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1 / 1)

折戟 丐殿殿主 3102 字 5天前

就在当天晚上,高顺带领陷阵营连同两千兵马趁月色偷袭守住平城四隘之地的一万匈奴,因有两处得知兵败消息稍早,损失不大,其余两处五千多人马竟损失达一半之多。Www.Pinwenba.Com 吧那万夫长见大事不可为,领着残军急撤回,往河东郡平阳赶去。

此次一战,南匈奴元气大伤,周边其他野蛮例如鲜卑等必不会放过吞并的机会,届时大战不可避免,南匈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已成定局。

平城城内,秦羽房中。秦羽正在聆听着高顺的捷报与伤亡情况。

“此次战役,消灭匈奴兵马共计九万余人,逃脱者几千。单于于扶罗,其子刘豹,其弟呼厨泉均已身死。我军共计五千八百余人,伤亡两千八百余人。”

秦羽听着数字,心情有些沉痛,良久开口道:“最是无情战火时,也不知何时能结束纷乱不休的局势啊。哎,幸好伤亡还在承受范围之内,战后事宜我会妥善安排下去的,抚恤军队的费用不用当心,我定会处理好的!”

高顺严肃的点点头,两人安静了一会儿,高顺见无事便要退出。秦羽浇筑高顺,道:“羽明日便要返京,不知将军有何打算?”

高顺身子一震,还是答道:“自当回京交付命令!”

秦羽轻声道:“如今天下群雄并起,有才之人无不寻找明主,施展抱负。董卓狼心狗肺之辈,你家将军吕布本事世间罕见英雄,却栖身董卓,好利而忘义。而吕布似乎并不待见将军,屡次冷落将军。将军大将之才,难道不欲在这乱世建功立业乎?”

高顺心里募的一动,手指颤抖了一下,半晌答道:“古语有云‘一马不鞴双鞍,忠臣不事二主’。将军好意,顺心领了!”

秦羽整理衣衫,沉声回道:“不是也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耶!吕布如此对待将军,将军却忠心侍主,早已报答其恩。羽自知浅陋,年纪轻微,但眼见百姓处于水火之中,饿殍遍野,其心何忍也!愿求将军相助,早日还天下一个太平!”说完对着高顺弯身行礼。

高顺连忙避过秦羽的大礼,答道:“将军不可!折煞小将了!”

秦羽干脆跪在了地上,诚心说道:“将军还不愿助我乎?”

高顺心里大是震动,自己一个不名之辈,屡屡被吕布轻视,不肯重用。今秦羽身为两郡太守,竟下跪相求。当今天下混乱,自己志愿不就是寻找一个明主,早日让百姓回归安宁,重现盛世吗?

高顺脑海又闪过那日对敌归来之时,秦羽拍着自己肩膀说道:“将军英武不凡,虽不苟言笑,但甲兵暗藏,大将之才也!”的话语,不过几日相处而已,竟这般了解自己。

还有秦羽大战之时毫不畏死,爱惜士兵性命,同甘共苦,有勇有谋等等手段,不正是自己想要追寻的明主吗?

高顺脑海滤过一幕幕,当即不再犹豫,单膝下跪,握拳禀道:“将军不嫌顺才能浅薄,恩待如此,顺敢不以死相报!顺,拜见主公!”

秦羽听完大喜,连忙扶起高顺,道:“我得将军之助,大业有望矣!”

当即兴奋地牵着高顺出了房门,唤来下人大摆筵席,与高顺同席畅谈,直至深夜。第二天大军收拾停当之后,便率领大军往长安而来。

......

