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
睢阳大捷后,最高兴的当然是李亨,不仅达到了他的军事目的,还进一步带起了他的政治目的,移驾凤翔就是最好的鉴证,对于这么得力的属下,他自是大赏特赏,反正总结一句话,实在的没有,官倒是给的不含糊。Www.Pinwenba.Com 吧
二月末,张巡就得到圣旨,封为:御史中丞,许远为待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这算是朝廷给的升任,也是理所应当,但虢王李巨就做的有些过分了,张巡派使者去请功,他只给了折冲都尉与果毅都尉的委任状三十通,没有给予赏赐的物品。
张巡写信责备李巨:“国家危机,孤城守卫,你怎么能这么吝啬呢?”(宗社尚危,围陵孤外,渠可吝赏与赀?)言外之意是,你这样做怎么服众,怎么让他们为国家奋战,我又怎么去管理,李巨竟不予回信,彻底惹恼了张巡,气的大骂,憋屈了几天没脸见将士。
又闻潼关大捷,他准备主动出击,兵发陈留,这一消息差点在睢阳炸开了锅,主战派高声叫好,坚守派觉得有欠妥当,守睢阳本就困难,若是出去,这点兵力就是再强悍,遭到几万大军的伏击岂不全军覆没,睢阳战士坚守着重要的战略要地,不能如此冒失。
只有张巡心里明白,主战的是想杀敌建功,主守的是觉得固守稳妥,他却觉得,睢阳本就难以守住,现在潼关大捷,燕军的兵力一定迁到了潼关附近,不然长安就得丢了,而叛军也必然在哪,所以趁潼关成为焦点的时候,兵发陈留是最好的抉择。
但是陈留(开封)城墙高大,凭他这点兵力,只怕是难以攻破,他也犹豫不决,站在睢阳城头上,望着即将落下的太阳,殷虹的天空显得那样恍惚,就像他打不开的脑子一样,沉着又无力。
想到这里,张巡不住的一叹,张口欲言又止,冥想了下,沉吟道: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几句之下,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睢阳虽然比雍丘坚守,但叛军将领却没有令狐潮那样急躁,没有李庭望那样放手不管,没有杨朝宗那样阴柔,但他有一股戾气,一股不胜不罢休的戾气,而且有他们三人没有的镇静。
尹子奇虽然碰壁了,但这次教训让他彻底的记住了,下次绝不会冒冒然,一定准备充足了前来,杨朝宗就是他的影子,他知道,若攻不下睢阳,他的结果也好不到哪去,张巡更是没有退路,他走在哪就扎在哪,死死的盯着,要么是他自己走,要么就是城破人亡。
但这次,张巡似乎没有地方退,他也不能退,以前是自己冲着爱国之心坚守,这次却是朝廷任命,担负着国家的安危,他没有选择的余地,而这里也是他最大价值的体现,他必须做以更加全面的布局。
看似他连连高升,一年前,从一个七品县令升到了从三品大员,算是朝廷高级官员,但他从未有过一天的安心和开心,他总是比别人累的多,因为他身上的担子太重了,他就是一个傻子,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去抵抗燕军的铁骑,誓死守护,成为别人建功立业的工具,到头来,还没有理他。
当他看到李巨的书信时,他的心以灰凉,但他没有放弃,一直安慰自己,报效国家,匹夫有责,岂能在乎得失,之前自己还说什么舍生取义,其实他知道,他总是这样自欺欺人,他也是人,心照样很脆弱,可是他不得不坚强起来。
这就是他,这就是张巡,一个矛盾而又无比清晰,坚强却很孤独的平凡人,他只想尽自己的一腔热血,当战争消失的时候,他就会悄然退却,他之所以接受这些官职,只是为了更好统领全军,给他们胜的希望,朝廷一直在关注着我们,可种种迹象表面,朝廷也就那样。
君负臣,但臣不能负君,因为臣是为国而生,这是臣子的责任,他还是那个从真源县走出来的人,一个七品芝麻官,会一怒之下斩杀华南金,会为了老百姓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不察到底誓不罢休的人,他骨子里有股不变的执着,那就是,正义!
