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第一份情报(1 / 1)

霸业 此剑无名 2227 字 9天前

:第一份情报

八月底,秦雄收到了帝国境内东方烁送来的第一份情报。因为资金充沛,经过近两个月的时间发展,军队已经由原来的十八人发展到如今的六千多人。六千人听起来不少,但对帝国这样庞大的国家来说,实在少的可怜。他们还不能有什么大动作,只能龟缩一寓招兵买马。军队中的将领也都听从指挥,努力发扬在汉国的传统,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不但不骚扰百姓,偶尔还会出钱、出粮资助当地人,百姓们非常拥护。军队到现在只进行过小规模的战斗,伤亡极少。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周围并没有其他大规模的流寇,所以发展相对稳定。

八月初之时,帝国派人到各地招降叛军,因为东方烁等人的势力太小,朝廷根本就没有派人接洽,直接忽略。如今帝国境内的四只规模庞大的流寇势力已经接受了招安,被调去参加对西戎的战争。东方烁对这些叛军并不看好,这些叛军在对付地方百姓和官军的时候或许还有一些战斗力,但是对付边境上常年作战的精锐骑兵,根本就如同炮灰不堪一击。

在如今的帝国境内,西戎和熊国大举进攻的消息已经传遍,百姓人心惶惶。富商和贵族都无心守国,纷纷谋求出路,但帝国境内的流寇太多,富商和贵族无法携带重金出国。东方烁给汉王建议,若是派人联络帝国境内的富商和贵族,并且能够帮助他们转移家产,定然有很多富商愿意前往汉国。到那时汉国可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得到无数黄金。

当下东方烁等人最缺乏的还是粮食,帝国境内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大面积的田地荒芜无人垦种,即便是有百姓肯种田,可一旦到了收获时节,官府、各地叛军就纷纷前来抢收。如此一来,百姓更是无心种田。东方烁希望汉王能通过特殊渠道给他们送一批粮食。

接到东方烁的情报之后,秦雄即可和几位老臣商议。粮食汉国还有一些,毕竟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朝廷各地的粮仓存量极大。但也就在今年,支援帝国,接纳流民,汉国的粮仓也空了很多,况且目前流民的安置还不曾结束,到底需要多少粮食朝廷上也没底。只是东方烁的军队才六千人,这点粮食汉国还不放在眼里。秦雄最关心的还是帝国的贵族和富商,那么多黄金若是日后被西戎和熊国抢走,实在让人痛心。

解决这个问题,长孙祖德就是最好的人选,秦雄离开让宋德去把长孙祖德找来。

长孙大人最近又胖了不少,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有今天这神仙般的日子。以前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身价百万两黄金的富商衣锦还乡。现在看来这个梦想实在是太幼稚了,做商人虽然能赚钱,但是和比做汉国的户部侍郎,兼商务司司长比起来,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在在长安,不管多大的商人,见到自己都要毕恭毕敬。没到节日或者朝廷有大工程的时候,门口整天都拍着几里长的马车。送礼的人撵都撵不走。

前几年的时候,长孙祖德还惦记着承包一点工程,比如修建直道、建造城墙什么的。后来他才发现,自己真是太傻了,这种低级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自己来做,作为掌握一国商务大权的侍郎大人来说,赚钱还需要自己亲力亲为确实很低级。如今长孙祖德已经不缺钱,他现在最烦恼的是自己赚的那些钱怎么花!

按照长孙大人自己的统计,家中的地下金库里至少有黄金五百万两。这可不是长孙大人的全部财产,他更多的钱其实已经存到了金行,按照现在金行的利息,一个月下来就有数万汉元进账。就这些利息已经足够家里寻常的开销。长孙祖德最怕的人并不少陶瑞,陶大人虽然不如自己有钱,但毕竟他也收了不少。他最怕的是汉王,自己的荣华富贵都是汉王给的,当然汉王也能收回去。自己贪墨的事情大王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大王现在还能用到自己,等哪一天用不到自己了,这些钱就要都收回去,搞不好还要掉脑袋。

现在长孙大人最想要的就是一块免罪金牌,这玩意真好使!当年陆奢、田横等人被姬太妃下了大狱,眼看着就要砍头了。可人家有免罪金牌,就连站在姬太妃一边的人都提他们说话。因为谁都明白,大家日后都有可能得到免罪金牌,如果这玩意不管用,大家得到他就没了意义。所以免罪金牌这玩意不管是谁都不想破坏它的价值。

“侍郎大人,宫里的宋公公来了!”商务司衙门外的衙役急匆匆地跑进来说道。

一听说是宋公公,长孙大人赶紧整了整衣服,起身说道:“快!带我出去迎接。”

话音刚落地,就听到门口传来一声咳嗽:“行啦长孙大人,咱家都到门口了,你还迎接啥啊!”

宋德穿着一件黑色宫服笑盈盈地走了进来。长孙祖德笑了笑,拱手施礼:“这是那阵风把您给吹来了。宋公公无事不登三宝殿,想见你一面可比见大王都难。公公快请坐,我就让人看差。”

“别!咱家不是来喝茶的。是大王召见,不管这里有什么事情都往后拖一拖,你赶紧跟我走吧。”

一听说大王找自己有急事,长孙祖德心里就忐忑。有道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长孙大人每次都担心大王把自己喊去给送进大牢。

两人出门上了马车,长孙大人从怀里摸出一张金行的存票偷偷塞进宋德手里:“公公,这次大王找我有什么事情?”

