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者斩立决
“汉王,这次跟您不远千里搬来云泽的百姓里面大都是我汉军将士,都是为古汉国流过血的人,如今他们看着自己的父母妻子一个个饿死,怎能不激动。还请汉王为百姓想办法啊!”独眼的古城愤慨说道。
老头华元重拄着拐杖,饿的已经双手发颤,他抬头看了看孩子一般的秦雄,叹息说道:“汉王,这些诸夏的村民从来都没想过成为我汉国人,他们恨不得我们都饿死才好。如今云泽是用我古汉国三百里封地换来的,这些人如果不想做汉国人,就应该滚出此地,还请汉王果断啊!”
老头一看到秦雄那张稚嫩的脸也就失望了一半,一个孩子是不会有什么魄力的。
让三个人想不到的是,秦雄听了他们的话,脸色一寒,大声道:“宣陆奢来见我!”
片刻功夫,陆奢策马来到车前,秦雄对他说道:“再调五百兵士来上梁村。告诉村民得知,他们若是肯做我汉国百姓,值此国难之时,当为国出力。现在国家危难,汉王紧急征收粮草,每户家中每人只准留一担粮食,多余粮食一律上缴。上缴数量由宋赞带人统计,一年后由汉国王室统一补偿。不从者鞭刑,反抗者斩立决。”
听汉王说完,陆奢竟然没动,秦雄疑惑到:“你还有什么事情吗?”
陆奢面色难看,犹豫说道:“汉王,此举恐怕引起民变。”
秦雄长叹:“七千百姓民变总好过六万百姓民变,事急从权,乱世用重典。你手下有三千军士,如果不够的话,再从百姓中征调一些,这件事要快。”
上梁村几百壮丁此刻也是群情愤慨,下梁村已经有人陆陆续续赶过来,近千壮丁手持竹矛、刀枪一副要拼命的架势。他们确实没想过要做汉国人,更家看不起那些衣衫凌乱的屁民。
正在这个时候,那个身着铁甲的将军策马而来,站在两伙百姓中间,号令兵士抽出刀枪,一副要打仗的样子。两旁的百姓都有些紧张,毕竟军队是受过训练,而且有着武器、铠甲,一般百姓那里是他们的对手。这五百骑兵,对方三千百姓是一点问题都么有的。
陆奢调转马头,看着上梁村那些手持竹矛刀枪的村民,猛地抽出腰刀,高声说道:“汉王有令,云泽已经归属汉国,凡云泽之地百姓皆属我汉国子民,而今汉国有难,凡是汉国百姓当为国出力,帮助汉国走出危机。尊汉王令,,急征粮草。凡云泽百姓,家中每人只可有一担存粮,其余粮食一律上缴。上缴数量由书记官宋赞统计,一年以后,汉王给大家补偿。此乃汉王令,有不服者鞭刑,抗命者杀无赦。”
上梁村那些百姓义愤填膺,敢怒不敢冲,谁都知道冲上去就是一个死。很快从里面站出来一个老者,五十多岁年纪,体型微胖,举手投足之间带出一种气势,看来不是一般人。老者手里拎着一把长剑,站在众百姓前面,沉声道:“汉王口口声声说我们也是汉国百姓,可汉王何曾把我们当汉国百姓看待过。我们上梁村一百多户百姓劳作十几年才开垦出八千亩良田,汉王来此不由分说,把其中五千余亩给了新来的百姓,还砍伐了我们上百亩的桑树。我们人少,无法反抗,也只能忍耐。五天前,几百流民冲进我上梁村抢粮,村中百姓因护卫粮食,被他们打死三人,打伤六人,这件事陆将军你应该知道,为何到现在都不把凶手绳之于法?汉王从来只把从古汉国带来的百姓当着汉国百姓,根本就不在乎我们这些云泽百姓的生死。今日汉王要我们纳粮,纳粮可以,但我们要见汉王。”
“对……见汉王。”后面百姓高声呼应。
陆奢也不想把事情闹大,能不死人就不要死人,惹恼了原著民,也少不了一番杀伐,所以他赶紧让人去请秦雄。
秦雄乘车来到阵中,掀开车帘看了看那些义愤填膺的百姓,冷冷说道:“谁要见我?”
那老者把宝剑插入鞘中,拱手道:“墨庸见过汉王。”
接着,墨庸把刚才说的话又说了一遍,秦雄听了只皱眉头,这件事自始至终都是他们没道理,更何况还有百姓抢粮还要杀人,如果不惩罚肇事者,以后王法何在?可是百姓饥饿只能抢粮……!
秦雄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办了,陆奢见他发呆,知道他为难,高声说道:“汉王,以我看来,杀人者当严惩。”
“嗯……!杀人者偿命乃是天经地义,陆奢,你速速派人捉拿杀人凶手。墨庸前辈,我汉国几万百姓初来云泽,上无片瓦遮风避雨,下无寸地休养生息,若要生存,只能仰赖大家。只是我汉国国破家亡,暂时无法给大家补偿,但我秦雄保证,一年、只要一年,我一定把今天欠大家的粮食归还给大家。”
墨庸沉默半响,后面依然有很多人鼓噪,他终于抬起头:“汉王你真能如此保证?可万一你做不到呢?”