他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个东西,就算是所有人都丢了,但他没丢,因为他能感觉到,公道自在人心,因为有老百姓拥护他,我想,这对于他来说,足以了,所以孤独的他一点都不孤独,他失去了很多,但也获得了更多。
张巡默默的想了良久,不住的一叹,就算是要攻打,也得准备,他手中只有四千余兵力,这个数字是多么的真实,也多么的宝贵,少一个都是他心头上的肉,他不像历史上那些建功立业的大将一样,佣兵数万,起步就得一万,他一生统领不足一万,还都是自己一步步建立起来,可到最后,他却建立下了世人无法企及的功勋,我想,张巡,此生无憾。
他攻打陈留也只是一腔热血,被泼了冷水之后,还是清醒下来,再训练点兵说吧,可不知这个消息谁传了出去,竟然到了尹子奇的耳朵里,气的尹子奇直跺脚:“老子还没打你呢,你倒想来找茬,奶奶的,跟你拼了,气煞我也。”
便立即向安庆绪请兵,他上次带回了三万余兵力,损失了四万多,逃亡了三万多,可谓是大败而回,安庆绪并没有责骂他,因为他还需要尹子奇卖命,不然张巡这根难啃的骨头谁去啃。
国民党军战败后,说过这样一句话,**之所以战败,是因为都想荣华富贵,而共军之所以胜利,是因为有人愿意去啃骨头,这就是领导力,不是炫耀你有多高的一切,而是你能带着人所不能低的一切,这才能激起人性灵魂最深处的渴望。
尹子奇带着士兵是为了建功立业,张巡只是想保家卫国,不想老百姓遭受战事的摧残,不想更多的人无家可归,所以他来啃骨头,尹子奇来挖肉,只是碰到了膝盖骨,这里只剩皮包骨了。
三月中旬,张巡还未动身,尹子奇就兵发六万向睢阳而来,张巡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不住的一笑,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雷万春与史民已经好了,大军恢复的也差不多了,是该为国效力,直至拼尽最后一点血肉和精力的时候了。
张巡看着有些失落的将士,心里明白他们想的是什么,不是为了那点赏赐,只是心有些发凉,说句实话,自己真不为什么,只是想能心安一点,自己拼尽家人,还是为了这个所谓的国家,我们没有那么高尚的理想,没有那么高昂的斗志,我们只是想跟着张巡做我们该做的事,仅此而已,不给也罢,就当是为了自己。
军心虽然没有乱,但多少有些士气低落,张巡看着他们良久,双眼湿润,大声道:“某本是朝廷命官,坚守城邑,死亦有责,但你们心甘为国,马革裹尸,不求回报,朝廷却不予奖赏,某痛心不已。”(吾受国恩,所守,正死耳。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
众将听后,不住的低头,抹了把泪,叫道:“没什么,我们誓死跟随二郎!”此生只跟你,其他不去多想,这就是他们的自我安慰,张巡长叹,大叫道:“某有你们,死而后已。”
便下令杀牛开粮,没有金钱,但能吃饱好饭还是可以的,他与将士在一起烤肉,有说有笑,每每聊起以前,总是哭笑不得,仔细看去,他们眼角都挂着泪水,
铮铮男儿铁骨悍,一腔热血洒中原,平叛有功不论成,只为心中那家园。(这是我送给平凡的他们。)
这就是他们。
有人问张巡,你到底是怎么领导出这么多奇迹,能让几千士兵坚守城池一年多不破,屡次攻败几万大军,张巡笑而不语,问到深处,他才道:“今与胡虏战,云合鸟散,变态不恒。数步之间,势有同异。临机应猝,在于呼吸之间,而动询大将,事不相及,非知兵之变者也。故吾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
一句话:你们都是我的弟兄,我是你们的兄弟,岂能不相信,岂能不竭尽所能的让你们大胜而回!