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形势不容乐观(1 / 1)

霸业 此剑无名 1758 字 9天前

:形势不容乐观

当然,最可怕的兵不是克蒂鲁骑兵,而是巨人的步兵和昂可图步兵。尤其是当巨人步兵配合克蒂鲁骑兵进攻的时候,双方互补性太强。巨人步兵先冲撒西戎骑兵,然后克蒂鲁骑兵进行掩杀。最要命的昂可图步兵,昂可图部族有着天才般的大脑,他们虽然体格并不适合战场上的冲杀,但是他们最能分析战场局势,设计出最合理的武器。

应该说昂可图是个战争天才的民族,从汉国买来的弓弩,一旦落到他们手里,他们很快就能复制出来,而且还能想出应对的策略。

在其他附属于巨人的几个部落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天鹅族人,这些可以飞到空中的鸟人几乎所向披靡。只要他们非到一百以上的高空,任何弓弩对他们来说都是无效的。西戎学习汉国,驯养了几百只黑雕,但是黑雕的数量毕竟太少了。几百只黑雕对于十几万的鸟人来说,连塞牙缝都不够。

从去年开始,汉王失踪。汉国王室争权夺利,工业、商业纷纷受挫,再加上汉国本身也受到熊国的围攻。导致了帝国和西戎购买不到弓弩、弩箭、铠甲等军械,他们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没有汉国的支持,在战场上是多么的被动。

所以当两国得知汉王回归的消息之后都非常振奋,纷纷派出使者出使汉国,订购军械铠甲。

只是在短暂的振奋之后,轩辕宇尘和达拉奇罕两位国君也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汉国面积虽然不大,却已经无可置疑地成为天下最强大的一个国家。西戎、帝国、巨人、熊国在不断的战争,而汉国却在汉王回归之后再次进入了高速的发展之中。此消彼长,若是按照这种局势继续发展下去,任谁都能看出来,这天下早晚是汉国的。

西戎和帝国的使者在长安受到隆重的接待,他们廉价购买军械的要求汉王没有任何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但是出兵是不可能的。汉王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和熊国交战期间,汉国伤亡兵士超过七十万人,已经大伤元气。已经没有实力再派兵支援两国了。

帝都王宫德天宫书房,轩辕宇尘听完使者的回报良久无语。这样的结果他已经想到了,汉国的兵士本来就不多,再经过一场鏖战,剩下的也不会太多。让人家出几十万帮自己打仗似乎有点强人所难。能以很低廉的价格买到自己最需要的弓弩铠甲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有了这些军械和铠甲,至少能暂缓巨人的攻击,挽回颓废的军事状况。

使者回去之后,轩辕王又召见了几位朝廷大臣,商议了下面的军事计划。大臣们对汉王的相助还是非常满意的,虽然帝国也建了两座炼铁厂,但生产的效率还是太低,根本就满足不了战争的需要。尤其是铠甲用的钢片,帝国根本就造出来。汉国能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提供这些东西,既能节约帝国黄金,又能满足前线战事的需要。若是有了这些弓弩、铠甲,防守应该不成问题的。

大臣们告退之后,轩辕宇尘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后宫明妃的寝宫。明妃正斜靠在卧榻上看一副丝绢画,听说大王来了赶紧把丝绢收了起来,然后整了整衣服迎了出来。

“夫君,今天这是怎么了?看你一脸的疲惫,是不是那儿不舒服?”明妃关切地问道。

轩辕宇尘摇摇头,老太监扶着他坐在椅子上,他从坏了里拿出一封信递了过来:“这是梦儿的书信,使者从长安带来的,孤还没看,你先看吧。”

明妃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女儿的信写的很多,足有十几页。非常详细地描述了从去年汉王失踪到现在这大半年来发生的事情,也算是曲折婉转,惊心动魄。后面还写了她和后宫里的其他王后、贵妃们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坚持下来的事情,也很感人。最好写了些最近一些日子发生的事情,说汉王瘦了,别的贵妃们都有了孩子,自己却一直没有。

一封信看完,明妃有惊有喜,有悲有乐,到最后竟然落下了眼泪。没想到女儿竟然在汉国发生了那么多事情,不过现在一起都还好,也算是满意了。信里写到汉王的地方,明妃看了好几遍,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总希望多知道一点这个年轻君主的事情。

“怎么了爱妃!你怎么哭了?”轩辕宇尘关切地问道。

明妃擦擦眼泪:“都是梦儿的信!她在信里告诉我这大半年来发生的事情。梦儿那么柔弱的女孩,这一年来也慢慢长大了,我看着高兴。”

轩辕王接过信件,匆匆看了一遍之后又给明妃递了过来:“都是些儿女情长。”

“大王,使者这次去汉国带来什么好消息了么?”

