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江山更爱美人
“五千三百金!”一个中年慢条斯理地说道。
大家纷纷朝中年人看去,很陌生,绝对不是汉国人。这人长的很有福相,气势不错,一看就是贵族。众人朝他看去,这人也不惊讶,坐在那儿微微一笑,看着台上的长孙祖德。
“好!五千三百金,还有人出价否?一、二、三!成交。”
于是西平街的三十间店铺就归了这位中年人。
接下来七八项都是一些店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胆子是越来越大,很多人后悔为何第一次没出高价。现在看来,那中年人的三十间店铺若是现在卖,最少能卖六千金。中年人还真赚了。
店铺卖完了,接下来就是几处宅邸,这个价格就便宜了很多,所以百戏院里的氛围被冲淡了不少。
“下面是飞雪城城东的葡萄酒作坊和两个大酒窖。里面还有两万捅葡萄酒原浆。低价三万两黄金。”
这算是一个**,虽然现在各国都开始酿制葡萄酒,但大家都认为,汉国的葡萄酒才是正宗。所以汉国的葡萄酒价格也是最好。两万桶葡萄酒原浆的价格就在两万两黄金以上,再加上酒窖建设,作坊成本,远远不止三万两。
“三万五千金。”
“三万八千金。”
“四五万千金。”
“五万!”
价格一路飙升,很明显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承受范围。竞标本来就是有钱人的游戏,穷人想都不要去想。
最终价格定格在七万四千两黄金,超出低价一倍半,中标的是汉国商人。
接下来又招标了十几个酒窖、作坊,价格也都不低。
时间接近中午,今天的竞标也到了尾声,最后一个竞标的是一家炼铁厂的四成股份。也是今天竞标的最值钱的东西。钢铁是目前汉国最赚钱的买卖,利润高的离谱。汉王能把炼铁厂四成的股份拿出来,可见也是下了血本。
“今天竞标的最后一项,汉源铁厂四成股份。得到这四成股份的商人,可以参与铁厂的生产,可以自行销售铁厂四成的铁器,利润也是拿四成。竞标者可以合伙参与,股权分配自行商议。现在开始竞标,低价二百万两黄金。”
“我出五百万两。”有个身穿紫袍的老者沉声喊道。
百戏院里顿时沸腾了起来。能出百万两黄金的人很少,这戏院里有大约五千多人,身价在百万两以上怕是五百人都不到。况且这还只是第一天的竞标,明后两天还有很多项目,项城、桐城、高池也有很多的项目,大家就算再急功近利,也不至于把所有的钱全部投到这里面。
“我出六百万两。”当初第一个买下三十间商铺的中间人这次又参与了竞标。
价格到了这个地步,以前还指望检漏的那些商人现在已经全面退缩,能出得起价格的也就四五个人。
只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价格就飙升到九百万两,这些钱若是放到秦雄手中,就算考虑到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土地成本,最少能建九个炼铁厂。这年头没有什么高科技,前面也说过,如果仅仅是基础设施投入,一座炼铁厂根本就用不到二十万两黄金,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才是最大的消耗。这种纯粹靠人力手工建设的炼铁厂,要用五万人三个月的努力才能建造起来。而后期地模具投入,生产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这其中就牵扯到技术问题。
价格定位在九百万两,已经没人敢再出声,这可仅仅是四成股份。从目前炼铁厂的盈利来看,一座炼铁厂一年的盈利在三百万两黄金,四成也不过是一百二十万两,也就意味着投入九百万两的黄金,仅仅收回成本就要七八年的时间。而七八年以后是个什么情况,大家可是都不知道。
“九百万两,还有人出价么?”长孙祖德不亏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九百万两黄金都没让他有丝毫的激动。旁边坐着的宋赞手心可都是汗了。
“我的亲娘诶!汉王这次闹大发了。一个炼铁厂四成股份就能卖到九百万两,明天可是还有另外一个炼铁厂也要卖呢。汉国可不止这两个大的炼铁厂,后面还有小的炼铁厂十几个。这家伙要值多少钱,岂不是一下子就把修建直道的金子全赚回来了么?”宋赞暗自念叨着。
紫袍老者回头看了看那个一直淡定的中年人,叹口气再次喊道:“九百一十万两。”
中年人撇撇嘴,因为在场的这些人里面就剩下他们两个还在竞价,若是私底下两个人商议一番,或许不必搞成这个样子。这中年人是帝国商人,那紫袍老者应该是熊国商人。
中年人摇摇头,意思是自己放弃了。
