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帝国危机(1 / 1)

霸业 此剑无名 1756 字 9天前

:帝国危机

此次出使汉国的使臣不仅仅是帝国的使者,还有各州郡世族的权贵。只是这些权贵此去汉国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购买粮食。

长安再次迎来了帝国浩大的使者团,此次帝国出使汉国的人竟然达到了恐怖的三千人,他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帝国的粮食订单。这些帝国贵族来到长安之后立刻展现出他们雄厚的实力,他们在长安购买宅邸、商铺,招募家丁。私底下结交汉国官吏,租种良田。看那架势是想在汉国定居了。

帝国贵族之所以如此疯狂地在长安置业,其实目的很简单: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帝国形势到底如何,这些贵族比谁都清楚。用千疮百孔,奄奄一息来形容已经丝毫不为过。若是没有巨人和熊国的进犯,帝国再维持一二百年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这次巨人和熊国的进攻太疯狂,大有不吞并帝国誓不罢休的趋势。

一年前帝国还有足够的实力抵御巨人,可自从克蒂鲁骑兵和昂可图步兵加入到巨人阵营之后,战争已经呈现了一面倒的局势。克蒂鲁牛豹骑兵太恐怖了,曾经所向披靡的帝国重骑兵在这种骑兵面前竟然不堪一击。以至于现在帝国只能凭借高城厚墙进行防守。

国土不断沦丧、城池丢失!百姓流离失所,将士损失惨重。粮草征集还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一个庞大的国家竟然征兵出现了困难。因为谁都知道和巨人交战活下来的希望很小,百姓宁可举家迁移,也不愿当兵参战。

贵族们掌控者国家的局势,他们最清楚帝国遇到的危机。其中也不乏有人想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局面,但他们也是有心无力。当两军实力悬殊太大的时候,紧靠着个人的努力已经无法挽回局面。所以帝国的贵族在内心深处已经对国家绝望了,他们要利用现在的时间把自己的家产弄到汉国来。虽然汉国也不一定能抵抗巨人和熊国的进攻,但至少从目前的局势看,汉国要比帝国多存在一些日子。

轩辕王后的贵妃轩辕玉娇这几天忙的不可开交,帝国来的使者很多还都带了家眷,这些家眷纷纷入宫求见。作为自己的娘家人,轩辕怡梦和轩辕玉娇当然不好不见,可每次见面也说不了什么。这些帝国贵族的家眷都是带着成箱的礼物进宫,说什么是家乡的特产,让两位公主尝鲜,其实打开一看都是金玉珠宝,价值连城。

女眷们话里话外都吐露出同一种想法:她们是要再长安定居了的,希望两位公主日后多多关照。

两位公主开始还不明白这些人的意思,这些帝国贵族为何要到长安来居住呢?专门派了太监出宫打探才问清楚了原因,原来帝国形势已经非常危急,不但巨人和熊国进攻猛烈,就连帝国内部也是战火连连,各地百姓揭竿而起,帝国已经危在旦夕。这些帝国贵族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不得已才偷偷运了一部分东西到长安,以做最坏的打算。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轩辕怡梦和轩辕玉娇两个人同时求救于汉王秦雄,希望汉王能看着他们两个的面子上帮助帝国渡此难关。其实两个女人能有什么面子,总不能为了女人,让自己的兵士到他国前线去战死。

秦雄告诉两位美人,不是他不想帮忙!而是汉国如今也非常的危急,和熊国大战之后元气一直还没恢复过来。新征的兵士五十万还没来得及训练,如何能上战场?不过现在汉国已经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帝国,廉价卖给他们兵器铠甲,帮助他们运送粮草。秦雄宽慰两位爱妃,帝国地大物博,有着上亿百姓,不会这么轻易被巨人吞并的。等汉**士训练好之后,他一定会派兵前往支援。

在秦雄的安慰之下,两位美人总算是平息下来。女人对国事、战事本来就不怎么警惕,她们两个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帝国的危机,其实就算意识到了这种危机,她们也是无力改变。

太华殿内坐着几位老臣:谢松、申无心、陆奢、王彻、陶瑞、长孙祖德、公叔皋。还有刁储和百里蛟等人。

秦雄翻开面前的一份奏折淡然说道:“情报司得到消息,上个月帝国贵族在长安一共买下了三百处宅邸,一千间商铺。如今长安商铺的价格涨了近一倍,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好事。但以本王看来,帝国恐怕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诸位爱卿,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大臣们互相看了看,最后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谢松丞相身上,丞相大人是应该第一个说的。

