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正确的选择必须坚持到底(1 / 1)

第七节 正确的选择必须坚持到底

【例1】

索尔兹堡的主教想在在当地的犹太人中选出一位代表,这位代表要能和一位基督教的学者辩论,辩论会在教堂广场上举行,全体居民都要观看的,而输的一方当场就会被杀头。

索尔兹堡的主教选的这位学者是圣经的大权威,当地有名的神学家。这让犹太人吓坏了,他们撕破衣裳,开始斋戒。犹太教会还发布了一道消息:不管是谁愿意参加与基督教学者的辩论,都得向大拉比汇报。结果人们等来的是一名犹太裁缝——祖斯坎德。

社区的犹太人都觉得很奇怪:这就是要代表他们去和那个最博学的学者辩论的人吗?可是又能怎么样呢?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因为谁都知道谁出来当代表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去送死,没人会相信自己能辨过博学的学者。但是,这个城里的裁缝来了,愿意为大家的利益和敬奉上帝,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

索尔兹堡的主教规定辩论的日子到了。所以人都按照主教的命令聚集在教堂广场上。主教让犹太人的代表裁缝祖斯坎德走上前去开始辩论。

裁缝祖斯坎德对博学的基督学者说道:“如果你是犹太教义的权威,那么请告诉我:希伯来文Loldati是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学者立即回答,并带着不屑。

“啊哈!”裁缝祖斯坎德高兴地叫道,“我再问一遍:希伯来文Loldati是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学者对很快地回答,这回还有点发怒了。

主教听到学者第二次明明白白地承认了“不知道”,就宣布辩论就此停止。宣判裁缝祖斯坎德赢了,学者输了,并很快就绞死了那个学者,犹太人呢,都高兴地唱着感谢上帝的歌儿。他们簇拥着胜利的裁缝祖斯坎德去见拉比。

“告诉我。”拉比说,“你怎么就能想到这么聪明的问题去难倒那个学者的?”

“拉比,我来告诉你。”裁缝祖斯坎德说,“我不认识希伯来文,只能看意第绪语翻译的希伯来经,它对希伯来文”Loldati“的翻译就是‘我不知道’。所以我就想:要是神圣的意第绪语圣经都承认我不知道,那这个学者怎么可能知道呢?所以,你们都看到了,我的判断是对的。”

裁缝祖斯坎德相信自己判断是对的,并坚持下去。

坚持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一位工作了30多年、成绩斐然的经理马上就要退休了。一天,年轻的接班人向他请教几十年来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老经理说:“其实,想要获得成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成功的关键只有五个字:正确的判断。”

“可是,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呢?”年轻的经理问道。

“当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通过经验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了。”老经理回答。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经验呢?”新经理又问。

“通过错误的判断!”老经理斩钉截铁地回答。

工作中,实现每一个目标都需要付出代价,换言之,就是要具备完成目标的条件。我们一定要通过一个一个的目的去完成实现目标的条件。目标定了,一定要先做目的,这样做就是从理想到了现实。人不能只凭靠目标活着,这样活的人就是理想主义者,所以人一定要有目标又要有现实。说到这,我的朋友现在能理解吗?近来她一味的围绕着目标在努力着,可是我觉得她没有真正意义上梳理一个一个目的,也就是通向成功的条件,所以,我担心,成功尽管在她的努力下可能能成为现实,但是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并不能说她真的就清楚目标与目的的相互关系。

为什么员工富不了而老板就能富?因为员工必须从老板那里拿到工资。人要明白了就别再想以前是如何活着了,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要讲究明明白白的活。社会对你的认同感越强,你的资源面就越大,实际生活中就是一个个目的的串联,人人都要建立以人为资源的目标,其目的是人的资源的能力,没有一个个人的能力想迅速合成群体资源是很难的。所以,所有的判断必须建立在有利于这个发展的目的上。决策就是怎样能够判断正确,人生,事业,都是一次一次的判断,人无时无刻都不能放弃判断。

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需要合理的分配时间,人生需要建立不同成长阶段的奋斗目标,就要把握实现目标所需要赢得的时间。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要讲究逻辑。在逻辑上特别讲究逻辑的取点,做事也好,看人也好,你就要站在正确的判断上看目的。好心好意为什么不能得到好的结果?就是因为取点不对。时间只是一个条件,还要有能力,还要配置重要的条件,就是资源。在这样三位一体的平台上,加之正确的判断,成功的几率就会变得很大。