秦雄也很犹豫,他就算再有把握也不敢打这种保票,万一明年大旱、或者发大水、冰雹,到时候这些承诺就难以兑现了。但对于这种状况,他也没得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如果明年不能把欠大家的粮食归还大家,那就按照每担一金给大家黄金。”
墨庸又不是傻子,这样说一个是要得到一个承诺,另外一个就是给自己这些人一个台阶下。墨庸是什么人,十五年前他可是诸夏国的监察御史,他比那些普通百姓更清楚,现在的汉王并没有更多的办法来解决百姓的问题,让七千人造反,总比让六万人造反的好。这些粮食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还不如乖乖的交出去,留个好印象,以后还好办事。
“上梁村的乡亲们听着,我们以后就是汉国百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既然得到了汉王的承诺,我们赶紧回去把粮食准备一下,交给兵士。”墨庸好不犹豫,转身对着那些百姓喊道。
墨庸在上梁村和下梁村看来非常有地位,他的话比陆将军说的都管用,那些村民虽然依旧愤慨,但都转身拎着竹矛刀枪缓缓离去。秦雄和陆奢都松了一口气,就连旁边的宋赞也觉得放松很多。老宋在云泽已经几年时间,跟这里的百姓多多少少有了点感情,看着他们被杀,心里绝对不好受。
在陆奢的疏导下,上万百姓陆续散开,都回家准备口袋迎接汉王放粮。
谢松叹口气,暗自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艰。他是个清高的人,自幼随韩渠学习,日夜苦读钻研水利农田之道。二十五岁游走各国,想用自己苦学来的知识谋取一官半职,也好为民牟利,谁想到各国王侯大臣垄断朝廷,朝廷选拔的官吏都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后辈就是门客或弟子,自己这外人终究不被重用,即便偶尔提出点想法也要被那些士大夫冒名用去。惶惶如丧家之犬奔走在各国公侯门下二十余年,最终被迫来到云泽做个闲云野鹤,其实心里还是希望心中抱负能得以施展。
先前陶瑞是个摆设,他早早放弃了希望,现在来了汉王,而且非常重视自己,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谁想到汉王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而且带着几万乞丐般的百姓来到这沼泽之地,连吃饭都成问题。若想在云泽有所成就,必须是有大魄力、高威望的君主,奋斗二十年才有希望,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一年啊!
人活着必须有理想,不然就是一具行尸走肉。谢松暗下决心,只要汉王重用他,他愿意散尽家财资助汉王重振汉国!
“谢先生,中午跟我一起用膳,我还有事情要向你请教。”秦雄撩开车帘小声说道。
谢松一惊,从发呆中清醒过来,赶紧点头说道:“好,汉王请。”
朝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秦雄现在面临的就是这个严重的问题,一个国家竟然连最基本的官员编制都没有,出点屁大点的事情就要让陆奢和宋赞处理。这两个人都快被逼疯了。秦雄想利用今天这个吃饭的机会研究这件事。
护卫从附近老乡家里买来一头羊,本来想让四个侍女按照自己的要求把羊肉切成薄片,谁想到羊肉如果不冻的话,很难切。最后切出来,厚薄不一,杨雄也就忍耐了。他今天要跟这几个人一起吃一顿火锅,非常原始的火锅。
陆奢、谢松、宋赞、秦雄四个人,每人面前一个铁锅,还有两盘羊肉、一盘牛肉、几盘青菜。谢松三人大眼瞪小眼,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陆奢用筷子加起一块羊肉,沾了点盐,张嘴吃了下去,咀嚼两口点头说道:“够鲜,不错啊!”
这次轮到秦雄傻眼了,他尴尬地笑了笑:“陆将军,不是那样的,你先把肉在沸水里面煮一下,然后再沾点作料,应该很好吃的。”
看到秦雄的吃法,几个人这才明白,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味道确实还不错。
“今天让大家放下所有的事情来这里用膳,只为了一件事:我古汉国破家亡,被诸夏和陈国逼到了云泽这荒芜之地。王侯公卿死的死,降的降,剩下大部分投靠了边城的二王子秦烈。如今几万百姓随我迁来云泽月余,竟然还没组建起最基本的朝廷。现在民生凋敝,但凡有点事情都只有陆奢将军和宋赞先生去忙碌,如此一来太没效率。今天召集大家就是要商量这件事,从几万百姓里面选拔贤能,委以重任。”
组建朝廷这件事大家都知道属于迫在眉睫,可你看看在座的都是什么人?陆奢--护卫将军,参军十五年,只会打仗。谢松--隐士,最多做过人家的门客,连朝堂都没上去过。宋赞就更别说了,相当于一个县政府一个打字员。这些人组建朝廷,他们自己都没那个自信。本来稍微靠谱的就是叶公公,好歹对汉国的官员编制还能搞懂。至于陶瑞公公,也是典型的半瓶醋,一个被流放的官员而已。
秦雄的话一说完,旁边顿感三个人食不下咽!就连谢松这等平时清高之人,也忍不住愧疚起来。堂堂一个汉国,竟然混到了这等地步,这可真是瘸子里面挑将军。其实秦雄也好不到那里去,他连这个时代的官职都搞不清楚,所以那天就稀里糊涂地给了陶瑞一个大司徒的官职,大司徒是什么人?相当于后世的国家副总理,主管民政、土地资源、农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