此战秦羽以几千兵马破敌数万,驱赶蛮夷的消息传至朝廷,朝廷震动,天下震惊。一时间秦羽之名几乎人尽皆知,百姓津津乐道,将事迹渲染夸大,私下取了个名号,大汉第二个霍去病。

朝廷加封秦羽为卫将军,平敌侯,遥领豫州牧,高顺为荡寇将军,典韦为震威将军,其余也都有封赏。

且说董卓自纳王蓉后,为色所迷,一个多月不出府门理事。董卓偶染小疾,王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董卓心里更是欢喜,对她宠爱有加,视为掌上之玉。

一天吕布入内问安,正值卓睡。王蓉在床后探出半个身子含情地望着望吕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挥泪不止。

吕布心如瓶碎,揪心不已。不巧董卓双眼朦胧,看见布注视床后,目不转睛,回身一看,见王蓉立于床后。

董卓大怒,喝叱布道:“你竟敢戏我爱姬耶!”连忙呼唤左右,将吕布逐出房外,今后不许入堂。吕布怒恨而归,路上遇到李儒,将董卓话语告诉了李儒。

李儒听后大急,快步跑到房间,入见董卓,劝道:“岳父欲取天下,何故以小过责备温侯?倘他心变,大事去矣。”

董卓此时也有些后悔,询问道:“奈何?”

李儒淡淡道:“明天早朝,将他唤来,赐以金帛,好言慰之,自然无事。”

董卓依言。次日,使人唤布入堂,安慰道:“我前日病中,心神恍惚,误言伤了你,不要记在心上。”

随即赐金十斤,锦二十匹。吕布拜谢回去了,然而身虽在董卓左右,心里却每日挂念着王蓉。

又过了几日,董卓病情渐渐好转,到朝廷商议国事,吕布看见董卓与献帝商议之中,趁着间隙离开了皇宫,到司徒府中来见王蓉。两人相见在凤仪亭中。两人倾心吐露心意,缠缠绵绵,偎偎倚倚,吕布环抱着王蓉赏景谈情。

吕布恐呆得久了董卓起疑,便要离去。王蓉泫然欲泣,扯住吕布衣襟,泪眼汪汪道:“将军如此害怕老贼,妾身无见天日之期矣!”

吕布的身子一下僵住,迈出的脚步停在空中,脸色憋得通红,半晌转身回来,一把抱住王蓉:“容我寻找良策。”语罢,提起戟便又要离开。

王蓉放开衣襟,绣巾擦干泪水,指着吕布讽刺冷笑道:“妾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灌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谁想反受他人之制乎!”说完只觉心里难受如堵,自己一生便这样被毁,不禁泪下如雨,绣巾遮脸哭泣不止。

吕布羞惭满面,手握着画戟,青筋暴露,时而展开,脸色变幻莫测,最终还是回身搂抱王蓉,用好言安慰,不忍离去。

却说董卓在殿上,回头不见吕布,心中怀疑,连忙辞了献帝,登车回府,远远看见吕布的赤兔马拴在府前。心里顿时有不好的预感,问门前下人,门人答道:“温侯往后堂去了。”

董卓顿时愤怒犹如滔天,叱退左右,快步走到后堂中,寻觅不见。呼唤王蓉,王蓉也不答应。急问房间侍女,侍女答道:“王蓉在后园看花。”

董卓于是又赶往后园,肥胖的身子已将他累得大汗淋漓,心脏似乎都要跳脱出来。刚迈进后园正见吕布和王蓉在凤仪亭下共语,画戟放在了一边。董卓大怒,顾不得呼吸不畅,用力大喝一声。

吕布见董卓到了,大惊失色,回身便跑。董卓也不知哪里来得力气,竟飞快就跑到了凤仪亭,抢了画戟,拿着画戟来追吕布,口中大骂。

吕布身姿矫捷,跑得快,董卓跑了几米便跑不动了。眼见吕布便要离开了后园,董卓酝酿了一下气力,拿着画戟对着吕布掷去。吕布看见画戟飞来,捡起一块石子,将戟打落落在地。

董卓此时已经赶来,拾起画戟便要再次追去,吕布早已跑了出去。董卓跑到园门,一人飞奔前来,与董卓胸膛相撞,董卓身躯肥大,且武艺不弱,摇晃了几下便站定了。

可那人怎会是董卓的对手,只听噗通一声,摔在了地上。董卓看去,却是李儒。,李儒连忙爬起来,告了声罪,董卓忍住怒意与李儒至书院中坐定,董卓问道:“你为何来此?”