宋德眉毛一挑,先把存票拿出来看了看:五千元!五千元就是十两金子,对宋德这种人来说还真不多。但对外面的百姓来说,还真是个大数目。

“长孙大人又来这一套,咱家不缺金子,你老是这样是不是想拉我下水啊!有这点钱不如去做点善事,或者捐献给大王,当下朝廷不是正在用钱么?你送我,我也花不着。”宋德摇头说道。

长孙大人有点尴尬,今天这是在商务司工作,作为侍郎大人平时根本就不需要带钱。这点钱是用来打赏下面办事得力的手下。说来着确实如此,自从去年汉王回宫之后,宋德越发得宠,却越发谦虚起来。以前送些金票、存票他都收着。可从那之后他就不再收了。难道这里面有什么事情么?

“既然是大王让咱家宣你,有些事情也就能告诉你了。方才我在太华殿听大王和几位大人谈起帝国贵族和商人的事情,这些贵族和商人担心帝国被西戎等过吞并,急于转移家产。只可惜当下帝国太乱,各地流寇如蚁,他们就算是想转移出来也不行。大王就在和大臣们商议这件事,长孙大人,现在还有点时间,你且想想看看有什么好主意么?”

长孙祖德心中一喜,其实这件事他很早以前就在考虑了。这一年地的时间里,已经有不少帝国的富商和贵族把家人和财产转移到了长安。不过当时形势没如今这么危急,转移的财产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大家都明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可如今帝国形势急转直下,不是帝国的老朋友、生意人都托人找过他。目的就是想通过他的途径把自己的家人和财产全部转移到汉国,长孙祖德只是户部侍郎,他只能对商业上的事情给点帮助。其他的也是爱莫能助,如今汉王竟然询问自己这件事情,真正正中下怀。

一路急赶,终于来到了太华殿。宋德先进去禀报,长孙祖德稍等了一会才被宣了进去。别看长孙大人在外面风光的很,可在这王宫里,他必须时刻谨慎。

“宋德,给长孙大人看座。”汉王淡淡地说道。

长孙祖德刚坐下,汉王就说道:“长孙大人,当下有一件事情,我和几位大人刚刚商议一番,你原本就是帝国商人,定然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如今帝国境内大乱,各地商人、贵族急于专业财产和家人,但帝国境内流寇众多,转移财产有太多的不安全。而我汉国却又不能大张旗鼓地到帝国游说,长孙爱卿看看该如何是好?”

长孙祖德见汉王和诸位大人都在看自己,也不敢托大,赶紧抱拳拱手:“回禀大王,此事臣亦有所耳闻。其实平素里几个要好的朋友也不是差人送信,想要来长安谋生。臣一时间不敢答应下来。以臣看来,此事并不难。如今汉国还在为帝国运送粮草和军械,只要利用这个机会把那些商人的财产和家人运到长安即可。”

申无心点点头:“此事大王和臣等已经商议过了,办法是不错。但又该如何联系这些商人,让他们信任我们呢?”

“这个……!臣也没有想过。不过臣觉得此事并不应该由朝廷来做,一旦被帝国王室得知这等消息,必然影响两国之关系。所以此事应该偷偷地去做,最好神不知鬼不觉。”

秦雄笑了笑:“长孙大人身为户部侍郎,又兼管商务司!以本王看来,此事就交给你去做好了。”

长孙祖德心中一喜,这当然是件好事,若是为那些富人能把财产转移到汉国,好处自然是少不了自己的。不过他本人已经捞的够多了,再捞下去怕是自己睡觉都睡不安稳了。

“具体还如何做,还请大王明示。”长孙祖德不敢贪功。

谢松看了看长孙大人,淡淡地说道:“长孙大人可以你自己的名义,差人散布消息。只要是想来汉国的富商、贵族,只要交纳千分之一的运输费用,即可帮他们把财产和家人转移到汉国。如今汉国西城和南城都在扩建,只要他们愿意,你还可以帮他们提前预定宅院、楼房。至于价钱你和长安府的官吏去商议好了。切记,此事乃是你一人所为,和朝廷无关。更和大王无关。”

长孙祖德白高兴了一场,原来以为自己出的注意还不错呢。谁想到汉王和两位丞相。几位尚书大人原来是设好了圈套让自己朝里面跳。听完这话,长孙大人有一种上当的感觉。但是明知道上当,自己还必须要做。一来因为这里面的利润太高。二来这件事总要一个人来做,这个人权力不能小,必须有实权。名声固然不好,但既然是大王安排的事情,哪怕日后被帝国责问,汉王也不会太为难自己。

想到这里长孙祖德赶紧起身冲汉王作揖:“臣谢大王器重,定然努力完成此事。”

秦雄笑了笑,长孙祖德虽然很贪财,但这个人有能力,而且肯做事。目前来说长孙祖德还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当然,即便是日后他已经不能胜任这个职位,秦雄也不想太为难他。只要他肯交出一部分家产,就让他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吧。

“此事有劳长孙大人了。情报司的刁储将军和兵部的牛铜将军会鼎力配合你,此事也算是你们几个合作,有好处的话别忘了两位将军。”秦雄笑着说道。

四面受敌的帝国迎来了他最大的危机。西戎、巨人、熊国的夹击或许还能让帝国苟延残喘。想想帝国纵横八千里,就以当下的交通工具,百万大军若要横穿整个帝国,最少也要两个月时间。若再加上交战,半年之内谁都不可能拿下帝国。可汉国这种最隐蔽的经济战略,才真正要了帝国的亲命。

典型的釜底抽薪,只要运作得当,帝国的经济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汉国又长孙祖德、刁储等人散步谣言,帝国境内有东方烁派人传播谣言。得到消息的帝国商人、贵族立刻蠢蠢欲动。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还是将信将疑,只有在长安有生意的富人才大胆试验,结果事情办的很顺利。如此一来,帝国境内的各地商人、贵族才纷纷心动,托人给长安的长孙侍郎送信,希望能做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