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完美沟通成就完美结果(1 / 1)

第八节 完美沟通成就完美结果

【例1】

有一天,苏格兰农夫弗莱明当他的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水沟里有小孩子的哭声,赶快跑去,发现一个小孩掉到深水沟里,于是他赶快把小孩子救上来。

过了一天,一辆豪华的马车停在农夫弗莱明家门前,一位优雅的绅士走出来,向弗莱明自我介绍是那个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农夫弗莱明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

正在他们交流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的门走进来,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你儿子,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你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弗莱明听了,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最后真的成了令他父亲骄傲的人,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荣获诺贝尔奖的盘尼西林的发明者。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又染上肺炎。这是一种不治之症,但是,有了盘尼西林这种药物后,他就得救了。这位绅士是英国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就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人际交往就是实现利人和自利的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辅佐你走向成功,甚至让你重获新生。

人际交往是一种辅佐手段

只要你在社会中生存,就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人际交往是为了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生活协作的手段,也是一个人获得精神愉悦和满足的方式。可以说,人际交往是人类世代遗传下来的安全感的需要。所以,人际交往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人们向往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无一例外地讨厌面具、虚伪和险恶。然而,随着竞争的激烈,生存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将美好的意愿藏在了心理,再也无法做到对别人友善、理解、宽容,甚至有些人已经不知道应该怎样与人交往了,性格也变得令人难以接受和容忍。希望与人融洽、快乐的相处,成为一种奢望。实际上,这并非难事,只要你懂得换位思考,学会表达自我,明白如何协商改变,一定会拥有令人羡慕的社交能力。

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真切的感受别人的痛苦和困惑。而不是碰到问题就感到自己受了伤害,怨天尤人,一味埋怨。

表达自我是要和对方充分沟通,确认对方真实的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愿望,防止误会的产生。这在一开始会比较难,但是一旦这么做了并坚持下来就会避免许多新的问题出现。

每一个人都有缺点,人无完人。自己会希望别人改变,别人同样也会这样要求。这个时候大家就要各自退一步,学会协商,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或者适合改变的气氛下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方接受改变则最好,如果最终或多次协商不成则不可强求,尽到人际交往的义务则可。

延伸阅读

人际交往的“五大智慧”——

“理解别人的不理解!”这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智慧。

·承认别人不理解的现实

·尊重别人的不理解,认为它总有一定合理性

·尽可能了解别人为什么不理解

·采取让别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让其理解

“换位思考”是人际交往的第二智慧。

“换位思考”是完全转换到原来对方的位置思考,从而更理解人、宽容人。一个人的错误,往往只从自己的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就得学会换位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行为。

辩证地把握人生是人际交往的第三智慧。

富兰克林在参加某次议会活动时,有位议员对他大肆攻击。富兰克林并不反驳。他知道这位议员非常博学,又听说他珍藏了几部非常珍贵的书,于是修书一封,希望借书一阅。议员立即把书送来。一星期后,富兰克林将书送还,并附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那位议员本来不和富兰克林说话,但自从“借书事件”之后,遇到富兰克林,竟然主动上来打招呼,并表示愿意帮他任何忙。

人际关系的辩证法:有时受(接受)比授(给予),更能给人以快乐,并让人有更大成就感。

汉语的“人”字,十分有哲学意味,那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互相支撑。“今天你帮我,明日我帮你。”这是最浅显的表述。人不自利,会变成寄生虫;只自利,易成为吸血鬼。自利与利人相互统一是人际交往的第四智慧。

人们常说“前人栽树,后人纳凉”。

每个人都享受过前人给我们创造的幸福,当然也有责任让后来者享受我们奉献的成果,这是回报。懂得感恩是人际交往的第五智慧,也是最珍贵的一种智慧。

【例2】

据说某地有一个哑巴,人们都传说这个哑巴最懂别人的心意。

一位农夫找到这个哑巴,哑巴伸出手张开五指再握成拳头竖起大拇指,农夫忍不住老泪纵横:“真是太知我心意了。”丞相妻子听说了此事,找来哑巴:“你说说我最想的是什么,要是说错了我就让你在我家做一辈子苦力。”哑巴又伸出手张开五指再握成拳头竖起大拇指。丞相妻子一看大喜过望竟将哑巴奉为上客。皇帝听说后叫来哑巴:“你听好了,我要让你算算我最想的是什么。这一次你要猜对了,我就将公主许配给你,若是错了就必须死。”

哑巴竟然又是老动作。皇帝也没有食言,真的将公主许配了哑巴。但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哑巴却连夜逃走了。

原来,哑巴这个动作只不过是说五指之中拇指为大,但农夫刚好是家中五口人靠他一人养活;丞相妻子也想在五房中受独庞;而皇帝恰有征服世界五洲的野心。于是,哑巴便成了神人。

故事虽然荒谬,却说明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生活中因为缺少沟通,我们往往就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主观地去理解别人的行为。

沟通无处不在

职业生涯中,我们总是会不经意地面对种种令人尴尬的场面,大多数职业人士在工作和事业上的成功,25%靠天才和能力,而75%靠沟通。因此,对于任何一位职场上的人来说,沟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沟通无处不在,它像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一样重要。人与人之间必须要沟通,没有沟通,没有信息互动,一切都将停滞。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所有人之间都需要沟通的艺术。针对不同的目标对象,有策略地沟通。