李儒道:“儒刚到府门,听见打闹之声,想来看出了何事,不想正碰到温候慌忙逃窜,口中直呼:‘太师杀我!’便想来询问缘由,作和调节,不想碰撞了岳父,还望恕罪!”

董卓哼了一声,怒道:“叵测逆贼!调戏我爱姬,誓必杀之!”

李儒不想事情竟是这般状况,暗骂吕布做事糊涂,不分轻重。脸上却严肃道:“岳父差矣。昔楚庄王绝缨之会,不究戏爱姬之蒋雄,后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王蓉不过一女子,而吕布乃岳父心腹猛将也。岳父若就此机会,以蓉赏赐给吕布,吕布感激岳父大恩,从此必然死心投靠,竭心报答。岳父请三思决断啊。”

董卓脸色变幻数次,沉吟良久道:“文忧之言有理,此事我会好好考虑。”又和李儒谈论了一些朝事,董卓已经有些累了,李儒于是起身告辞回家。

董卓待李儒走后,手指在太师椅上轻叩了十几下,眼睛眯起,杀机一闪而过。来到后堂,将王蓉唤上来,厉声呵斥道:“本相对你宠爱有加,为何却与吕布私通耶?”

王蓉被这喝斥之声吓了一跳,不过先前就已经做好准备,慌乱了一下便回过神来,哭泣诉说道:“妾在后园看花,吕布突至。妾惊得连忙避开,便欲回房。吕布道:‘我乃太师之子,何必相避?’提着画戟,将妾逼赶到凤仪亭。妾见其心不良,恐为所逼,欲投荷池自尽,却被这厮抱住。正在生死挣扎之间,幸得太师来,救了性命。”

董卓闻言脸色稍缓,倏尔笑呵呵问道:“我将你赏赐给吕布,何如?”

王蓉假装大惊,哭泣道:“妾身已事贵人,今忽欲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说着便起身跑到房间的墙壁下面,去过宝剑,拔出利剑便往脖子伸去,想要自刎。

利剑割伤了皮肤,鲜血划过剑锋,一滴一滴,流淌了下来。董卓慌忙夺过利剑,将王蓉拥抱道:“我是戏你啊,怎么如此不爱惜自己身子!”

转而大声对外喝道:“快去请御医前来府中救人!”下人应了声,便急急忙忙离开了房间。

王蓉倒在董卓的怀中,掩面大哭道:“此必李儒之计也!儒与布交厚,故设此计,却不顾惜太师体面与贱妾性命。妾当生噬其肉!”

董卓用粗拙的大手帮王蓉擦眼睛的泪水,怜惜地说道:“我怎会忍心将你舍弃耶?”

王蓉道:“虽蒙太师怜爱,但恐此处不宜久居,早晚必被吕布所害。”

董卓沉吟一番,说道:“我明日和你归郿坞去,享受快乐,慎勿忧疑。”王蓉这才收住眼泪,拜谢董卓。

次日,李儒来见董卓,道:“今日良辰,可将王蓉送与吕布。”

董卓昨日听了王蓉话语,对李儒已经有了一丝疑心,即使是自己的女婿,可毕竟不是自己亲兄弟,人心难测。皱眉道:“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你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

李儒再不复以前的淡定,劝道:“岳父不可为妇人所惑。”

董卓勃然变色,一拍桌子,起身怒道:“你之妻肯与吕布否?王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

李儒见董卓竟怒斥自己,知晓事不可为,只好拜谢辞去,出门仰天叹道:“匹夫难谋矣!如此下去,不出数月,我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当天便收拾了行礼,趁着月色带着几名心腹离开了长安,不知所踪。

......

董卓当即下令前往郿坞修养身体,百官相送,王蓉在车中假作难分哭泣之状,吕布见得,心里犹如刀割,眼见董卓车队离开长安,遥遥望去,叹息不止。

忽闻背后一人问道:“温侯何不跟随太师去,而在此遥望而发叹?”

