要完成。”
他的内心毫无一点波动。
获奖和演技从不是莱昂哈德的追求。
莱昂哈德来当演员目的很单纯:玩。
这个玩是很多样的。
可以是梦境副本,也可以是其他的。
总之,在觉醒了超能力,并且逐渐摸索了梦境副本的规则之后,莱昂哈德就知道商业更适合他。
要是既商业又有深度的更好,例如《美丽人生》
但是来欧洲拍文艺片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欧洲片就这么点人气,还喜欢拍艺术片,梦境副本可以说毫无价值,对莱昂哈德来说也就毫无价值。
这之后饭局又持续了好一会。
大部分都是没有什么营养的垃圾话题,但偶尔也是有一些好东西。
在谈到好莱坞和其他国家电影区别的时候,莱昂哈德就听到一个很精辟的话。
“当我们谈论到好莱坞电影的时候,类型电影始终是一个我们无法逾越的话题。”
“好莱坞的魅力就是类型电影的魅力。”
“大多数国家的电影生产史都以电影运动为标志,比如法兰西的超现实主义,红色帝国的现实主义,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等等。”
“只有米利坚,只有好莱坞不产生电影运动,只生产电影类型。”
“对我们来说电影是传递思想的工具,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艺术而创作。”
“好莱坞当然也有电影大师,但更多的是为赚钱而努力的。”
“大众们也喜欢这样没什么阅读门槛的娱乐。”
“一日三餐吃腻了,也想吃垃圾食品。”
“好莱坞这种纯粹的商业血脉,形成非常成熟的商业体系以及电影工业,并随着国家力量输出全世界。”
“统一的大市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文化产品有着看不见的贸易壁垒,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各国不同的文化堡垒,让欧洲市场分割开来。”
“法兰西只有五六千万的人口规模,一年也就几亿欧元左右的总票房,一半以上还是米利坚人的商业大片拿走的。”
“米利坚呢?每年上百亿的总票房,还有据说千亿规模的电影周边产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我们想要支撑起好莱坞那样的电影工业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足够的消费市场。”
“所以我们的选择只能是拍拍中小成本的文艺电影,争取低投资高回报。”
“明确定位,发挥自身优势,这样也更容易成功。”
“......”
这些人说了很多。
莱昂哈德学到了不少。
这不是拍摄技巧,但这种跳脱窠臼、挣开桎梏重新考察电影的洞悉角度很有趣。
这种思考方式,也是演员和幕后的不同。
当然莱昂哈德只会做参考。
要是这帮欧洲名导真的有什么票房大卖生意经,也不会还在混文艺片了。
真要说收获还是《美丽人生》这项目。
跟罗伯托·贝尼尼交换了联系方式,越好了下次再见之后,莱昂哈德满意的离开了餐厅。
初夏,太阳落下的越来越迟。
夕阳下,莱昂哈德漫无目的的闲逛着也在思考着计划。
“咦?”
走了一会,莱昂哈德突然看见熟悉的人影。
他停下脚步转头瞄了眼,是个西装笔挺的白人大胖子。
花白的头发和胡子,气质却全无一点和蔼,霸气外露的像有活力的团体的大哥。
“哈维·韦恩斯坦?他怎么在戛纳?”
莱昂哈德才嘀咕了一下就想到了原因。
哈维·韦恩斯坦没那么多资金,赚钱路数全靠独立电影和运营奖项。
来戛纳当然是为了‘进货’了。
再看哈维·韦恩斯坦要进入的豪华酒店,十有八九是参加什么宴会。
也不知道哪个幸运观众会被恶霸抽到......现在就已经被抽中一个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