部门与部门之间,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出现问题就不能积极配合,而面对其他部门的抱怨又倍觉委屈,当真正了解到每个部门其实都很尽职时,都有一些实际困难时,再做工作也就不会心不平气不顺了。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沟通则更显重要。如果一家企业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员工就会对企业缺乏认同,时间一长,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会变成一滩散沙。更严重的情况下,员工会对企业发生某些抗拒的行为,到了那个时候,纵然企业有再好的管理制度也无济于事了。所以,每家企业都应该意识到——走向成功的关键不是拥有资源,而在于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在这里,有效的沟通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它可以为企业管理创造更和谐的环境,进而转化为推进企业管理的资源。

假如企业内部员工如果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进行有效信息的互动和交流,员工可以自由地表达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这可以增进了对企业本身的信任和自信,还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变被动的管理对象为主动的管理协同者,有利于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也利于企业的良性成长。

自测训练

1.你是某家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你的属下当中有三位员工最近经常迟到,你想找他们谈话。这三位员工平常的表现不一样,A表现很好,B表现一般,C表现很差,你将怎样做?

2.总部要派人力资源部的一位领导到你分公司做销售经理,而你心中的理想人选不是这位领导,早已内定。于是,你回到总公司和总经理沟通,请思考你的谈话内容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自己的工资收入比较低,因此想申请加工资,你将怎样和你的经理沟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一次,哈佛大学里的一位名叫克兰顿的大学生到校长室申请一笔学生贷款,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竟然很快就被获准了,克兰顿十分感激地向校长伊力特道谢。克兰顿怕耽误校长宝贵的时间,在道完谢后正要推门出去时,校长伊力特亲切地说:“有时间吗?您不妨再坐一会儿。”接着,克兰顿十分惊奇地听到校长说:“你在自己的房间亲手做饭吃,是吗?我上大学时也做过。我做过牛肉狮子头,你做过没有?要煮的很烂,这可是一道很不错的菜呢!”接下去,他又详细地告诉学生怎样挑选牛肉,如何使用文火煮,如何切碎,然后放冷了再吃。“你吃的东西必须有足够的分量。”校长最后说。多么了不起的哈佛大学校长!有谁会不喜欢这样的人呢?

伊力特校长之所以哈佛大学有名的校长,就是因为他这样在细微之处打动人心。努力使自己对别人尊重、感兴趣。

如何打动人心?

人际交往中,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打动别人,而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谈论或分享他最珍贵的事。当你了解一个人之后,便会知道他最感兴趣和重视的事物,尊重对方,并与其探讨他所感兴趣的事,不但会受到欢迎,也会使生命获得扩展。

拜访过罗斯福的人,都会惊叹他的博学。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属于哪一个阶层的人,他都能针对你的特长侃侃而谈。其实,想要掌握这个方法很简单——当罗斯福知道访客的特殊兴趣后,他会预先研读这方面的资料以作为话题。因为罗斯福知道,打动人心的最佳方法,就是谈论对方所感兴趣的事情。所以,他在这方面表示出极大的尊重和热情。

美国纽约银行家杜威先生说道:“我仔细研究过有关人际关系的丛书,发现必须改变策略,我决定去找出这个人的兴趣,想办法激起他的热忱。”所以,如果你希望别人喜欢你,你就要抓住其中的诀窍:了解对方的兴趣,针对他所喜欢的话题与他聊天。

你必须保持这样一种良好的心态,即遇到每个人,都认为他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而一个绝对可以赢得他喜欢的方法是:以不着痕迹的方法让他明白,他绝对是一个重要人物,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他。

美国著名女企业家玛丽凯曾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那就是赞美和认可。”

金钱并不能完全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而赞美却恰好可以弥补它的不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你对他们真诚的表扬与赞同,就是对他价值的最好承认和重视。而能真诚赞美下属的领导,能使员工们的心灵需求得到满足,并能激发他们潜在的才能。所以,打动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赞许。

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相信你能够体会到赞美的力量有多强大了。

韩国某大型公司的一个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被人忽视,也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当公司的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

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为何会不顾生命危险和小偷搏斗时,这个不起眼的清洁工说:“每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深深地打动了这个员工的心灵,以至他对公司“以身相许”。这也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士为知己者死。”

除了赞美的语言之外,幽默的言谈也很重要。

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相比于那些没有幽默感的人来说,谈吐幽默的人更容易获胜。在交际场合,幽默的语言极易迅速打开交际局面,使气氛轻松、活跃、融洽。在出现意见有分歧的难堪场面时,幽默、诙谐便可成为紧张情境中的缓冲剂,使朋友、同事摆脱窘境或消除敌意。此外,幽默、诙谐还用来含蓄地拒绝对方的要求,或进行一种善意的批评。平时应多积攒一些妙趣横生的幽默故事。

言谈举止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体现。幽默的言谈会显示出你的开朗、热情,让人感觉随和亲切,平易近人,容易接触。很多人在社交中十分担心没有出众的言谈来打动或吸引别人,以致于精神紧张,表情、动作都变得十分僵硬——拥有过强的自尊心会让你无法说出幽默动人的语言。因此,首先要放松心情,保持自己的特点,切忌矫揉造作、生搬硬套。或许你曾经见过这样的人,他们在“亮相”时昂首阔步,气势逼人,在跟别人握手时要像钳子般有力,跟人谈话时死死盯住对方……这种故作姿态,不仅会令别人感觉难受,连你自己也觉得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