吕布回身望去,却是司徒王允,吕布于是将前些时日发生的事情告诉。王允听后,假装很吃惊,邀请吕布道司徒府上相谈。吕布不用守护董卓,事务很少,又加上郁闷苦涩,便跟随王允到了司徒府上。

王允将吕布请到密室,置酒款待,两人相谈甚久,吕布来时一副愁眉苦脸,离开却嘴带笑意,王允看着吕布离开后,派心腹去请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商议了几个时辰。

次日,李肃引十数骑,前到郿坞。来见董卓,陈说天子想要禅位给董卓,司徒王允也都同意,并且命人筑受禅台,只等董卓前去便行禅位大礼。董卓大喜,辞别母亲,令心腹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

第三日清晨,董卓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董卓问道:“此道人何意?”

李肃答道:“乃心恙之人也。”呼叫将士驱去。

董卓进朝,群臣各具朝服,拜伏在两旁迎接。李肃手执宝剑扶车行走。到北掖门,军兵尽挡在门外,只有御车二十余人同入。

董卓遥远望见王允等各执宝剑立于殿门,心里吃惊,问肃道:“持剑是何意?”李肃并不回应,推车直入。

王允大呼道:“反贼至此,武士何在?”两旁出现百余人,持戟挺槊刺向董卓。董卓平日害怕刺杀,常常内穿软甲,因此并未被戟槊刺伤,只是伤了臂膀,一时不稳,坠落在地上。

董卓慌乱,大声高呼:“我儿奉先何在?”

吕布从车后转出,厉声喝道:“奉诏讨贼!”正要刺杀董卓,不想李肃早就将董卓的人头割下了。

吕布左手持戟,右手伸入怀中,取出天子诏书,大声喝道:“奉诏讨贼臣董卓,投降者不予追究!”众人连忙拜下,皆呼万岁。

王允又将董卓尸首,号令通衢。董卓尸体肥胖,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百姓过者,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王允又命吕布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至郿坞抄籍董卓家产、人口。

......

却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闻董卓已死,吕布将至,便引了飞熊军连夜奔凉州去了。

吕布至郿坞,先取了貂蝉。皇甫嵩命将坞中所藏良家子女,尽行释放。但系董卓亲属,不分老幼,悉皆诛戮。收籍坞中所蓄,黄金数十万,白金数百万,绮罗、珠宝、器皿、粮食,不计其数。

王允于是大犒军士,在都堂设宴,召集众官,酌酒称庆。正饮酒酣畅之间,有人来报中郎蔡邕一人伏在董卓身旁哭泣不止。王允大怒,令甲士将蔡邕捉来问罪。

蔡邕自知理亏,伏地请罪,告诉王允自己因一时感慨董卓知遇之恩而哭泣,万不是可怜董卓身死,愿意当个史官续写汉史。

王允不许,太傅马日磾也劝说王允,蔡邕旷世奇才,威望甚高,杀了恐有失人心,不如让他著书以作惩戒。

王允冷笑道:“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

当下王允不听马日磾之言,将蔡邕押入大牢。蔡邕看着这个昔日好友,以前董卓在时唯唯诺诺,犹如猪狗,如今一朝得势,意气风发,不识天下大势。心里暗暗叹息,自己交友不甚,竟到了今日方才认清了他的真面目。

人之一生,从出生便是进入了死亡的命运之中,只是时辰长短而已,死有何惧呢。况且自己唯一挂念的女儿如今也被秦羽所救,唯一遗憾就是不能在继续为文学作写贡献而已。

对着王允蔑视地笑了笑,大笑数声,推开甲士,一甩衣袖,豪迈地走出了殿堂。王允眼中杀机一闪而逝,继续与主公畅饮。回到家中,招来心腹,命在狱中将蔡邕缢死。

第二天,消息传出,蔡邕在狱中羞愧难当,自缢而死。百官惊惧猜疑,却不敢质问王允在心里对王允起了畏惧。天下士大夫闻听消息,尽为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