“大王,老臣对这件事也有所耳闻。帝国这些贵族果然身价不凡,出手阔绰,他们不但在长安购置宅邸,还去其他几个城市也买了商铺。也有不少人租种田地、入手商铺、作坊,工厂。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有数千万两黄金流入了汉国。这对我国商业确实有一些好处。但正如大王所说,帝国怕是已经真的到了穷途末路,老臣听说帝国使者说起各州郡的百姓造反,不管是征集粮草还是征集兵士,帝国朝廷都已经面临了巨大的困难。”

谢松说道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汉国与帝国唇齿相依,一旦帝国崩溃,必将直接影响到我汉国,其实从熊国兵退之后,就不断地就帝国流民偷偷进入汉国。虽然不是很多,但这也是一种趋势,随着帝国形势不断恶化,日后必然还有更多的百姓进入我国。大王不能不妨啊?”

等谢松说完,申无心点头说道:“谢丞相说的不错,帝国百姓太多,一旦大规模进入我国也是大麻烦。另外说来,帝国若是败的太快,巨人和熊国的损失必然很小,汉国的地域不如帝国广阔,兵士也不过百万而已,仅仅依靠几座城池怕是无法抵抗两国的夹攻。以为臣只见,大王应该帮助帝国维持下去,至少要延缓帝国亡国的时间。”

秦雄看了看诸位大臣,沉思片刻道:“两位丞相大人说的都对,本王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帝国若是再一年之内亡国,我汉国紧靠这百万多大军确实无法阻止巨人和熊国的进攻。但是我们该如何帮助帝国这也是个问题。当前帝国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巨人和熊国,而是国内不断蔓延的百姓造反。这个问题不解决,帝国必然先从内部崩溃。”

陶瑞捏了捏自己的中指,沉声说道:“汉王,老臣倒是有个主意,只是不知道可行否?”

秦雄笑了笑:“陶尚书不妨说说看。”

“汉王,如今汉国最担心的首先是帝国百姓的流入,短时间看粮食或许不是大问题,但这些百姓是需要有地方住的,他们要吃要穿,总不能一直靠朝廷供应。要让这些百姓不闹事,安抚他们的首选办法就是给他们良田耕种,这些人又了田地,就不会再去闹事。以目前汉国的剩余良田来算,哪怕是再有五百万流民进入也无妨。但这样一来,势必导致很多良田不能出租,给朝廷的税收带来困难。所以老臣以为,当下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进攻熊国。虽然老臣从来没去过熊国,但是听从熊国回来的将士们说,熊国之内渺无人烟,大部分良田都成了荒地,人迹罕至。若是大王趁此机会进攻熊国,吞并熊国数百里领土,不但能延缓熊国进攻帝国的进度,还能安抚帝国流民。同样,汉王还能开疆裂土,所以臣以为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作为朝中正二品的大臣,陶瑞是少数几个知道汉国火药武器的人之一。正因为知道了汉**队的真正实力,所有陶瑞才能说出进攻熊国这样的话来。若是在以往,汉国自保尚且不足,更何况进攻熊国这样强大的军事强国了。

听到陶瑞的建议,秦雄没有直接表态,他先看了看剩下的几个人。

"陆尚书,你以往呢?"

陆奢眉头一皱:"大王,以为臣看来这样似乎并不好。如今汉国是有了手雷等火药武器,但这种武器应该等到争霸天下的时候才能用才对。若是此时用在战场上,西戎和帝国知道以后必然索取,到那时给与不给都是个大问题。若是卖与他们,这争霸天下怕是就没了汉国的份。可若是不卖给他们,势必两国交恶。只怕其他四国联合起来对付汉国,就算我们有再强大的武器,也未必能应付过来。"

秦雄点点头:"不错,如今国内尚未完全恢复,兵士们还没得到很好的休息,盲目开战与国家并未是好事。至于帝国百姓进入我国的问题,可以让各地官府和军队严加控制。但凡又流民进入,一概抓起来统一安排。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让这流民去干苦力吧,不管是修路还是筑墙,只要不让他们清闲就好。"

众人纷纷点头,长孙祖德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折递给宋德:"汉王,帝国这些贵族自从来到我国之后,收大肆收购商铺,还插手各地的工业作坊。这些贵族们财力雄厚,能和他们竞争的商家实在不多,一个多月来,这些人不但买下几个造纸厂,还买下了木器厂,甚至还想入股钢铁厂,臣担心这些人别有目的,所以在暗地里一直卡着他们。导致这些商人意见挺大,臣一时没了注意,请大王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