【例2】

苏格拉底把他的学生带到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

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说“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

等到学生们都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苏格拉底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老师,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的学生一起向苏格拉底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说:“孩子们,再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人生没有假如

美国著名牧师内德·兰赛姆,在94岁临终时留下这样一句遗言:“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也许就因为一念之差,才使世界上有了富翁与乞丐。也就是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什么样的抉择,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当今社会,人人都要面对竞争,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根本不存在绝对安全的行业、单位,或者职位。国营企业越来越少,岗位竞争压力渐渐增加。举例来说,即便是你不想做的马路清洁工,粪便清洁工,也未必没人去做,或许你的后面正有几个人排队等着应聘。

“在生活中你必须承担责任,至少你应承担点什么,否则,你会爬在地上,永远不会成功”。时代逼迫每个人必须做出选择。

虽然说生活中处处是机会,但是,对人生具有重大影响的选择机会并不是很多。因此,在关键的时候,一定要做出明智的选择,以免造成终身的遗憾。

【例3】

李斯是秦朝的著名丞相,但做丞相之前,李斯也只是一个管粮仓的小官。

有一天,李斯到粮仓外的一个厕所解手,看见一群老鼠因为他的突然到来,尖叫着四处逃散。李斯发现这群在厕所内安身的老鼠,个个都瘦小干枯,且毛色灰暗,身上又脏又臭,看上去真丑陋。

李斯看着这些老鼠,忽然想起了自己看管的粮仓中的老鼠。粮仓里的老鼠和厕所里的老鼠真是天壤之别,粮仓中的老鼠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皮毛油亮,整日逍遥自在,并且大胆,见人也不跑。

看到这些,李斯想,人生如鼠,不在仓就在厕,位置不同,命运也就不同。再联想到自己呆在这个小小的仓库中做了多年的小文书,根本没到过外面的世界,不就如同厕所中的那些小老鼠一样吗?整日在那里挣扎,过的非常艰辛,却全然不知外面有粮仓这样的天堂。

于是,李斯下定决心,决定选择另个一种活法。去寻找外在的粮仓,使自己由一个穷官吏发展为达官贵人。这样选择后,第二天,李斯就离开了这个小地方,去投奔当时的儒学大师荀况,学习寻找“粮仓”之路。二十年后,李斯成为秦朝的赫赫有名的丞相。

正确选择源于自知之明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并不是每一条路都适合自己。通常,一次选择就能获得成功的十分幸运,也十分少见。这种情况的发生,一般是源于成功者的兴趣、爱好和毅力,并且较好地把握了“自知之明”。

能够做出判断并非易事,而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更难,不仅要对事,还要对人,决策者要对有利于自身的目标进行判断,不能忽略了自身。要弄清楚事情与人,还有自身之间的联系。如果三者之间没有联系就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你知道你想要什么,你知道你要干什么,因为你知道你缺少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的观察、了解、比较、分析都是围绕着目标来做的。那么,目标与目的的关系是什么?两者之间谁服务于谁呢?实际上,它们并不相同,没有重合之处。目的一般属于短期内实现的事情,而目标要长远一些。目的一定是匹配于目标的一个条件,所以,目的服务于目标。

弄清楚这些之后,你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你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干什么,自己缺少什么……也就是说,你有自知之明。然而,对于很多人而言,很难在短期内认清自己的本质,选准努力的方向。他们必须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也必须审慎地做出判断,才能逐渐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

人生最忌讳“恋战”的做法,因为有些事,大局既已无望,就应该迅速放弃,另找其他出路,不可耗空自己的一生。

尽管,“人往高处走”不是很舒服的一种走法,但是在适应的过程中,你必定有所收获,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过程,提高了层次,激发了潜能。同时也会知道:选择不是无限次的。衡量自己的志趣、特长、教育水平和学习能力之后,你便会做出最恰当的判断。

·学习

1、学会学习;

2、学会做事;

3、学会做人;

4、学会共处;

·改变

1、改变从思维方式开始;

2、从每一件小事开始;

3、从现在开始;

4、从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