轩辕宇尘沉默半响轻轻点点头:“也算是有好消息吧,汉王答应便宜卖个帝**械和铠甲。”

“嗯!还好,这个汉王还算知道轻重大义。”明妃俏脸上露出一丝赞许。

“唉……!有这些军械也只能保证组织巨人的前进,我们还不能对他们进行反击。这样长久的纠缠下去,我怕西戎那边抵抗不住,一旦西戎败退,帝国必然危机。我本来想让汉国出兵的,可这汉王找了个理由推脱,我还拿他没办法。”

明妃本来还想问什么理由,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其实不问也大概能想清楚。哪个国君愿意让自己的兵士在他国战死呢?更何况汉国的兵士本来就不多,即便是汉王肯出兵又能派多少?难不成汉王自己亲自带兵来帝国么?

汉王亲自带兵?明妃眼前一亮,她倒是很希望汉王能带兵亲征。

两个人正在发呆,忽然外面传来一阵匆匆的脚步声:大王,大王!长孙大人有急报求见大王。

轩辕王回到德天宫,长孙宏大人已经满头大汗地在那里等着了。见轩辕王进来,长孙宏赶紧把手里的折子递了过去:“大王!不好了,南华郡暴民聚众造反,声势浩大。如今已经有五十万人之多,南华郡太守、军司马死在暴民之手。如今南华郡十二个县皆被暴民掌控,形势危急,恳请大王调遣重兵前去镇压。”

“荒唐……!”轩辕王扫了一眼奏折愤怒地摔在了地上:“南华郡守太史雍前几天还有奏折呈上来,说郡内粮草征集顺利,百姓富足生活安定。这才几天时间,怎么他本人也被暴民杀死了?你们这帮让难道整日都在敷衍本王吗?”

长孙宏苦笑一声:“大王!臣不敢敷衍大王。臣只是如实上奏而已。或许,或许太史雍大人也有苦衷吧……!”

轩辕宇尘冷冷地看了长孙大人一眼:“哦!看来你似乎知道一点内情,速速给本王说来,本王赦你无罪。”

长孙宏暗自捏了一把汗,最终还是壮着胆子说了出来:“老臣身为御史监察,自然明白各地郡县之苦处。如今帝国两面受敌,军需粮草辎重甚多,国库中粮草早已不堪支付,只能从民间强制征收。再加上运输粮草所需劳役,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就以南华郡为例,此郡距离前线战场足有三千余里,粮食从南华郡运到前线最少需要二十天时间,这二十天里百姓还要自带粮食。来回往返就要四十余天,若再遇到刮风下雨,甚至要两个月的时间。押送粮草的百姓大都是家中男丁,他们离家运粮,家中田地无人耕种,百姓生活越发困苦。

各地郡守大都不敢得罪贵族,只能强征百姓粮草,还要百姓运输。如此以来,矛盾日益激化。才有了今日南华郡之乱啊!”

轩辕宇尘默然不语,他也不想强征百姓的粮草,可是他没有其他的办法。从自己继位到现在二十多年,战争就从来没有平息过。粗略算下来,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帝国兵士最少死了五百万之多。粮草、辎重、军械消耗更是不计其数。帝国国库中倒是还有不少黄金,但黄金不能当饭吃,不能抵抗巨人的刀枪。

“大王,以微臣之见,当今之计不如求助于汉国。臣听说汉国当下生产了一种更先进的马车,这种马车一次可运输粮食数千斤。如今帝国国库中还有些黄金,大王不如遣使携黄金入汉国,购买粮草,但是这些粮草必须由汉国百姓送来。如此一来可以大大缓解帝国百姓的劳役。”

轩辕宇尘看了看长孙宏,能说出这样的办法,看了老家伙一定是和别人商议过了。现在各地世族也不好过,一方面要支持王室打仗,另外还要镇压地方暴民叛乱,大家谁都不好过。

长孙宏也是帝国四大世家的人,他当然也要为家族利益考虑。

“如今之事当以平叛为先,孤王这就召集大臣商议此事。”轩辕王一脸疲惫地说道。

别看帝国纵横八千余里,有百姓过亿,经过连年的鏖战也是千疮百孔,几十万流民暴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各地若纷纷仿效,帝国必然万劫不复。

老臣们齐聚德天宫,众说纷纭,最后长孙宏的建议被采纳。由各地贵族筹措黄金五百万两,朝廷拿出黄金一千万两千万汉国购买粮草!只是这些粮草要汉国亲自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