紫袍老者松了一口气,露出一丝微笑。
三天的时间,户部一共拍卖了五百多个项目,总资金达到了六千多万两黄金。如此巨大的数额让秦雄足足笑了半个时辰。发财啊发财!如今汉国全年的税收才刚刚达到一千万两黄金,这下就等于六年的纯收入,有了这些钱,他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陶瑞也给了秦雄一个具体的数字,如今汉国的黄金储备已经超过了两亿两。发行的金票也超过一亿五千万两。金票发行的太多也未必是好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物价提升的太快,贫富差距两级分化严重。
汉国百姓过的却是不错,云泽境内的百姓九成以上衣食无忧。但是说起日益增长的物价,很多百姓是难以接受的。有钱人太多太多,富商巨贾动辄上千万金,而那些百姓修建直道一个月才能得到四吊钱,还不到半两金子。这就是差距,这种差距在短时间内不会引起百姓的注意,但是时间越长积累的矛盾越多。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秦雄的注意,但是现在他已经没有时间来想这个问题。天启九年的大考日期已到,从全国二十二个郡以及帝国、西戎、熊人、狼人、东冶、冯国等地赶来的数万学子齐聚长安。来迎接帝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大考。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在那种士族把持朝政的国家,寒窗苦读的士子们没有什么出路,最多不过是做个门客、武将。试想公孙桐作为四大世族后裔,那么大的本事都没找到自己满意地工作,更何况这些没有任何根基的外人了。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汉国的科考不仅仅是考国策,还有医术、铁器、木工等等!很多祖传的工匠、木匠都希望通过这次科考来展现自己的实力,顺便学习别人的长处。谁不想做天下第一?
各地的学子也第一次体会到了长安这种后现代式的繁华,即便是帝国来的考生,见到长安这种近乎天人合一的设计,巧夺天工的建筑,也是感慨不已。如今的汉国从技术理念上来讲已经领先帝国数十年。
汉国的科考设计的科目有三十多项,整个科考要经历将近一个月的过程。从天启九年十月十五开始,一直延续到十一月十五。在这个过程中,考生在长安享有特殊的地位,任何行人、车辆、商队都要在为参加科考的考生让路。哪怕是汉王的马车都不能例外。
秦雄在十月十五这一天赶到了礼部的主考场,这里有三千士子参加国策的考试。其他的几个考场也都是满人,考场上严肃而认真,穿什么衣服的考生都有。其中有不少考生衣衫单薄,补丁罗补丁,让人看了心酸。
看着这些埋头写着的考生,秦雄想起唐太宗的一句话: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亦。
明妃和七公主、九公主正在紧张地准备婚事,这次七公主为汉王王后,九公主为贵妃,也是两个美人同时下嫁,跟当初婉儿和若媚结婚的时候是一样。作为汉王的秦雄也算是享尽天下美色,一辈子不但要娶两次,而且一次还能娶两个,固然有点荒唐,可秦雄也很喜欢这种荒唐。
国君的婚姻乃是大事,其中的礼节及其复杂。何时上车、何地下车、乃至站立的方向都及其严格,这些礼节要提前几天由礼部和帝国的使者商议妥当,然后记录下来。
十月十五这天,七公主和九公主就在紧张的排练中度过。而秦雄却在各处的考场中度过。
天启九年十月十六,汉王迎娶帝国两位公主,这件事和科考同时成为长安百姓的焦点。考生赴考、公主出嫁的时间都定在早上辰时。
迎娶公主的马车从万春园出发,先去长安宫举行婚礼,然后至太庙祭拜汉王祖先。一路上因为车辆太多,迎娶公主的车队几次停滞不前。
明妃对汉王的这种安排非常不满意,若是在帝国,公主过往的街道必须净街,任何人不得通行。现在可好,公主的车队竟然还要给赶考士子的车队让路。明妃和两位公主觉得似乎汉王对自己不够尊重,暗地里没少生气。
但是长安宫的迎亲理解还是让明妃和两位公主满意的,数万骑兵防护,宫女、太监几乎全体出动,迎接公主下嫁。
礼部尚书公羊沛也放弃了巡视考场,带着属下在长安宫紧张地安排调度。
到现在秦雄还没见过帝国的两位公主,开始的时候只说有一位宫主下嫁。后面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多了一位,这娶媳妇也能扎堆,难道帝国的公主多的嫁不出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